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重溫父親母親對我的教育,觀之身邊好友的家庭教育,很輕易地就能體悟到一些中國式家庭的悲哀。
配偶關系應當大于親子關系,這是本文的主題。
然而在中國家庭里面,親子關系凌駕于配偶關系之上的現象比比皆是, 甚至已成為一種國情,一種理所應當。殊不知這種關系的本末倒置,會造成多少問題,會影響幾代之深遠。
很多家庭在有了寶寶之后,父親就退居二線,母親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親的床被孩子占據一角,父親只好將睡臥之地換成沙發;每天下班回家,父母親首先關注的是孩子,而不是夫妻對方;對孩子精心照料,一切以孩子的意愿為中心,而忽略了夫妻關系的打理與經營......這都是親子關系凌駕于配偶關系的表現。
事實上,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應該是將配偶關系放在第一位的。父母親恩愛和睦,互相尊重,孩子才會有家庭的安全感。父母親不因為孩子的存在,過分擠占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身份和角色認識,懂得尊重,學會自立。
因此,在原生家庭里面,配偶關系應該是重于親子關系的。
具體表現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一定要與父母分床睡、分房睡;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吐槽妻子或丈夫的不是,夫妻互相尊重,和風細雨;父親出門之前先吻別母親,再是吻別孩子;如果不是特別過分,父母親不要吝于在孩子面前“秀恩愛”,等等。
論及更深,從原生家庭里走出的孩子,長大成人了之后與另一個男子或女子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小家庭,這個新的小家庭,將是他們的孩子的原生家庭。
一個原生家庭影響下一個原生家庭,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子女都不可能幸福。
可以看上圖,爺爺奶奶與父親是一個原生家庭,外公外婆與母親是一個原生家庭,父親母親與孩子又形成一個新的原生家庭。
如果在爺爺奶奶與父親組成的原生家庭里,親子關系是凌駕于配偶關系之上的,爺爺或者奶奶就會把過分的精力放在父親身上,父親與其原生家庭會過分粘連。這樣一來所導致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父親疏于同自己的配偶建立良好的配偶關系,這樣對于他們的孩子來說,也沒有一個氛圍良好的原生家庭了。同理,母親與其原生家庭過分粘連,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
也就是說,一代家庭里的配偶關系和親子關系處理不好,不只會影響自己的下一代,還會影響到下下代,甚至于更深遠。
中國的婆媳關系是個世紀難題,就是這么形成的。母親過分看重與兒子的親子關系的建立,兒子成家之后,他不能理解此時的兒子,是和他的妻子組成了一個新的原生家庭,在這個家庭里,配偶關系非常重要。如果兒子和原生家庭過分粘連,影響的是他自己以及他的下一代的幸福。
西方家庭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孩子不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夫妻彼此才是。等到孩子成人,放手去讓他建立自己的小家。
所以到現在,我看到頭發花白的雙親操勞了一輩子,還要拼盡全力去給自己的子女籌一份房子首付的時候,心酸多于感動。
奉獻是愛,但愛卻不只是奉獻。
當然在目前的中國,少之又少的家庭真正做到了重視配偶關系甚于親子關系。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去給我們的下一代營造一個和諧的原生家庭。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給我們投射的陰影,很難規避。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就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