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直有一些關于下雪與農作物有關系的諺語。例如“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臘雪蓋地,年歲加倍”、“雪多見豐年”等等。
而“瑞雪兆豐年”是一句流傳比較廣農諺。出自:曲波《橋隆飆》十九:“俗語道:‘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也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是來年莊稼獲得豐收的預兆。有人說這就是一種心理安慰,迷信的說法。其實不然,它是有科學道理的。
? ?冬季天氣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松軟的,里面藏了許多不流動的空氣,空氣是不傳熱的,這樣就像給莊稼蓋了一條棉被,外面天氣再冷,地里熱量也不易散發(fā),從而保護越冬作物質不會凍壞。等到寒潮過去以后,天氣漸漸回暖,雪慢慢融化,越冬蟲卵大部發(fā)就會被凍死。這樣非但保住了莊稼不受凍害,使明年的害蟲相對減少。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發(fā)育都很有利。不過冬雪也是分地域性的,對于南方地區(qū)的主要農作物有害無利。因為小麥是冬雪中收益較大的作物,而種植普遍在北方,所以南方下冬雪恰恰相反是一場災難了。
古人們對雪也是情有獨鐘,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詞詩至今還是朗朗上口。
《詠雪》
南朝梁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賞析】全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極有韻致,不論是寫雪的動態(tài)美“如霧轉”,還是寫雪的靜態(tài)美“似花積”,都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北風行》
唐·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
【賞析】燕山一帶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樣,一片一片吹落在軒轅臺上。 這是李白描寫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薊縣東南,這里泛指我國北方。軒轅臺遺址在今河北懷來縣喬山上。句中說“雪大如席”,這是高度的藝術夸張,但又不失其真實。正如魯迅在《漫談“漫畫”》一文中所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變成笑話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賞析】描寫深夜的雪很難用視覺形象來表現(xiàn)的,于是詩人把視覺改為聽覺。當然,下雪本身是沒有聲音的,所以詩人就通過“時聞折竹聲”來表現(xiàn)。在一個下著雪的深夜,徹夜難眠的詩人不時聽到外面?zhèn)鱽碇褡诱蹟嗟穆曇簦椭姥┮严铝撕窈竦囊粚樱拱言S多竹子都壓折了。通過聽覺來描寫雪,是這兩句詩的主要特點。
《白雪歌》
岑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析】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xiàn)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賞析】這首詠早春飛雪的小詩構思新巧,獨具特色,出奇制勝。頭兩句寫的是新年已過,卻見不到芬芳的鮮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們出門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地上已長出了一點草芽。度過漫漫寒冬的人們盼望早些見到春色,“都”正表現(xiàn)出人們盼春之切與毫不見春之音訊的怨悵。“驚”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將來臨時的喜悅之情。
《雪》
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賞析】瑞雪兆豐年,但對貧苦的人民說來,卻成了災難。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戰(zhàn)天斗地的漁翁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與大自然抗爭的精神,也為后世畫家作《寒江釣雪圖》提供了素材,誠如蘇軾所言:“漁翁句好真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賞析】此詩借物抒懷,寫得別具一格。詩人閑坐窗前,欣賞那紛紛揚揚的大雪,轉瞬之間,青青的竹枝已變成了白色。為這美麗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樓,放眼望去,只見那高低不平,橫七豎八的“惡路”,都已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了,多么令詩人痛快!這里的結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與不平!
《謝雪方拜天慶庭中雪復作》
陸游
佩玉姍姍靄眾真,竟煩一雪慰疲民。
未看舞鶴隨風蓋,先喜飄花集拜茵。
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樓酒賤萬家春。
使君老去悲才盡,詩句難追節(jié)物新。
【賞析】四句以詩人賞雪、農家出耕、市樓酒賤多方位地寫出瑞雪喜慶,詩筆清灑。
注:本文內容來自《學習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