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原則,孩子才能有規矩——實踐二:孩子在不適當的時間要吃水果怎么辦

文/小花媽媽

2017.1.18

可能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一天都相處的很愉快,孩子的情緒很好,家長也覺得一天很輕松,但是晚上臨睡前的時候,因為孩子看到書上的圖畫、或者跟爸爸媽媽聊天、甚至只是正常的玩耍,突然想起了吃零食,然后就發生了一場爭執和矛盾:孩子哭鬧,家長煩惱,本來美好的一天因為零食不歡而終。

睡覺前要吃香蕉

2017年1月14日,臨睡前我正給小寶準備洗漱的時候,他看到了餐桌上擺著的香蕉,告訴我要吃一個香蕉。我告訴不可以,因為已經到睡覺時間了。可能拒絕的太直接了,小寶突然就爆發了,跳著腳的哭喊著,沖到了餐桌旁,仿佛晚去一秒鐘,香蕉就會消失了一樣。那種怕得不到的緊迫感和焦慮赤裸裸。

我遠遠的看著他,告訴他不可以吃。寶爸則跟過去了,他也努力的哄著小寶,但是小寶完全聽不進去,由于太著急,不小心把香蕉掰成了兩半。他看到香蕉斷了,本來就已經很大聲的哭喊變成了撕心裂肺的痛哭,并且不停地喊著“給我安回去,安回去……”,聽的我都心疼了。

我放下手里的東西,抱去抱起他,他特別抗拒,差點就要掙脫我的手臂。我盡量的用盡力氣,讓他始終在我懷里,他掙脫不開,慢慢的松懈下來,哭鬧變成抽泣。我告訴他:我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現在特別想吃香蕉,但是天已經黑了,加餐時間已經過了,下次早一點告訴我,我會同意的。他繼續趴在我肩上,除了這些,我沒在說別的,只是抱著他,讓他自己經歷這個情緒的過程。

最終,他沒有吃。洗漱的時候還跟我說:媽媽,睡覺前不能吃水果。

午飯前要吃香蕉

2017年1月15日,我正在做午飯的時候,小寶又要吃香蕉,這天正好奶奶來看小寶。我聽到小寶要吃香蕉就趕緊出去了,告訴小寶,我已經在做午飯了,現在是午飯時間,下午再吃香蕉。小寶聽我不同意,立馬就急的蹦跳著反抗。

我把他抱到沙發上,告訴他我已經準備了午飯,我很愿意給他備好午飯

他繼續哭鬧,這時,奶奶拿了一半香蕉,非要讓小寶吃一半。我抱著小寶走到陽臺上,拒絕了奶奶。因為奶奶的妥協,小寶哭鬧的更厲害了,在我懷里使勁掙扎,推我,拉扯我。我知道說什么他也聽不到,所以,只是抱著他,盡可能的在他劇烈抗拒的時候抱緊他

他的情緒一點點舒緩,后來趴在我肩上,安靜了。我繼續抱著他,不再說吃飯還是吃香蕉的問題,也不跟他說話。過了一會,他說“媽媽,我想吃午飯了。”我說著太好了,就帶他洗手吃午飯了。

非常客觀的說,小寶做到這樣非常的不容易。從小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讓他一次次的在零食前止步,對他來說確實是個挑戰。盡管他的同意都是在我的要求下完成的,甚至為了讓他做到,我“強制”的抱著他,讓他看不到那些誘惑,但是我也要肯定小寶的意志力,肯定他能夠在經歷了自己的情緒之后,用他的語言讓我知道他理解了我不讓他吃零食或者水果的真正原因。

還是那句話,想讓孩子有界限、有規矩,大人就必須要有原則

盡管經歷了很多次這樣的情況,小寶還沒有完全的學會在面對零食和水果時,主動放棄在不適當的時候要求吃零食或者水果的想法,但是他抗拒的程度越來越小,理解我要求的原因也越來越容易,相信有一天他能夠完全知道:晚上睡覺前不可以吃零食和水果,媽媽已經在準備午飯的時候他也不能吃零食和水果。

有些所謂的規矩就是一種堅持,堅持久了就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外人看來就是規矩。

而這些規矩,要從小教授孩子,輔助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堅持,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孩子的行為準則,內化為他自己的品行的一部分,而不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再去監督。但是一開始,我們的作用作為外力,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