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突圍:班主任工作室的推進策略

我校的班主任校本研修,是以“8+1”工作室為依托開展起來的。“8+1”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來,先后經歷了三人行教育在線時期、九人小酒館時期、幾十人的研修團隊時期和現(xiàn)在的15人工作室時期。現(xiàn)在“8+1”工作室的15名成員都是經歷大浪淘沙留下來愿意專業(yè)發(fā)展的人。如何讓團隊成員心中的點點火星變成雄雄燃燒的火焰,我們做了如下的事情。

.制定研修規(guī)則,規(guī)范“8+1”工作室研修。

團隊的研修,思維的碰撞能夠使平時的讀書、實踐升華,變成一個個小成果。但在進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團隊成員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參加研修,參加研修之后的拖延導致不能按時交稿,這樣的研修何談效果。時間長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既然大家都愿意發(fā)展,也討厭拖延,在大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研修規(guī)則。

校本研修群規(guī)則1.0版:

8+1工作室校本研修群集聚了一幫追求上進、愿意發(fā)展的有志之士。為了提高研修效率,實現(xiàn)成果轉化,特制訂本規(guī)則。

1.群成員義務:認真準備材料,按時參加研修,貢獻自己智慧,準時提交文章。

2.群成員權利:外出講課學習,發(fā)表出版署名,稿費版費酬勞。

3.研討時間為間周周三的晚上6:40,負責人前周周五下班前發(fā)布研修主題,召集人本周周一、二、三通知大家,收稿時間為下周周四八點之前,負責人會在下周周一、二、三提醒大家。

4.本群為研修主題發(fā)布,提醒主要方式,請置頂且不要屏蔽。

5.研修遲到0----5分鐘,在群內發(fā)紅包5元;5---10分鐘,在群內發(fā)紅包10元;遲到10分鐘以上和無故不參加者在群內發(fā)紅包20元。以任何理由請假者在群內發(fā)紅包10元。紅包個數(shù)為群內總人數(shù)。

6.稿件為500字以上,傳到校本研修QQ群。未保質按時上交的,在群內發(fā)紅包10元。紅包個數(shù)為群內總人數(shù)。

7.負責人和召集人沒盡到提醒義務的,在群內發(fā)紅包10元。紅包個數(shù)為群內總人數(shù)。

8.紅包錢數(shù)不多,為的是共同努力將事情做好,請自覺遵守本規(guī)則。

9.本規(guī)則即日起開始實行。

群規(guī)則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明確了成員要干的事情,二是做不到發(fā)紅包。雖然每次研修都有人發(fā)紅包,但大家研修的熱情效率提高了許多。

二.以項目為主導,倒逼成員專業(yè)發(fā)展。

2017年上半年,工作室計劃實行十二個項目,分別是每月一事、案例分析、主題班會、電影課程、論語課程、優(yōu)生培養(yǎng)、生涯教育、微型班會、視頻課程、十大工程、父母學校、班會月刊。并建立臺賬,確定項目召集人、負責人,制定時間表,明確項目目標。

三.扎實進行每次研修,讓參與者在交流碰撞中提升。

研修緊緊圍繞工作中的問題而展開,要與班主任的實際工作相結合。比如新班組建,中學的第一周往往要軍訓,圍繞個專題我們做了一期研討,大家分別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fā),分別從“做好軍訓動員”、“注意在軍訓期間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技能”、“軍訓拍照也是一項技術活”、“運用《士兵突擊》打造班級精神文化”、“談談軍訓微電影”、“怎樣開軍訓總結班會”等方面展開討論,彼此質疑完善。最后形成八千字的材料,并被《福建教育》編輯選中發(fā)表。

我們把這類主題研討稱為“每月一事”。還有班級建設普遍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如何培養(yǎng)班干部隊伍?如何進行期末備考?如何指導學生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假期?等等。

研討專題要形成系列,我們在一個學期里,集中研討了如何提高班級德育量化成績?這一主題。為了提高研討的實效性,在研讀學校考評條例基礎上把這項工作分解為寢室、衛(wèi)生、跑操、紀律、安全、活動六個系列,然后再逐一細化。在研討前,每個成員把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寫成短文,交流時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后再修改豐實。最后,把群體的方法梳理成體系,提升為理論,用來指導團隊成員的實際工作。

這樣的深度匯談,打碎了習慣性防衛(wèi)心理,每一個人都從匯談中獲得了進步。進步、成長和更新的動力主要是集體探究,這個過程可稱為“團體學習循環(huán)”。即集體思考——共同體成員共同討論彼此的作法并相互進行友好而充分的質疑;共同的信念——共同體達成共同的基本觀點和洞見;合作計劃——共同體共同設計行動步驟,驗證他們的共同觀點;協(xié)作行動——共同體協(xié)作執(zhí)行行動計劃,行動不必是共同進行,可以是共同體成員獨立完成。集體探究能使共同體成員形成新的技能和能力,新的技能和能力反過來又能帶來新的經驗和認識,逐漸地,提高了的認識轉化為態(tài)度和信念,這就完成了一個重要轉變。

我們集體研修的另一個主體是案例分析。工作室研討時,選擇一個案例進行分析,最后形成這樣的材料:原始案例(工作室伙伴撰寫的,身邊發(fā)生的)+點評碰撞(研討時伙伴們輪流發(fā)表觀點,相互辯駁)+同類案例(伙伴們圍繞典型案例,撰寫自己的類似案例)研討總結(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方法,提煉出解決同類型問題的預案)+擴展閱讀(廣泛搜集類似問題解決的文章閱讀)

以一次研討為例,一位伙伴班里發(fā)生了打架事件,他寫出了《長大不能再幼稚,有理也不能太任性》的4000字的案例分析,自認為問題處理的比較好,很多伙伴讀后也有同感。結果,大家在研討時,還是幫他改進了許多,伙伴們紛紛撰寫了關于打架事件的案例。最后提煉出了打架的處理流程五字決:平、寫、查、理、續(xù)。平,是指確保事情不升級,平和雙方當事人的情緒,受傷送醫(yī)院,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當事人的傷害,以平和雙方家長情緒;寫,主要是讓雙方當事人各自就自己的認識寫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對這件事的認識,老師要確保事情的細節(jié)要描述清楚,寫的不清楚的及時補充,寫完后當事人互換,這樣他們就知道對方是怎么想的了,這叫換位思考。查,就是查清事實真相及事情表象背后的原因,可以走訪調查,因為凡是打架周圍肯定不止一個目擊者。可以聯(lián)系當事人以前的老師、好的朋友、家長,了解孩子的脾氣、秉性、兒時生活等。理,就是處理,會同德育處、雙方家長、學生本人對事情做出處理:評判雙方事理(公正,心服口服),達成賠償協(xié)議,做出對應處理。在班級公布處理結果。續(xù),就是做好后續(xù)工作。如雙方關系的修復、癥結問題的處理等。最終形成了22000字的打架問題案例材料。

四.提供展示平臺,享受專業(yè)發(fā)展紅利。

由于“8+1”工作室在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就給工作室成員外出學習、講課提供平臺。工作室對每位成員都是公平的,只要你有好的內容,好的思路,都會給予機會。

不少的報刊雜志不斷向工作室約稿,團隊成員的研修成果發(fā)表,成員享有署名權、稿酬及學校科研獎勵等利益。工作室出版專著,參與的成員會被列為編委,版費和科研獎勵同時享受。

現(xiàn)在的工作室成員專業(yè)能力強,班級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班級管理井然有序,班級成績成績名列前茅,在年級中形成一定的影響力,被譽為身邊的專家。身邊的同事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專業(yè)發(fā)展的魅力,他們雖然沒有加入工作室也悄悄的進行著讀書、實踐、寫作、反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