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你真的看清了嗎? ——讀《白夜行》后感

翻過《白夜行》最后一頁是在昨天下班后,自己一個人呆呆坐在辦公室喘了會兒氣,腦子里面浮現出小說中各種片段和面孔,一時間還沒能消化這么決絕的結局。直到提筆要寫讀后感,才發覺一句話的評論與描述,尚不足以用來草率地作為標題,所以請容許我在標題欄留著空白就開始了正文(現在的標題是最后加上去的)。

我媳婦沒看過書只看過電影,問是不是“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殺人”的故事?想想這話雖說擊中主線,卻遠離這本小說的精髓,多個精巧構思的迷局組成的35萬字,絕不是這一句話所能概括的。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雪穗和桐原的認識隨著各個故事推進層層加深,而且其他人物形象也越來越立體,我腦中關于讀書筆記的標題也隨著故事的推進不斷地修改:

一、“生活如此艱難,我還能賣什么?”——西本文代的選擇


年幼的西本·雪穗

這是在第一章就出現的懸念,也是到最后一章才點破的真相,雖然中間已經有了很多暗示。當看到白紙黑字間寥寥幾筆帶過的真相,再回憶起第一章相關情節中缺失的部分,把真相像拼圖一樣放到之前模糊的片段中——擦,原來在心里罵了一萬遍的“碧池”承受了那么多!現在如果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評價西本文代當時的選擇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不能體會一個已經交不起房租的單身母親背負的包袱有多重,社會向她投以的誘惑有多大,以及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她在作出第一次“賣女兒”決定時的悲傷。

正如知乎上對“有錢究竟意味著什么?”的一個高票答案所說的:“有錢不一定能讓人更幸福,但至少給人更多選擇!”我覺得那時的西本文代已經沒有選擇——一個人在超市門前蕩秋千到深夜,那時的她心里面或許一直在想把100萬日元還回去,對那個丑惡的男人說“女兒我不賣了”——但是對于那么潦倒窘迫的她,根本沒有把錢送回去的力量和勇氣。

二、“我要對她說出來,即使在婚禮前一天”——高宮先生的勇氣


日版的笹垣,但是符合我眼中的高宮·誠

對于這么一本犯罪題材的小說,全篇的閱讀感受都是緊張而擔憂的,唯獨在讀到高宮與千都留這一章時感覺是愉悅而輕松的,就好像重慶火鍋店里送的哈根達斯冰激凌一樣讓人回味無窮。高宮與千都留這種雙暗戀模式讓處于上帝視角的讀者心癢癢,恨不得盜了高宮的微信號向千都留表白,但是隨著行文發展,當知道高宮與雪穗大婚在即而且各方條件如此優越時,我心里卻部分妥協了,覺得如果條件合適的話還是算了,成本太高代價太大,就讓千都留成為你心中“永遠不會忘的手機號碼”吧。好在高宮先生“念念不忘要回響”,筱冢的鼓勵、高宮的計劃真令讀者振奮——雖然這一切都無法抵擋“雪穗-桐原”組合對命運的碾壓。

看到那個不點菜、沒忌口、訥言敏行、有點微胖的高宮先生從眼鏡后面鼓起勇氣作出常人難以承受的決定,只全心為了知道愛慕已久的千都留對自己的感覺,就已經讓讀者大快人心了!

三、“騙我又怎樣?我的生活里已經有太多真相”——奈美江和典子的無奈


典子


奈美江

奈美江和典子這兩個女人在書中雖然工作、生活、結局不盡相同,但她們的生活邏輯幾乎完全相同,而且她們都在努力生活,雖然命運常常將她們綁架,一個丟了心,一個要了命。相貌平凡的女子做著平凡的工作,經歷了一些操蛋的感情,雖然部分歸咎于自己的感情用事,但不能排除遇人不淑的無奈,這樣的女人要什么?要的其實就是《十二公民》里9號陪審員(老頭)喊出來的那兩個字:“重——視!”連那老頭的語氣都要保留。

當她們得到了異性的重視和疼愛,當她們晚上回家看到門口的運動鞋,即便冒著犯罪的風險,即便知道愛人做著不可告人的事情,也依然不忍心戳穿這謊言——真相原來比謊言更殘忍。

四、“我知道答案,現在只需要證據”——笹垣警官的執著

追蹤命案十九年,沒有誰能比笹垣警官在對待工作上更加執著了,書中每一次笹垣與其他人的第一次見面與對話,都是笹垣占據著強大的心理優勢,總能從對方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破綻、洞察到對方極力掩藏的破綻,對身經百戰的金枝是、對小心謹慎的筱冢是、對老奸巨猾的松浦是、對皮糙肉厚的彌生子也是,讀者一直沉浸在笹垣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搞定一切麻煩的光環下,直到全書最后一頁——當讀到笹垣面對成年后的雪穗時的描寫:

藍色字是對笹垣的描寫,紅色字是對雪穗,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二人孰強孰弱高下立判,籠罩了笹垣466頁的無敵光環在最后一頁碎了一地!只怕是笹垣警官十九年來的執著,也要敗在雪穗這淡漠的表情和氣場里了。若要給笹垣警官的結局狗尾續貂,我會這么寫:

嗯……是的,我也喜歡《灌籃高手》。

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雪穗的人生哲學


我還是喜歡女神孫藝珍~~~

寫《白夜行》不寫雪穗就好像去了北京沒爬長城一樣。

請原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樣的小標題太片面、太“表”,因為雪穗這個人物作者刻畫得實在是太精致太生動了,她是那個讀者全程都在咒罵的“碧池”,也是在最后一章得知她身世真相后令人同情不已的小女孩。由我來討論雪穗的心路歷程實在是筆力捉急,這樣的案例應該留給研究“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人們,我只從我的觀點簡單說說。

1.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是的,雪穗自從殺了生母西本文代以后就一帆風順地走到全書的最后一頁,除了桐原超強的執行力以外,根本的推動力就在于:放下道德約束后的雪穗對面前一切問題都報以超強的征服欲和毀滅欲,只要擋在她生命進程前的人事物,全部被“雪穗-桐原”組合碾得粉碎!

2.沒有靈魂,所以沒有感情

雪穗在書中的所有喜怒哀樂都是為她的目的服務的:在母親葬禮上哭是想要獲得收養、在筱冢面前故作慌亂是為了色誘他、對高宮冷淡是為了激怒他……全篇幾乎看不到雪穗情感支配的言行,讓人完全猜不透這個女人在想什么。只有一次,雪穗稍微露出了她的本來面目,就是深夜安慰被強奸后的美佳,她變態的舉止、乖張的話語讓人得以部分窺見她內心的魔鬼:

“但是,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

為了打敗魔鬼,就得成為魔鬼。

3.沉著冷靜、心思縝密

不得不佩服雪穗對于每次“行動”的安排都是天衣無縫,如果她想收拾ABC,就會讓A去傷害B并且栽贓給C。她這種心思縝密多次震驚到我:阻止千都留和未婚夫見面、把告密的筱冢調走、通過假地址和手表找到今枝偵探、為了搞到氰化鉀而與藥劑師典子交往……甚至我懷疑,雪穗之所以和桐原在圖書館玩剪紙,也是為了讓嫉妒、羞愧、憤怒的桐原親手弒父。

縱使是經歷逼迫她成為魔鬼,那也是因為她是做魔鬼的好苗子。

六、“這一切,你真的看清了嗎?”——東野圭吾的心機


幼年的“雪穗-桐原”組合

當我回顧全篇,發覺東野圭吾花了最大心思雕琢的人物就是雪穗,用一個個鬼斧神工的“案件”來體現雪穗頭腦之強大、手段之高明(我居然用上了褒義詞)、心腹之蛇蝎。作者想好了一個個精妙的點子,把人物和故事穿插其中,打亂時間線和視角后展現給讀者,但是他沒有因為自己構思的精巧而炫技似的全盤展現,而是抽絲剝繭地在讀者面前梳理他構思的碎片和影子,讓讀者自己拼湊出來,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可不謂慷慨,因為書中沒有一語道破天機的毛利小五郎,而是把發現真相的機會交給了細心讀者,以致我在讀的過程時常往前翻以防錯過小小的暗示,而這種前后呼應讓我一直大呼過癮。

篇末,千頭萬緒匯成一股繩,當讀者以為“雪穗-桐原”組合隨著桐原的死亡被打垮時,東野圭吾卻陰沉地告訴讀者:“你錯了,桐原也是受害者,只是命長些罷了!”花了一本書的篇幅來描述雪穗與桐原的相依相偎,但用最后一句話“她一次都沒回頭”來打破這種牢靠的關系,粉碎讀者前面所有的推斷——這才是東野圭吾最內核的心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1月29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兒于大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