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雜談:道是什么

道可道? 非常道

道是什么?大哉問!自從《道德經》問世,兩千多年來,對此問題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道德經》開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僅僅六個字,對此的理解就莫衷一是。持哲學頭腦的人,以為應該如此理解:道,是可以言說的,但不是我們日常經驗中所了解的那個道。凡哲學家,不得不用語言來表達他的哲學觀念,但他只能從已有的語言中挑選一個最適合他想要表達的哲學觀念的詞,但這個詞一旦被挑選出來,就會形成對哲學家想要表達的哲學觀念的限制。因為很可能大家會用平常所了解的這個詞的意思來理解哲學家的思想,所以,哲學家不得不強調,我用的這個詞,大家所了解的意思并不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哦。這個說法有道理,因為道不可說的話,老子還絮絮叨叨說五千言干嘛?

有神秘傾向的人如此解釋:道,可以言說的話,就不是永恒的常道。莊子就持這種觀點,他在《智北游》中說了個寓言,智在北方游學,分別向三個人請教什么是道。一個是無為謂,一個是狂屈,一個是黃帝。無為謂不回答,狂屈想說又說不出來,只有黃帝回答了這個問題。智感慨的說,還是黃帝了解道啊。黃帝卻說,無為謂是真正了解道,狂屈像是了解道,而我和你對道一無所知。

如果道不可言說,那只能靠悟,那兩千年來汗牛充棟的注解算什么?只能勉強算是路標了。

曾仕強先生把此六字分作三種斷句法,第一種:“道,可道。非常道。”第二種:“道可道,非常道。”第三種:“道可,道非,常道。”前兩種斷句法對應哲學或和神秘主義的理解。第三種斷句法頗有新意,道是對的,道是錯的,這就是常道。此解法說明了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同樣的一個認識對象,卻有許多種不同的理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這才是世間的常態(tài)。

據學者考證,道的本來意義,指道路。西周的時候,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政府修了一條從都城鎬京到洛陽的寬闊大路, 就叫道。從字源考察,道代表了某種規(guī)律、趨勢,人必須要服從,服從就順暢,就安樂,不服從就荊棘遍地,寸步難行。韓非子就如此理解老子之道,他說:“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道是萬物的本源,是非的綱紀,因此,治理國家也應效仿道,制定一套行政法令制度,以作為臣民的規(guī)范。在韓非子的設想中,君主應是道的具體化、形象化。道是宇宙萬物之本源,君主就是人間社會的主宰,如此說來,君主應替“道”行道。但韓非子搞的法治,是替“道”行道嗎?他是把君主置于無上之地位,任意宰割天下。打著道的旗號,干的卻是閹割道的勾當,其人生的悲劇,從其理論就知難以避免矣。

老子如何談道,《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不可不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傅佩榮先生如此譯:有一個混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存在了。寂靜無聲啊,空虛無形啊,它獨立長存而不改變,循環(huán)運行而不止息,可以作為天下萬物的母體。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叫它做“道”,再勉強命名為“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返回本源。

“有物混成”,是《道德經》今本的寫法,在馬王堆帛書本是“有狀混成”。一個是“物”一個是“狀”,“狀”比“物”好。因為道是一個整體,再無其它,所以本文說“獨立而不改”。唯一的,曰“獨立”,“不改”是強調整體性。整體里面的個體再怎么變化,但作為整體是不會改變的,無非是這里多一點,那里就少一點。以部分而言,無時無刻不在變,但以整體言,它從來沒有改變過。

道似一個整體,當一個人處在整體里面的時候,他沒辦法跳出道從道之外來看道。因此,他對道的認識,也只能是模模糊糊的,就像蘇軾所寫之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狀”字,把這種模模糊糊的認識體驗表現得十分生動和傳神,所以,有“狀”混成,比有“物”混成更有意趣之效了。

“先天地生”,表明道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天地指自然界,這個自然界是指人類認識的自然界,道是自古長存,人類所認識的自然界當然是在道之中產生。“周行而不殆”,是指道作為整體,其組成部分是在不斷變化的。前面說作為整體的道沒有改變過,是從整體而言,但從部分來看,道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說,我們玩魔方,魔方的方塊千變萬化,但再怎么變,魔方還是魔方,作為整體沒有任何改變。但仔細看,色彩雜亂無章的六個面可能變成色彩一致的六個面了。道就是以如此的方式“循環(huán)遠行而不止息”,從而世間萬物不停的生成變化,因此,道“可以為天下母”,可以作為天下萬物的母體了。

人類認識萬物,必須區(qū)分萬物加以命名。道似一個整體,它根本沒有參照物,人類又如何認識他呢?因此說“吾不知其名”。既然不可其名,只好勉強命名,叫它作“道”了。但我們要理解對“道”之名與萬物之名不一樣,對道之命名是勉強為之,對萬物之命名是人類加以區(qū)分,根據萬物的特色而名之。所以第一章說:“名可名,非常名。”

“強字之曰道”,勉強給這個不可區(qū)分,不可認識的整體起個名,就叫做道。

“強為之名曰大”,為什么又勉強命名曰“大”呢?大者,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請問又有什么能在道之外?故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高享先生認為,大、逝、遠、返皆是形容道,“三”字傳寫誤重,此四句當作“強為之容曰大、曰逝、曰遠、曰反”。道無邊無際,無所不容,而且運動不息,循環(huán)不已。

道的所有部分都在運動,觀察萬物,萬物生滅循環(huán)不已,但可以推出道是循環(huán)不已的嗎?似乎不能,因此,此處“反”可能不能如高享先生所言“循環(huán)運行”之意,而是返回根源。道是個整體,萬物的運作都在整體里面,生在整體里面,滅在整體里面。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道最根本的含義就似一個整體,萬物皆在里面生成變化,因此,道可以說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但道創(chuàng)生萬物與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不同,上帝是創(chuàng)造,而道是自然流衍出萬物,因此,道對萬物就有鮮明的特色,它對萬物不占有,不把持,不主宰,而任萬物自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萬物自為是不是沒有限制呢?有,這個限制就是整體,彼此之間的和諧共生組成一個有機的和諧體,彼此就可以實現最佳的利益狀態(tài)。

道似一個整體,因此是唯一的,人類做為其中的一部分,生存于道中,難免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難免碰上“虛無主義”的危機。何謂虛無主義?在世上受苦,不知生存的意義何在?而且,人終歸會死亡,如果人死了一無所有,請問,這輩子活著為了什么呢?因此,有一些脆弱的心靈,走上自尋短見的不歸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哲人也是煞費苦心。基督教告訴你,你這輩子不過是個短暫的存在,將來還有一個天堂等著你去,因此,只要你跟神結合,聽神的話,你就有機會上天堂。佛教告訴你,還有來生,此生受苦不要緊,只要功德夠了,下輩子就可享福。這些說法,在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看來,可能是無稽之談。但是你只要信,你立刻就獲得了一種安寧,你不再覺得生活有多苦,因為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這是獲得未來快樂生活的通行證。

道家怎么說?道家告訴你,人本來因道而生,也生活于道中,死后亦在道中。因此,你從來沒有離開過道,因為道是一個整體,個人的生死都離不開它,所以,要緊的是悟道,一旦你覺悟了,你能夠與道結合在一塊,你就有了最終的依靠,就像一滴水匯入了大海,你在大海里面怎么翱游,都在大海里面,而且,永遠不會干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閱讀: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陽_1332閱讀 182,930評論 4 81
  • “公益”,這個詞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公益事業(yè)”、“公益視頻”、“公益活動”、“公益力量”……不勝枚舉。在看...
    四日閱讀 212評論 2 3
  • 姓名:樓靈芝 單位:杭州熙林服飾 【日精進打卡第180天】 【知~學習】 《六項精進》背誦2遍,共637遍; 《大...
    心鏡_8ef4閱讀 128評論 0 0
  • 大學加我的人,不太喜歡我的,請立刻刪除我! 請那些認識我的人不要再問我電腦手機硬件相關問題。最近有人買內存條不知道...
    小小奶狗閱讀 30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