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誘惑的深情到底指什么?

? ? ? ? 近日接觸到一個學生個案,班主任反饋孩子冷漠,性格冷淡,有時還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老師找她談話,話還沒有說兩句,她就走開了。同時孩子還有超乎同齡孩子的表現,比如有一次上課在畫畫,老師收了她的畫,她跑到辦公室跟老師說,“我寫檢討怎么樣,你說,寫完檢討把我的東西還給我”。另外的觀察是,覺得孩子有時也挺熱心,比如班級運動會,沒有班服,她出主意說不如每個人手上綁上一條紅絲帶。成績還比較好,但是班里人際關系不好。家長也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感覺孩子性格很怪,跟人就是隔了一段距離,也不知道怎么辦。班主任反饋之后,家庭里就更加重視,因為父母工作很忙,個案幾乎是奶奶帶大的,媽媽反饋在弟弟出生那段時間,大家的關注點都在照顧孩子身上,可能因此忽略了她。比如爸爸現在每天都開車送她上學,爭取能夠在路途上陪伴她,媽媽周末也經常帶她出去,給她買東西,想告訴她,在家庭里面,我們還挺重視你的,而不是像奶奶那樣重男輕女(個案還有個弟弟)。但是一段時間之后,發現孩子沒有什么變化,媽媽跟班主任說,要不是看到學校老師這么堅持,幫助孩子,她們都要放棄了,覺得做那么多都沒有什么變化。

? ? ? ? 我當下聽到家庭里父母對孩子性格原因的分析和他們做的事情,以及班主任對她做的工作,我覺得分析和工作都做得很好。那到底為什么孩子會沒有變化呢?

? ? ? ? ? 我跟這個孩子有過短暫的半小時的聊天,我發現孩子是很聰明的,她的思考能力是超越同齡人水平的,喜歡的東西也比較偏理科,與人互動用得更多的是她的理性思維,很享受思想交流,容易忽略人際互動過程中感受的交流。但是她講述自己是有好朋友的,是從小到大的對門住的女孩,周末也有跟同學出去玩,她的大體上的人際互動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給我的感受是,這個孩子很好,沒有什么問題,就是跟有些學工科、理科的孩子一樣,理性思考占據主導,情緒和感受沒有那么細膩。她是冷漠的,跟人有些距離的,但是她自我感覺良好,我覺得這就不是什么問題。當然,你要說孩子能夠更加開朗,跟人親近,熱乎,那自然是更加符合社會期待,或者符合我們對一個理想孩子的理解。但是,這是一種期待,而不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 ? ? ? 當父母覺得自己已經做了那么多,為什么孩子還是沒有變化,他們都要放棄的時候,我覺得我好像知道孩子為什么沒有變化了。他們認為自己早年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不夠,讓孩子比較冷漠,如果說這個分析是有道理的,那么,父母在今天做出更多的彌補是對癥下藥的,父母的行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期待是有問題的,父母的期待是孩子在接收到更多的愛的時候能夠更加地開朗,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希望孩子開朗,是父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自己開朗。所以,說到底,如果我們抱著希望孩子開朗而做出的事情,其實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滿足了孩子關于愛的需要,她們怎么會有變化呢?這種有目的的愛,孩子最為敏感,也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的“帶有誘惑的深情”,大白話就是說,我愛你,但是是有條件的愛你。

? ? ? ? ? 當父母總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付出很多,但孩子卻不領情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那個“初心”是什么?最有意思的就是,孩子的出生,我們從來沒有問過他們的意見,我們卻常常忘記這一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Webapp開始大行其道。大概在15年下半年的時候我接觸到了HybridApp。因為當...
    閆大伯閱讀 10,222評論 10 10
  • 前幾天我開著電動車在一個路口時忽然來了一個靈感。我忽然明白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做著什么事的時候其實那不是他做的。他其...
    河邊木屋閱讀 469評論 0 0
  • 前言 仍然是一個小demo,這個添加了如果中間項沒有到中間位置時,自動滾動至中間位置,并且在滑動過程中,不改變中間...
    crossroads閱讀 665評論 4 4
  • 沒有來由得就出發了,倉皇而走,有人可能問我怎么不是倉皇而逃呢,因為程度還不到那個地步,細心的你也就不要追究我這種心...
    chuanyu2015閱讀 47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