上周六去朝陽公園看了場《美人魚》,我左手邊,是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再往左依次是她女兒、女婿以及一個四五歲的孩子。
由于入場早了點兒,孩子坐不住,捧著爆米花在座位間走來走去,一會要找姥姥,一會要找媽媽,媽媽懷里還沒熱,又坐在了爸爸的膝蓋上。一副暖意融融的場面,羨煞旁人。
電影即將開場的時候,孩子的酸奶不喝了,硬要姥姥喝。
老太太樂呵呵地吸了一口,隨即咧開了嘴巴,直嚷著不好喝:什么奶啊這是?又稠又澀。
女兒白了她一眼,接話道:這奶還不好喝?這是最好的奶了好嗎?酸奶都這樣,真是沒喝過東西。看老太太還愣在那里,她又加了句:不好喝你就放扶手上,扶手上有個洞,看見沒?
老太太隨手放在了左邊,也就是我的扶手上。
看在眼里,女兒強壓住火氣說,不對,放錯了,右邊才是自己的,真是啥也不懂。
我趕緊給她擺手,示意沒關系。
這時候,老太太一面轉移酸奶,一面趴我耳朵上說,剛從農村出來,沒進過電影院,讓你笑話了。
我連連說沒事兒,朝她笑了笑。
電影開始了,大家紛紛戴上了眼鏡。老太太戴了約莫五分鐘,就嚷著暈,頭暈。一旁的女兒終于忍不住了,厲聲對她說:暈就出去吧,出去等我們,拿上孩子的羽絨服,就在影院門口等著,哪里也別去。
老太太羞赧地笑了笑,開始往外走。女兒望著她的背影直撇嘴:真是沒見識,3D電影都不知道。
女兒興許并無惡意,像這樣的吵嘴,也經常發生在我們和父母之間。但不知為何,一時間,我心里升起一絲涼意。本來一部充滿了歡笑、溫情和大愛的《美人魚》,結果看得五味雜陳。
是的,和身居都市的我們相比,農村的父母沒見識,可是,正是他們的沒見識,成就了我們的遠見卓識。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和一個個土坷垃打交道,才換來了我們踏入城市的資本,才撐起我們一步步向著理想邁進。
我們圖一時口舌之快,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
在杭州讀書的時候,曾以學長的身份,接待過入學報到的新生。其中有一位來自甘肅的男生,格外令我印象深刻。
由于路途遙遠,父母大概不放心,全程陪送而來。近年,雖說新生報到,父母陪送,已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但就研究生階段而言,還是少之又少的,整個學院,像他這樣的學生,至多不過兩三位。
男生或許意識到了這點,一進校門就滿臉尷尬,且將這種尷尬發泄在父母身上——爸,不要把行李扛在肩膀上好嗎,怕人家看不出咱是農民嗎?媽,車上吃剩的面包丟掉吧,總拿在手里像什么樣子?
在“家長休息區”,父母還未落座,他就開始了“三令五申”:去宿舍的時候,你們不準幫我鋪床,我自己會鋪,你們在外面等著就行;去食堂的時候,你們不準幫我打飯,我自己會打,你們老實坐著就行;另外,能少說話的時候就少說,能不說話的時候就不說,聽到沒?
言辭之間,完全像訓斥兩個不聽話的孩子。
從幼兒園到研究生,我們讀了多少年書,為什么卻連第一本書——我們的父母還讀不懂,還學不會尊重?是的,他們是村炮,但正是他們的村炮,孕育出了你的新潮。他們坐井觀天了多少年,才換來了你今天的一望無垠。
在所有同事中,A先生是和我關系最鐵的一個,我們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仿若學生時代的前后桌。一次單位組織出游,每到一處景點,他都要買很多紀念品,并用精美的盒子裝起來,小心翼翼,萬般珍視。
眾所周知,景點附近的紀念品,大多花里胡哨,并不實用,而且價格昂貴,在多數人眼里,都是“騙”游客錢的。于是我向A提出了疑問。
A笑了笑說,我想帶回家里給父母看看,給兄弟姐妹看看,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農村,更無須說外出旅游,這也是增長他們見識的方式之一吧。頓了頓,他拿出手里包裝好的菩提子手串向我揮了揮,說,這手串送給我媽媽,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來西湖看看,而這手串正是在西湖買的,算是間接彌補她的愿望吧。嘆了口氣,望著遠方,A憧憬道,等哪天攢夠了錢,自己買輛車,一定帶上父母滿世界轉轉。
我暗暗為他鼓掌。
近年來,網絡上不是經常爆出這樣的事嗎——農村媽媽帶著一堆土特產千里迢迢趕往城市看兒子,到最后卻被拒之門外。為什么?無非因為她太土了,玷污了兒子家中光滑如鏡的地板怎么辦?她要吃飯吧,一手的泥巴,縱使洗干凈了,也帶著土坷垃味兒吧?她要睡覺吧,瞧瞧那一身臟衣服,半個月沒洗了吧,脫了都找不到地方放呀。
你現在混得人模狗樣,腳不沾泥地出入高級寫字樓,卻忘了自己是吃著誰的奶長大的。你把狗剩改成Tom,企圖洗白自己的“黑歷史”,卻忘了正是這段“黑歷史”,才給了你今天洗白的機會,讓你光芒萬丈地出現在眾人面前。
你之所以比父母強,是因為站在他們的肩上,是他們托舉著你看到了更遼闊的遠方。你的每一根骨頭,每一滴血液都源自于他們,是他們為你打開了這個世界的大門。沒有他們,你連一粒塵埃都不是。
是的,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在盡孝之前,請先學會尊重他們。因為,尊重他們,就等于尊重你自己。
我是好故事的搬運工( ??_? ?)
你可以到微信找我玩
蒹葭y913407973
或者添加QQ9134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