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有人努力寫自己的作品,替他們的時代增添光彩;有人貪得無厭,只知道面包越多越好,卻像蟲子一樣無聲無息地死去。(薄伽丘《十日談》)
實在太喜歡黃永玉先生的文字,明了有趣又不乏深度,愛屋及烏,他作品中推崇的書我會盡量找來看。譬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薄伽丘《十日談》,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兩書雖歷史久遠,思想觀念卻歷久彌新。
《十日談》里的十位青年男女,通過講述一個個的故事,頌揚愛情的美好,諷刺教會人士糜爛的生活。如以今天的三觀衡量故事的標準,這些提倡愛情至上的故事,其實,80%都是講出軌和小三。但回到當初的歷史背景,教會的黑暗統治,提倡禁欲,實際教士階層卻過著淫亂的生活,你就會發現薄伽丘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先驅,文字如筆如刀,把教會階層的丑陋面目曬在了陽光下。
《儒林外史》里的范進中舉,相信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范進中舉瘋了,以及胡屠夫在范進中舉前的勢利表現,相信大多數人都還記憶猶新。古代對科舉制度的重視,一旦上榜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意氣蓬發,何不讓讀書人趨之若鶩。其實,54歲才中舉的范進多虧他的考師周進。周進之前是一位老師,生活落魄幫販鹽商人記賬,參觀貢院時因抑郁不得志嚎啕大哭。于是商人們湊錢讓他赴考。當得知商人們愿意借錢給他時,周進馬上跪地上向其磕頭。現在有人評論其何等悲哀,竟向當時社會地位最低的商人叩頭。看到此處,我卻覺得商人們很有意氣。
話說周進自己因為在科舉上吃過虧,所以看范進文章時很認真,第一遍看時覺得狗屁不通,第二遍再看看出點兒味道,第三遍再看直呼字字珠璣。所以,范進以第一的名次中了相公。這是不是有點伯樂惜才的意思?
《儒林外史》整本書里描述更多的是讀書人蠅營狗茍的丑態,生動的刻畫讓人不禁想到原來人性里渠名逐利的本性哪朝哪代都一樣。書中也有一些人堅持獨立精神終其一生,令人敬佩。
有人總愛懷念未曾經歷過的過去,那時山清水秀人質樸善良。殊不知,人性在哪個時代都一樣,過去的人何曾不是現在的人。大道至簡,九九歸于一心,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