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是不準備參加這個活動的,我對歌單沒有任何興趣,甚至從來不會主動去找歌,也不怎么關注樂壇,對很多歌手根本不了解,基本上也是個樂盲,五音都發不準。所以對這個征文,我沒什么興趣。如果不是簡友安淺淺的邀請,我或許連征文的內容都不會打開看,更談不上思考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其實我也非常喜歡音樂的,這看上去有些矛盾,是的,我不關注,但我很喜歡。就像很多人會品嘗美味,卻不關注如何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樣。音樂于我來說就像放進菜肴里面的調味劑一樣。會為生活添加味道,但又不會對這味道產生好奇。和很多人一樣,在不同的時候會聽不同的音樂。
我愛看書,看書又多愛想象,于是我特別喜歡bigbang的歌,歌詞基本上我也聽不懂,很多歌都是這樣,我常常會忽略歌詞。
很多朋友都覺得我很奇怪,外表明明很安靜,又有著安靜的愛好,為什么會喜歡bigbang。有一次一個不太熟悉的朋友問我“你看書寫東西,都聽什么音樂”。我斬釘截鐵的說“bigbang”,她一臉的不解,“那看得進去嗎?”第一,聽不懂歌詞所以不會動心思去揣摩音樂的情緒,多會感受音樂;第二,bigbang激情四射的音樂并不會影響我看書,反而可以刺激我的想象力。
讀書是一種習慣,就像我每天食三餐,而bigbang就像每天三餐里的鹽,放進菜的bigbang讓讀書寫字更有味道。除了看書,跑步和工作的時候也會聽bigbang,會讓跑步和工作越來越有動力。除了bigbang還有很多類似風格的音樂,都是日常生活的主食。
我不會選音樂,也不刻意去選,很多音樂我甚至是看劇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了就去下載,或者無意中聽到的,就像偶然吃到的不同味道的小零食。
我喜歡劉惜君,第一次知道她是在商場,當時放著《我很快樂》,不記得為什么被她吸引了,可能是當時的心情,可能覺得她聲音好聽。
往后多次在各種電視劇聽到她的歌,開始去留意她,她的聲音就像是甜點,特別喜歡她翻唱的一些老歌,《夜來香》、《南海姑娘》等等。我不是個懷舊的人,平常也不會去聽一些老歌,不知道為什么,這些老歌伴上她的聲音就變得特別甜美,就像在工作了幾個小時后,吃到一份芝士蛋糕,心情變得愉悅,身體加滿血糖。
“遇見”王若琳是在一個咖啡館,《迷宮》的旋律和她的嗓音打動了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嗓音能唱出這樣的味道。我開始找她的歌,發現她不僅嗓音獨特,音樂的風格也是獨樹一幟,并且簡單純粹。她的聲音和風格就好像外表不好看、味道不好聞的榴蓮,你可能不會太留意也不會刻意去嘗,但嘗到就會深深的愛上。
之前非常喜歡一些悲傷的情歌,雖然很多是被歌手吸引的,但愛上一首歌還是免不了在特定的心情下產生的共鳴。第一次愛上《心如刀割》是在KTV,那時候公司年會,領導是70后,他特別喜歡張學友,會場很多他的歌。了解他的同事給他點了這首歌。
那時我的心情真的非常糟糕,我喜歡的在異地他鄉的男神,他有了別的姑娘。當他告訴我的那一刻真是心如刀割,你可知道我有多喜歡你?“我是真的為你哭了,你是真的隨她走了!”喝下面前的啤酒,聽著這首歌默默的掉眼淚。這一刻這首歌像加在啤酒里的檸檬汁,酸澀難以令人曾受。
很多人說聽什么樣的音樂能反應一個人的個性,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這樣,但音樂本身應該是一道菜,可口的菜會讓心情更加愉悅。我并不執著于某一類音樂某一個音樂人,我不太關心歌詞,對我來說,一道菜,可口就多吃兩口,不愛吃下次就不點了,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