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起前一段時間,因為什么就買了那本書《極簡主義》。然而,它卻與我很有緣分。這本書里提出了人生的五大價值,它們與我的內心想法不謀而合,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更深一層次地發現了自我,也讓我開始思考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該怎么樣生活得更加從容和滿足。書里指出,極簡主義僅僅是一個工具,它幫助人們摒棄繁雜冗沉,去除生活中那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從而使我們專注于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獲得極大的自由和滿足。在此,我簡單地用奧卡姆剃刀原理來說,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我從內心里想簡化一下自己的衣物。早在16年年末的時候,我決定半年內不買新衣服。這是因為我煩透了那么多衣服的衣櫥,想簡化一下。我想看看哪些是該丟棄的,在此期間堅決不買新的。事實上,我基本上算是成功了。但是,注意一下,我只是不添加新的了,卻并沒有丟棄很多舊衣服,舍不得。總覺得也許哪一天又穿上了呢,扔了多可惜。因此,不算完全簡化成功。到目前為止,我的衣櫥仍然令我不滿:總是穿衣服的時候,不知道穿哪件,甚至是覺得一件也不滿意。然而,一直以來,我卻依然守舊,任由她們躺在不知道的角落里幽怨。在此之前,我雖然有過疑惑:為什么那么多衣服還覺沒有衣服可穿?大腦也僅僅是疑惑了一下,然后腦子里就想起不知道誰說的話:女人永遠是少一件衣服的。這句話,讓我在心里自嘲了一下,就輕易地放過了這種困惑。我仍然覺得沒有衣服可穿,仍然覺得不滿意,卻不再去深究細想。
現在瞬間明白問題所在了:她們很多都不是我非常喜歡的,事實上是可有可無的。僅有幾件穿的頻率最高,它們才是我最喜歡而又適合我的衣服,但是大多數時間,它們都被淹沒在那大堆的衣服里。這會讓每次穿衣前都糾結一下,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還有破壞了穿衣時的愉悅感。從這次的體驗來看,我發現,我應該果斷的丟棄很多衣服,只留下自己喜歡的和適合的。還有一點就是,買入新衣服是慎重考慮,不再將就,并且盡量少買,買了必常穿。
就像喜歡的衣服被淹沒在衣櫥里,我們感到不滿意、不滿足一樣,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也常常感到不滿和不快樂、不充實。我們對金錢、對物質、對健康、對人際關系、對自身等等,我們都不滿足或說是不滿意。我們總想著掙更多的錢就快樂了,買更多的東西,吃更多的美食,交更多的朋友我們就滿意了,開心了,然而,事實呢?
事實是:我們被淹沒在無窮無盡、花樣百出的物質里、關系里、忙碌的工作里、信息里,我們時時感到壓力、緊張、焦慮、空虛、甚至于抑郁或者心浮氣躁,沒法靜下心來。然而,我們卻沒有認真地停下來想一想,這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擁有很多東西,卻仍然覺得得不到我們想要的,不能獲得持久的滿足感和快樂?
我想,原因在于我們并不是很清楚生活里,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有意義的是什么,更不用說將自己的熱情、時間和精力都投入進去,從容生活,快樂而又滿足。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主流社會所言說的成功里,都在擠破頭追逐同樣的成功,而忽略了自身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很辛苦,倍感壓力與焦慮,卻感覺似乎沒有得到內心深處長久的滿足與快樂。
《極簡主義》這本書,提出了五種價值:健康、人際關系、熱情、成長和奉獻。細想,我們的一生事實上都圍繞著5大方面展開,無論哪一個的缺失,都會使我們的生活陷入到不平衡之中,使我們的內心得不到滿足和快樂。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但我們可以用它的極簡思維,來打造自己的極簡生活。雖說不一定要完全選擇極簡主義生活,但我們可以讓極簡思維,丟棄生活里的多余之物。對的,就是多余,除了最重要的東西,其他都是多余。因為對于我們的生命核心來說,不需要的,不重要的,都可以算是可有可無的。
《瓦爾登湖》里有幾句話:在微紅色的曙光中,在美妙的音樂里,世界上的人早上應該干些什么呢?我桌上有三塊石灰石,每天都需要拂拭,真讓我震驚,我頭腦中的灰塵還來不及拂拭呢,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扔出了窗子。”
我們必須像梭羅扔掉石灰石一樣果斷,處理掉這些多余的東西,減輕負重,以獲得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自由,去專注于我們生命里更重要的東西。它們就是:健康、人際關系、熱情、成長和奉獻,它們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滿足和快樂比較長久地滋養我們的心靈。最終我們會明白,生命是在持續的自我成長和奉獻他人的關系當中獲得滿足和快樂。
如果你覺得,生活里負重太多,你也可以嘗試精簡一下生活里大部分不需要的東西,感受一下輕松和自由的感覺。具體方法很多,你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停止買買買開,不斷丟丟丟開始。
我已經開始行動了,但是事實上做起來,感覺并不容易。遇到不少問題,正在處理中,后續可能會寫。如果你也心動,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