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都有男朋友了,為什么我沒有?”前幾天小A突然跟我抱怨起同班的一個同學。
在她眼里,這個女孩子逃課化妝,每天都在跟朋友討論哪支口紅色號好看,哪個隔離用起來更自然,從來不去圖書館,專業課即便點名也經常找人代答,考試找重點只求不掛科,完全不是來上學的模樣。
“你說我們學校的男生是不是都眼瞎了?”小A沖我抱怨,“她除了會化妝撒嬌,也沒見她有多么的厲害???”
小A是一個很聽話的女孩子,眉清目秀,帶著黑色大框眼鏡,平常穿著白T,牛仔,素顏朝天,每天不是圖書館就是教室,一眼望過去就是家長眼中的乖女兒,老師眼里的好學生模樣。
我尷尬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只能打個哈哈,翻了篇。
其實,每個人對于美麗的事物都會有向往之心,男孩喜歡漂亮會打扮的女生,女孩喜歡帥氣英俊的男生,沒什么可奇怪的。怪就怪自己,乖得過分,反倒有些呆板。不夠活潑,也不夠“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我大概也是別人眼里乖得有些呆板的女生,不太關注各種化妝品,穿衣搭配也不會,沒有自己的穿衣風格,簡單的綁個馬尾還綁的十分隨意。就連身邊的朋友,大部分也是這樣。
也不是不想要結交幾個會化妝、會穿衣、會說體面話的女生,可接觸的越多,卻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跟她們說些什么,她們隨口所說的各類化妝品的牌子、功能,我連聽說都沒有聽說過。有時候被調侃兩句,只能紅著臉,支支吾吾。久而久之,也就打消了和她們進一步接觸的念頭。
前幾天系里聚餐,所有的交換生和老師坐在一起聊天吃飯,身邊的女孩子無一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合照時也笑的開開心心,只有我一個人站在邊上,滿臉的別扭與緊張,在一群穿著各色衣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間,我穿著簡單的T恤與短褲尤其扎眼。
這讓我想起來為什么跟著朋友去逛街,每次逛到時裝店,店員都會詢問身邊的朋友,而不是我,哪怕是我想要添置些衣服。
大概高中剛畢業時,就有人提醒過我,可我卻沒當一回事,直到現在,才再次想起,更是覺得越發不對勁。
那時候畢業聚餐,班長安排了啤酒,有個男同學更是挨個敬了酒,很多女孩也都喝了啤酒,只有我一人抱著橙汁跟他尷尬的碰了碰杯子。
那天,老同桌化了妝,也喝了酒,臨走前跟我說了幾句真心話:
你啊,是個好女孩,就是乖得有些過分了,連下課都坐在位置上,感覺不太容易親近,也沒什么意思。要不是跟你做了同桌,我恐怕現在都不會跟你說上幾句話。半年后再聚,真希望看見不一樣的你。
我那時候在想什么呢?大概是:
學生就該有學生樣啊。我下課坐在位置上,是因為作業還沒寫完呢?,F在喝酒化妝還太早吧,我還沒成年呢。
直到現在大三了,除了頭發長了,我其實依舊沒有什么長進。而點進老同學的空間,卻是花花綠綠,眼花繚亂。不得不說,大家都變了許多,甚至有人都賣起了化妝品,而我還是在原地踏步。
或許是最近心境漸漸發生變化,我終于明白當年那句“乖得過分”代表了什么樣的意義:
生硬,古板,無趣。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乖巧卻膽怯,懂事卻呆板。
表面善解人意,其實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得表現自己的欲望與不滿。
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在看《左耳》時,我會更加喜歡黎吧啦,為什么看《七月與安生》時,我會被安生完全吸引。
這樣的女孩子活的太恣意瀟灑,輕盈自在,隨心所欲,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更敢于承認自己想要的一切,令人羨慕。
就像桌上放著一塊香草蛋糕,一般女孩即便想要品嘗,也會問問他人的意見,而像黎吧啦那樣的女孩則會毫不猶豫的表現自己對于這塊蛋糕的喜歡,率真而又直接。
這種自信與勇氣,瀟灑與隨性,不僅會令異性心生好感,而且也會讓同齡的、中規中矩的女孩子,又愛又恨,不知所措。
我們會被這種女孩不加掩飾的欲望與坦誠所吸引,羨慕她們的勇氣與直接,但卻無奈自己由于不勇敢,放不開,白白失去的各種機會。從而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她人身上。
這或許就是很多女孩抱怨“為什么那樣的‘壞女孩’都有了男朋友,我卻沒有”,“這樣的女生到底哪里吸引人了”的原因。
其實,這不是壞女孩,只是我們自我安慰,她們“學化妝”、“學打扮”、“不泡圖書館”,就是“壞女孩”。她們只是活得恣意瀟灑,活的有滋有味,活的隨心所欲,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罷了。
上大學兩年多了,我也沒能活成一直羨慕的“壞女孩”模樣:會打扮,有自己的穿衣風格,舉手投足之間都彰顯著女孩子的嫵媚,萬事隨心所欲,敢于追求自己喜歡的目標,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欲望,可以輕松的與身旁人嬉笑打鬧,不在乎旁人的目光。
理論上,只要我愿意,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多年以來的家教與習慣,已深入骨髓,笨拙的化妝技巧以及內向冷淡的性格,根本就不允許。大概見過一次面,就被男生稱作“哥”,也是一種能力?
可也是因為如此,我也不覺得“我不化妝不喝酒不逛夜店,努力學習善解人意”就會招人喜歡。而“化妝喝酒逛夜店,理直氣壯勇敢直接追求自己的喜歡”就會不招人喜歡。
我們早就不能以某一個行為或者是觀念來給一個人制定一個標簽,簡簡單單的用一個形容詞來評判一個人的“好”與“壞”。這很膚淺,也很無趣。
我們更在意的應該是和這個人在一起是不是舒服,是不是愉快,是不是可以學到東西,是不是可以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成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模樣。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打扮自己,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與他人交談,沒有必要為了討好他人而趨炎附勢,沒有必要非得強迫自己化妝打扮。
每個人擁有每個人的獨特魅力,乖巧懂事也好,恣意瀟灑也罷。不需要可以模仿他人,也不需要覺得自己不生動活潑。但是,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隨意的評判一個人的好壞。不是和你不同,就不是一個好女孩,也不是和你相同,就是應該惹人喜歡的好女孩。
比起“為什么這樣的女孩都有了男朋友,我卻沒有”,你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有人喜歡她,卻沒有人喜歡我”。
更不要說“是不是身邊的男生都瞎了”這種話,這會顯得你姿勢難看,更說明了,你還不足夠惹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