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很想家。
也許是應了節日的景吧。此番,我特別想我的外公,還有我的好友。手機里循環播放著好友最喜歡的歌手,許嵩的《清明雨上》,心仿佛也被淋得淅瀝瀝的。歌詞哀怨悲愁,令人思緒萬千: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我在人間彷徨 ,尋不到你的天堂。東瓶西鏡放 ,恨不能遺忘。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兒來輕輕唱。”
思念就像一場雨,將人困在往昔回憶中,不得逃脫。
小時候,我們都希望在頃刻間長成巨人,而可笑的是,當我們再也回不了童年的時候,總是容易陷入回憶。回憶起那些曾經毫不起眼,毫不驚險的畫面,那些不堪的,羞澀的,經過歲月的沉淀,都變成了可愛的,活潑的景致。
清明,曾經的清明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可以大口吃社飯的佳節,是被路邊冷清墳場驚嚇的時節,是可以拿圓潤的蒜頭防避蛇類的時段。那時的我,還是個會因為跳不好繩而沮喪的小姑娘;整天會為一些小事擔憂;會和同學因瑣碎小事鬧得不歡而散,第二天又莫名和好如初。
當然,在清明這種農家比較重視的節日里,最重要的還是吃。啊,在我的印象里,好吃得太多了,當然,最為典型的一定是社飯。
社飯好吃的原因是在于它不止一種味道。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有親戚鄰里互贈社飯的禮節。這也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分享具有自家獨特風味的社飯。分享得來的食物似乎有一種奇特的魔力,一種令人感受到快樂的神秘味道。
小時候的我挑剔的很,社飯里的豆干,臘肉都是不吃的。而如今,卻是想念的很。
那時候,每年的清明節,外公會領著我到處插清,也就是去我祖輩們的墳塋所在地懸掛雪白的清明紙,以此遙寄相思。我記得那時候的天空在經歷了雨水的沖刷后,變得清澈澄明,一塵不染。我深吸一口氣,鼻間聞到淡淡云實的味道,真是舒服極了。
彼時依然健壯的外公會拉著我胖呼呼的小手,恭恭敬敬的給祖爺爺奶奶作三個揖。然后再拉著我去山坡上采摘鮮嫩的艾蒿,艾蒿的氣味比較濃郁,又具有活筋止血的功效,因此在鄉間長大且沒少磕著碰著的我對艾蒿有一種特別的敬重。
外婆制作社飯手法嫻熟,名達四里八鄉,然而我是個最沒品味的,總是嫌這嫌那,這不吃那不要,很是討厭。可如今,遠在異鄉的我,卻是如此懷念。
清明佳節至,我卻不得還鄉。于我,不過是少吃一頓美味佳肴,于世界,亦不過無足掛齒。而于我最親愛的人們,卻是莫大的遺憾。
這天,一向在電話里惜字如金的外婆撥通了跨省電話,嘮嘮叨叨的跟我說了許多。其中重復率最高的就是今年全家就我沒有嘗到她做的社飯,她簡直巴不得隔著手機屏幕給我傳過來一份,或僅僅是讓我聞聞她親手做的飯菜的香味。
清明,這該死的清明,我討厭你使我念及我年邁的祖父母,漸衰的爸媽。
除了父母親人,這天我還瘋狂地思念起我的一位朋友來。我們倆相見很晚,志趣相投。曾幾何時,我還那樣瘋狂的嫉妒起她優異的成績。可現在的我,除了羨慕她的好脾氣,再也不胡作評判了。畢竟,她的優秀有著如此慘烈的代價,我時常會害怕她平靜如水的臉上會起皺紋,會有傷感情緒,我害怕她有一天會忍不住失聲痛哭出來。
還記得那一晚,我陪著她,去見了連她自己也不熟的親生父親的最后一面。今天是清明,她會感到難過嗎?
白駒過隙不過是一瞬,浮云蒼狗變幻無常。
今年的清明,老家對面的山頭又多出幾座新的墳頭,那是我外公的哥哥們,也就是曾經把我抱在懷里,放在膝上百般疼愛的老外公們。他們撒手人寰,就往極樂。后輩們為謀生計,過好現實生活,也會隨時間慢慢遺忘這些曾經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們。
呵,對于身為萬物靈長的人類來說,大多說人的死不過仍舊意味著結束你在這塵世的一切,對于一個不愿忘記也不能忘記的活著的人來說,這一切,多么殘酷。
所以,請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請記住你所珍視的一切。未來還很長,我們需要積極的面對我們無法逃避的生活。
清明佳節至,王孫歸不歸?歸是幸事,不歸亦不必介懷。畢竟,只要此心依舊,我輩與時光,來日方長!
作者: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