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與懶散

活在當下,不懶散。為什么又空虛又懶散?感覺這倆坑貨總是一起出現,相伴相隨。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看得見的行動是最好的良藥,而且并不苦口,活在當下。

空虛與慵懶不同。

慵懶是心理上的懶散,是惰性使然,慵懶雖然是誘發空虛的條件,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愿事事的溫床,但慵懶未必一定導致空虛,因為慵懶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很“充實”——喜歡懶散生活、滿足懶散現狀,盡管這種“充實”是消極的,對常人來講是難以理解的,但慵懶的人并不會感到心理空虛。當然,慵懶的人如果逐漸感到無聊、寂寞、萬事不稱心并向往通過消極的新鮮刺激來排遣此種心情,以消磨時光,則就會演變成空虛的人。

克服空虛

要對抗空虛就要看清空虛的本質就是不存在。這時如能轉移注意力做些“實質”的活動,如逛街就認真挑選衣物、聚會時就專心與人談話,都可有效驅除空虛感。至于常感到空虛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實。有些人在生活中懷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目標,自己總是在生活中追尋些什么,而沒有落實到現實生活本身,不免常有虛幻感。要揮別空虛感就要建立“務實不務虛”的生活態度,能“活在當下”的人,心中是不會有這么一個黑洞的。要做到:
1.對社會應有一種較為現實的認識;
2.磨煉意志,正確對待失誤與挫折;
3.多讀名人傳記;
4.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5.多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
6.正確的自我認識。
來自百度百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小到每天8杯水,大到每天堅持跑步,每天高質量學習和寫作,等等,無數的人在各式各樣的習慣養成之路...
    軒轅嵐閱讀 434評論 0 1
  • 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梁哲軒閱讀 184評論 0 0
  • 1955.4.18我精神領域的男神長辭于世。 他說:“有兩件事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 ...
    Mmm___閱讀 344評論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