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荷
今夜窗外下起小雨,微風吹來一絲清涼,也增加我一份憂傷。我想連綿不斷的雨,會不會是織女相思的淚水?
牛郎織女是民間傳說中的童話故事,與我何干?可七夕我每年必過,而且每次都過出不同的心境。其實共度七夕不為別的,為得是品嘗那份感覺。想起小時候過七夕是件很快樂的事,至今難忘。
無論風和日麗,還是刮風下雨,小時候我們每年都過七夕。就是七個小姑娘,自愿邀到一塊,美美的過著和自己不相干的節日,并且七夕的前幾天我們的內心都一直是興奮的。
7人中最大的堂姑出謀劃策,其他6人都聽從她的調遣分配。
七夕傍晚,首先我們七個丫頭先單獨行動,到人家菜地里偷韭菜,每人偷來一小把,要秘密進行,據說別人看到了,韭菜就不能做餃餡了。
偷菜時很害怕的,我唯恐讓別人看見,就得不到“三好學生獎狀”了,想想那時多么天真。
偷菜也需要膽量和策略,先瞅瞅周圍有沒有人,然后再貓著腰,溜到韭菜地,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小刀,迅速割一小把,然后用塑料袋包好,放在上衣里面揣著,一路小跑去我們約好的地點,心里像揣個小兔字子,咚咚跳個不停。
一路上,還不能與人說話,即使有人和你打招呼,也不能作答,可以禮貌地笑笑,否則,晚上就聽不到牛郎織女說話了,好神秘呀!。雖然不知是否真的有牛郎織女這么一說,但我們小孩對這個童話故事確信無疑。
長大后才知道,七夕那天小姑娘到誰家地里割韭菜,大家都裝作看不見,更不會阻攔的。印象最深的是在堂姑家吃餃子那一次。我們七個小姑娘,把偷好的菜放在一起,然后洗、切、調餡、和面,分工合作,我們還不大會包餃子,有五奶奶幫我們,先包七個有特色的餃子(餃內都包上一樣東西),分別含有針、硬幣、豆花、麥麩、紙團(寫著:小才女)、糖塊、蓮子….,之后再包我們吃的普通水餃。等到餃子都包好后,年齡大一點還負責煮餃子,年齡小的燒火,其他的負責刷碗,擺桌子和板凳。
盛碗上桌,也不管餃子熱不熱,燙得嗤嗤哈哈,還爭先恐后、小心翼翼地吃著。五爺爺在堂屋門前坐著吸旱煙,瞧著我們一桌丫頭一個勁地笑。最小的一個丫頭問:“爺爺您一直看著我們,是不是你饞了,也想吃個餃子(那是農村很窮,吃餃子就算最好的改善生活了)。爺爺你等著,我們吃出那七個餃子,我就給你盛一碗。”
爺爺還逗她說,不急不急,爺等著。小堂叔也在不遠處看著我們,他大概是嘴饞了真想吃水餃,五奶奶還取笑他,你是帶茶壺嘴的,這里沒你的事,離遠點。我們當時都很較真,吃不出那七個餃子,就不能把餃子分享給其他人。
一會小霞喊著:“我吃了豆花”。
大家齊聲說:“好啊好啊!你會越長越漂亮。”
小蘭說:“我餃子里有糖塊。”“好呀好呀,以后你的生活一定過得甜甜蜜蜜。”
小芹說:“看我多厲害,我餃子里有硬幣。”捏在手里炫耀著。
堂姑說:“可以啊!你將來定能嫁個有錢的主,或自當老板,總之不缺錢花,好命,好命!”
小花突然喊:“哎呀!我吃了一嘴麥麩。”
大家嘻嘻笑:“吃麥麩好,代表有福氣,你將來肯定吃喝不愁。”
小潔說:“我也吃到一個,不好意思說。”
堂姑說:“又不是大姑娘上轎,你羞什么?”
原來她吃了個蓮子,代表著清純善良。
一會,小梅吃了個紙團,沒等大家開口,爺爺講話了:“小梅這個好,寫寫劃劃,干個會計,寫個材料,將來能坐辦公室。”
因為大家還沒吃著針,堂姑一聲命令接著吃,一直吃到小肚鼓圓。后來實在咽不下去了,五奶奶家的人都睡覺了,姑說把剩下的餃子盛到盆里喂豬吧。
接著大家齊手拾掇桌子,椅子,準備去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五奶奶聽到我們結束了,走出來問我們:“說說你們各自都吃到什么啦?“
一個個爭先匯報……
五奶奶問:“誰吃到針了?看哪個妮手巧?”七個都搖頭。
“怎么回事,吃的肚子滾圓,也沒吃到針,那餃子呢?”
堂姑說喂豬了。
娘唉!五奶奶踮著小腳,一路跑向豬圈,我們并不明原因,也一窩蜂地追了過去。到了圈門外,看到豬在呼呼睡覺,只見五奶奶捂著胸口,常常地出了一口氣。不好意思訓我們,對姑說:“瞅瞅你干的好事,多虧豬今晚吃飽早睡覺了,不然你們就要吃豬肉了。”
我吸了口涼氣,偷偷地吐了下舌頭。
一年才喂那么一頭豬,家里有重大花錢的地方,就等著豬年底奉獻呢!
五奶奶把豬食盆端出來,讓我們捏水餃,說誰捏著就算誰手巧。幾個人撅著小屁股掙著捏,
五奶奶被我們七個傻妞逗的前仰后合,結果被堂姑捏在手里。
五奶奶說:“你這個巧手,是咱家小豬棄權后讓給你的。”
哈哈,哈哈……,在一片笑聲中結束了這場開心的聚會。
下年七夕,吃水餃輪流到在我家了。我心想,這次餃子吃不完,也絕對不能喂豬,萬一把家里的豬咔死,我的學費就泡湯了,說不定還要挨爹一頓打。
我奶奶很有頭腦,她把那七個特別的餃子,單獨放到一個盤里,單獨煮七個餃子,然后一人挑一個,一會就知道了結果。然后在煮普通水餃,大家七嘴八舌地吃著、說笑著,節省很多時間,接著我們就早早地到葡萄架下,專心去聽有情人的暢談……
我們7人中,每次都是年齡最大的堂姑,能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然后我們一個個托著小臉圍著姑姑,聚精會神地聽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當時我們都很羨慕敬佩姑姑,長大后才曉得,姑姑為了讓我們七夕過的開心,是在變著法的給我們講故事。
聽見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紀念這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牛郎的前世就是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情投意合,私自戀愛犯了天條,被王母娘娘發現后,懲罰到了凡間,投生到一個貧困農家,起名叫牛郎。
一天,幾個仙女來人間游玩,織女看出牛郎就是她從前的牽牛哥,兩人喜結良緣。婚后男耕女織,恩恩愛愛,生活非常美滿。王母娘娘知道后,又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回歸天庭,牛郎披著牛皮一路緊追,即將追上時,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劃,從此一條天河使牛郎織女遙遙相望,只有每年的七夕,難得團聚一次。
據說,每年七夕,人們可以在葡萄架下,能靜靜地聽到牛郎織女深情的長談。有一次,我問奶奶,我怎么沒聽到他們說話?奶奶說不是耳朵聽,要用心去聽。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長大后,你就知道他們說什么了。
是呀!長大后確實明白了。也幻想自己有份浪漫的愛情,有個如意郎君。
不同的是,小時候過七夕想的是牛郎織女,現在念的卻是自己的心上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