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家,到車站,坐公交車。
時間大約是晚上六點,天色已黑,路過一座中學門口。
車到站停下,立馬就一群學生蜂擁上車,刷卡聲音一時間不絕于耳。車外還是有許多著急回家的學生。
他們大概都是在學校上學,周末回家的中學生。
他們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找著空位坐下,也大多互相認識的坐在一起。把后面的背包拿下,和手里提著的包一起放在自己的身旁。
他們個個穿著后背印有“sport”字樣,袖子繡有藍色窄格子,領子藍色的白色校服,里面紅色衛衣的帽子露在外面。
其中呢,有四個女孩,坐下之后,就拿出了在學校門口買的漢堡包充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又在一旁肆意的聊天。
看著她們一邊快樂的聊天一邊吃著食物,有點饑餓的我,只好選擇默默地坐在一旁,抱著手機孤獨取暖。
一群小孩兒,說話有什么啊,咱自己本來就是從那個年齡過來了的,我一邊這么想著,一邊聞著滿車箱的麥香而不停地咽口水,一邊又在不停地刷著沒有新消息的微信,看看要給誰聊天。
不料這幫學生的能量太強,談笑間語調此起彼伏,我不由得聽見他們在聊學校的話題。也罷,還TM給誰聊天,這才是真正的聊天,就果斷關掉手機,來聽聽這群年輕人這群學生在學校積攢了一周的語言。
面帶微笑,聽著他們的談話,很是欣慰地不時地看向他們或是窗外,我敢保證,這輛車的乘客也就我在這么干。
比如“英語課代表”,“語文老師”,“我同桌”等等,在去年高考之后就再也沒有聽過的名詞或是稱呼,現在不止一次又這么響亮的圍繞在耳邊。懷念吶!
接著談的就是就是他們在學校不敢或是不可以做的事兒,例如玩手機,看直播,所以他們談到這話題話題時,都在說別人帶了手機,看什么直播了,主人公也不再是“我”“我同桌”而變成了“他”“他同桌”。不就是玩手機嗎,看直播嗎?我現在就可以。
因為他們知道在車上的時間不多,于是他就提快語速,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更多的想說的話說給別人聽。轉變話題也快,他們不想在這個方面浪費寶貴時間。
他們很興奮,這種興奮我們在中學讀書期間是感受過得,就是在學校待了一周后放學回家那種興奮那種喜悅。在路上不知不覺地分享給別人,同樣作為聆聽者,也在不斷地吸收著他人的喜悅和興奮,在那個時間里,一樣的喜悅經過雙倍放大后,分享給別人,也感染著自己。何樂而不為!
他們的聊天內容,不經過腦回路,是由喜悅興奮作為支撐。他們聊天只為分享,沒有心機沒有套路。把興奮在回到家之前在同學身上提前釋放完。
當然,也有例外,有個女孩兒坐我旁邊,可能是她獨自一人。自從上車,到下車,沒有說一句話。要不皺眉,要不手搭在前面座位上??赡苁浅煽儾焕硐?,猜不著,說不透,和其他的同學格格不入。
再看上車的成年人,相比之下他們大多保持沉默心事重重,站定或是坐下之后都低頭看手機,快速地瀏覽著屏幕,生怕錯過什么重要消息或是熱點新聞。就在那個空間時間那個維度來說,遠遠沒有這群學生瀟灑。
成長究竟會帶給我們什么,焦灼,壓力,不安?現在更可去的是,用手機上的一塊小小的屏幕鎖住了我們的人生。
話又說回來,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快樂與失意。自己曾經有過那種美好的瞬間,現在唯有留在記憶中。不念過去,不懼未來。
我頭轉過來,看著他們一一下車說拜拜揮手再見。
最后,那幫學生都下車了。有一位剛下車的男孩,竟然對我揮手說拜拜。那個瞬間,那個動作,我也是很高興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