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希望新的一年能夠繼續堅持讀書,記錄和分享。今天,重點聽了樊登老師講解《認知盈余》。因為是邊做飯邊聽,沒有完全follow整個講解的脈絡,就簡單記錄一下自己的粗淺想法。
講解過程中,最讓我驚訝的是,完成維基百科只需要1億小時,而每年美國人浪費在電視上的是兩千億小時。如果拿來計算中國人看直播,刷微信,搶紅包的時間的話,更是不可思議的數字。
現代的社會,由于工業高度發達,將人極大地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基本上每天最大的運動量就是打打字,劃劃屏幕。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每天有24個小時,除了八小時上班,八小時睡著,剩余的八小時都用到哪里去了呢?電視,電腦,手機,各個都想在這八小時內占據一席之地。我們每天被海量信息充斥腦海,某某離婚了,某某生娃了,某某出軌了,等等。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忙,所以想要看看沒營養的八卦放松下自己,但是這些之后帶給我們的都是無效的知識盈余,冗余。看完之后很可能不難放松,還讓自己因為時間虛度更焦慮。而過一段時間整理下自己的思路和知識儲備,發現留下的記憶對自身毫無用處。不得不說,互聯網,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豐富了我們的業余時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了我們的個人發展。
現在社會,可以稱之為“開源社會”,教育和咨詢打破地域和貧富界限,進行重新分配。只要你有需求,只要你用心尋找,各種資源大把的有。比如我最近癡迷簡筆畫和思維導圖,就在微信鐘參加了一系列課程每天都有最新的課程,講解,作業練習,還有老師的點評和小伙伴的分享。一個周期下來,雖然看不到突飛猛進的改善,但是每天拿出一個小時進行練習,對于我來說還是很容易實現的并且樂于實現的。同時,我也在簡書上就follow了兩位帶著大家零基礎學習的妹子,臨摹她們的更新,樂此不疲。
但是,在資源如此豐富,獲取如此容易的情況下,資訊中泥沙俱存,需要我們做一個篩選,找出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并且適當地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而這就是我們需要重點描述的,善于利用認知盈余,充實自身。
比如,之前同時關注了四五個娛樂八卦公眾號,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開始逐個刷,以消磨時間。而現在,上班路上,下班回家,甚至中午休息都有一些計劃和安排,比如聽英語麥克風,背單詞,聽樊登說書,繪制思維導圖,構思簡書文章。雖然上班時間不輕松,朝八晚九,但是比起過去下班后只是刷微信,看八卦的時候反而更有沖勁。同樣都是免費咨詢,這些盈余的時間確實讓我過得更有意義。
樊老師說,要善用認知英盈余,首先要有工具,這個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或者說,只要能看到我這篇文章的幾乎都有。第二要有興趣。比如對我來說,當下做這些事情完全沒有任何明確的目標或者利益驅使。我讀書,碼自,繪畫,并不是說要做成簽約作者,或者轉換行做插畫家,只是因為感興趣而已,自娛自樂。但是現在竟也成了能夠給自己帶來歡樂和進步,帶別人帶來益處和鼓勵的的知識盈余。第三,就是組團成長,能夠緊跟別人的腳步,比如目前貼吧里最火的應該就是組團減肥,每天打卡記錄了。因為人是很喜歡和別人比較的,看到別人辛苦流汗,你還有理由大吃大嚼嗎?
在學習中也是如此,學習簡筆畫有麗芳老師的直播課程中各位老師悉心指導,小伙伴們真誠交流,所以讓從小習慣了做好學生的我能夠一天天堅持下來 并且思考如何進步。并且能夠有幸兩次做總結發言,當眾講話不再是噩夢。而讀書和筆記,也是在樊登讀書會群中小伙伴的的陪伴下刷滿一個月,后面要繼續堅持兩個月,一年等。不僅僅是對自己思考的一個記錄,也能夠在閱讀別人的文章中發現很多奇妙的想法
當然,還要說一句,在開源社會中,物資豐富,資源觸手可得。但是我們時間和精力有限有限,善于選擇和利用知識盈余非常重要。關鍵問題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需求在哪里?要如何補充精神和能力缺失。希望我們能多吸取正能量,也逐漸開始釋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