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法愛好群有一百天了,那天突然有群友提起,才驚覺原來已經寫了三個月有多,日子過的真快啊。
當初加入的初衷就是想寫千字文,看看自己到哪天會厭煩,不料寫著寫著又習慣了,每天如果不寫會覺得好像沒過好那一天。
群里有個義務指導的書法老師,曾經建議我換個臨帖的方向,奈何明月照溝渠,我就是死心眼,自己想著辦法‘’維新‘’,一會臨摹對聯,一會臨摹法經,其實都是后世根據千字文的字拼集而成的。換了花樣不改字體,以應所說的‘’改變‘’。然而慢慢地我卻從中發(fā)現了,自己原來不僅是對字體有興趣,更是對字的內容感悟更多,于是就這樣不離不棄吧,陪伴百日的千字文,我決定讓它繼續(xù)陪伴下去,那怕進展是如此的緩慢和孤單。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像塊海綿,想要吸收許多許多有趣的事物,這樣也學學,那樣也玩玩,啥都蜻蜓點水,可是卻沒有收到別人眼中的‘’成績‘’,‘’堅持下去‘’這個信念在我這好像變了模樣。我總是在‘’堅持‘’開拓新的興趣,時間像一塊大餅,就這樣,一點點一點點分薄了,抣稀了。
有朋友問我,習了古琴許久可有拿的出手的曲子,我想了半天,說好像沒有。但為何閑來練習,我卻可以連著彈幾首曲子呢?因為沒有目標和壓力,不需要向別人交待。我益發(fā)討厭要努力去取得別人的認同,直到去雙溪學畫后,我才慢慢摸索到,原來我也是自證系統的‘’維新‘’者,就是,希望得到自己的肯定多于想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常常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刻苦努力,一旦別人要求我‘’匯演‘’,我的內心就會馬上變得很厭惡。
在這個世界里,成年人每走一步都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混得那么虛空,所以成人的世界才越來越累。有了娃以后,觀察著她的成長,我慢慢意識到,固步自封自然沒有多大的意思,但真正的內需并不是固步自封,是不需要別人認同的,每天的積累就是成長的過程,成年人一樣需要繼續(xù)成長,否則何以耕耘內心的荒蕪之地呢?孩童學習一個簡單跳躍便跨過萬重山,成年人的成長卻非常的緩慢和艱難,不易看到成效,那是因為孩童心里并沒有荒蕪所在。
于每日一畫,有朋友曾好奇地問我,這一畫一念想,與你有什么好處?是不是展現了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別人更多的肯定?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這一畫一念想,只是得到了自己更多的肯定,并不包括別人,而我可以堅持下去也并不是因為這樣我就有了什么大轉變,或者有了什么滿足,我就是單純地想要一份記錄,我就是需要一種儀式,對自我內需發(fā)展的一種像儀式一樣的記錄,僅此而已。
面對自己的百日‘’維新‘’,只怕非此對莫屬了,‘’莫言今日無知己,自有清風作故人‘’。(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