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消息不斷,余額寶收益上漲、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是頻頻沖高。打開余額寶發現,今天的收益又漲了一丟丟,如喵叔所言,在市場資金緊缺的情況下,貨幣基金整體收益一路水漲船高,大批貨基收益率超過4%(余額寶已經飆升至4.1%);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也不甘示弱,不僅發行數量大幅增加,預期收益率更是頻頻沖高,打開某四大行App發現,5%及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已不再少見。
上漲原因喵叔在《為什么說“央行放水”,反而造就了今年極佳的投資機會?》一文中解釋了,大家可點擊回顧。
當然在如此投資大好的形勢下,喵叔必須提醒大家,也要警惕陷阱,可別挑花了眼上了賊船。
另外,有朋友問喵叔:“我手里的錢就這么多,到底該怎么選呢?”
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都屬于較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具體分別更適合哪一類人群呢?作為一名月薪10000的白領更適合哪一款?
喵叔的想法是,投資理財安全靠譜是第一原則,那么在此前提下,投啥主要就在于哪個產品的流動性更高了!下面喵叔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候,應該看哪幾點?
一、產品的預期收益和風險狀況
要注意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只是一個估計值,不是最終收益率。以下是某四大行App當前理財產品頁面的截圖,預期收益率在4.5%浮動。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本周在售的1747只銀行理財產品中,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4%左右,大多數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占比約為14.08%。
要注意的是,銀行的“口頭宣傳”不代表合同內容,合同才是對理財產品最規范的約定。”
二、看產品結構和贖回條件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我們需要了解產品的掛鉤標的;對于那些沒把握的理財產品,需要謹慎對待。
比如,有的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有的理財產品雖然能夠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贖回費用;還有的理財產品有保本條款,但其前提是產品必須到期,提前贖回就有可能虧損本金。
三、看產品期限
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有長有短,短的有三四十天的,長一些有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甚至也有兩年期限的。
一定要確保投資長期理財產品的是你的閑散資金,不會臨時取出。
如果你的資金安排合理,投資的理財產品期限較長,而當該款產品設計的結構又比較好,即使現在虧損,但今后二三年內如果市場向好,這類理財產品完全有可能扭虧為盈。
四、看投資方向
你往銀行投資,本質上是銀行拿著你的錢去投資。所以你得盯著點銀行把你的錢投哪了,因為資金投入方向與理財產品收益率直接相關。
當然,許多銀行實際上是聘請了投資顧問負責管理理財產品,投資顧問一般由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擔任,其投資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控制能力,因此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了解投資顧問的投資研究能力。
貨幣基金又該如何選擇?
貨幣基金相當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的成就不能只看剛畢業時的薪資。
選擇貨幣基金也一樣,不能只看當前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要知道部分新成立的新貨基是很容易趕上老貨基的利率的,你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蒙騙了。
事實上真正經受得住考驗的才是好貨基,那到底該如何挑選貨基呢?以下有幾個技巧:
一、看規模
不同規模的基金優劣勢不同。規模小,在貨幣市場利率下降的環境下,增量資金的持續進入將迅速攤薄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而規模大的基金不至于有這樣的擔憂。在貨幣市場利率上升的環境中,規模較小的基金則船小好轉向,基金收益率會迅速上漲。
綜上,投資者應該選擇規模適中、操作能力強的貨幣基金。
二、看新舊
貨幣市場基金越老越吃香,老基金一般運作較為成熟,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持有的高收益率品種較多。選擇一只成立時間長、業績相對穩定的貨幣基金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三、看A、B
目前市場上的貨幣基金中,A級基金和B級基金,主要區別在于投資門檻,一般A級基金的起投金額為1000元,B級的起投金額在百萬元以上。從收益上看,B級收益要高于A級一些,不過門檻太高,普通投資者還是適合選擇A級基金。
四、看產品線
在股市行情不好時,投資者可利用貨幣基金安全地規避投資風險,待股市投資機會來臨,可以利用將來的基金轉換功能,提高投資收益。因此,建議選擇產品線完善的基金公司產品。
總結:貨幣基金PK銀行理財
了解了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基的基本特征及挑選技巧之后,喵叔再來總結一下:
貨基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屬于低風險投資品種,他們在投資范圍方面基本一致,所以今天的區別點主要集中于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起購點等方面。
而短期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更勝一籌,但在流動性和起購點方面貨幣基金具有明顯優勢,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需求進行選擇。
貨幣基金的購買門檻低,多為1000元、100元,余額寶申購門檻更是低至1元,而銀行理財產品往往有高達數萬的門檻限制。
因此,在當前利率水平下,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包括短期理財債都是較好的投資標的。具體選擇上,如果閑散資金,可以選擇較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手頭不寬裕,那么貨幣基金將是這類投資者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