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
我堅持認為 “閱讀速度”是個沒用的概念,
在我眼里,只有“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
才能有效提高閱讀量。
閱讀,是為了理解,而理解這事兒,慢,
即是快;快,便是無。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向后總結,向前預期
—— 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在閱讀的過程
中,要不斷總結剛才輸入的東西都有什么,它們
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要不斷預期
下一步的內容是什么……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輸
入處理的過程。
上面的片斷來自《如何真正消化一本書》。整篇文章講述了消化一本書的一些技巧、原則和方法:
1、提高理解速度而不是閱讀速度。
2、閱讀沒有功利性,特別是沒有吸引的知識,沒有辦法發揮其能量。而檢索閱讀是功利性的。
3、信息的系統化才有價值。
4、學習/讀書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法替代。
5、如何閱讀閱讀一本書呢?是要不斷地重復的,有一些步驟可遵循:
了解整本書的概況、理解每章節的概念以及它的應用和方法論,向后總結和向前預測。
6、如何進行閱讀這件事呢?把整書(朗)讀完、用起來、教給別人(真誠地分享)、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7、和學習的人泡在一起。
看到這些非常有價值的方法,讓我很受益。因為,對于閱讀或學習這件事,我做的很膚淺。沒有思考、沒有總結;沒有應用,沒有分享。只有一個字:快。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拆書而讀書;為了像別人那樣因讀書改變自己的現狀而讀書;為了把書讀完而讀書;為了完成各種學習機構的任務而讀書。害怕去思考、分析、應用,感覺是在浪費時間,可是我忘記了讀書/學習的初衷;這就是看了很多書,改變不了現狀的原因。把復雜的事情只做了皮毛,把本該認真的事,做得很敷衍。把我的初衷過成了泡影。
首先,要改變我的人生態度。不要功利,要慢,要量的積累。要認真。
我總是很著急:有許多的書還沒有讀完;有許多的時間都浪費在了打卡上,要不是這種方法,我不會好好讀完一本書;我總想著趕緊出成果,最終什么成果也沒有。我需要的積累知識,而不是積累書籍。一本書中可以學會幾個知識點,而不是看過幾個知識點。
其實,要改變我的行動:持續不斷做完一件事,把這件事情做透徹。
在年初的時候定下了每月進行主題閱讀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因為不能放下其他主題的閱讀,最終目標沒有達成,成果不明顯。我手邊堆砌的信息太多,任務太多,最終哪個都沒有做好。大膽放下所擁有的信息,一個知識一個知識地學。
第三,要有目的性,提高目標感。學習就要讓它有用,學了不能用,就是在浪費時間。
學了不知道多少知識,現在感覺自己還像個無知的人,遇到事情沒有辦法,沒有技巧,還是滿臉的惆悵和漠然。列出了無數個問題,還待在收集箱里。問題和學習是脫節的。如何帶著問題去學習,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這將成為真正的學習,有效的學習。
第四,學會思考、學會總結、學會分享。
原來思考是在閱讀中進行,在閱讀中思考就是和智者對話??偨Y是將學到的知識拿來為自己所用,沒有練習,就沒有總結;沒有總結、體會,哪來收獲;沒有收獲,學習就是無效的,更談不上分享了。每次遇到分享環節我很痛苦,原來是因為沒有收獲,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學到知識。
一切行動慢下來,心靜下來,去繁就簡,持續地吸收、消化,讓營養回到體內,滋養自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