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真人秀節目,大概是講二十五位漂亮的女生約會一位男神,最后獲得與男神戀愛的機會。在鏡頭前面,女生間的競爭和嫉妒都被無限放大,甚至會出現一些有點讓人尷尬的搶人情節。這樣的設計不免又招來罵聲一片,我細細看了下去,發現隨著節目的推進,當這些女神揭去神秘的面紗、拋開矯情的技巧,有著很純潔又善解人意的一面,而這些本真的東西才是吸引人們看下去的地方。
也許人們對真的向往是相通的,“武夷山茶癡”林治克先生曾把“和、靜、怡、真”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其中的“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不僅包括了茶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真山、真水;字畫真跡;器具真竹、真木、真陶;更重要的是對人真心、說話真誠、心境真閑。
對茶如此,人生更亦然。
有一次幾位長者邀請我一起品茶,為了不露怯,我提前查閱了關于茶道的講究,當然這樣的臨時抱佛腳并沒有什么用。讓我意外的是,在交談的過程中,大家更沉浸在對話題的一拍即合,關于茶道的繁文縟節統統沒有了。所謂品茶,品的更是杯盞中飄忽不定的人生,如果摒棄了世俗,單嘗茶味,我想并不會留下如此清新的品茶經歷。
茶本圣潔,當它的功能被人們認知后一度列為貢品。然而茶一旦進入宮廷,就失去了其質樸的品格和濟世活人的色彩,再加上貴族的繁文縟節,讓人們不勝其煩。最終流傳下來的茶禮與民間崇尚自然、樸實謙和的特點相結合,演化得儉約與簡易。當今的飲茶分為:喝茶、品茶、茶藝、茶道四個層次。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和道德,借助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達到精神的愉悅才是所謂——茶道。茶是途徑,是方法,也是工具。所以即使不懂得茶禮,也不影響其傳遞精神內涵。
如今,我們很少去追溯茶的悠悠歷史,卻幾乎家家有茶臺。父輩們,朋友們,就著家長里短,伴著麻將喧鬧都可以來上一壺。單單用開水沖泡,端著大茶碗照樣品得其中趣。不必非得像古時的雅士那樣,不僅品飲,還詠之以詩。或就著窗邊明月,或伴著戶外梅花,翠竹、涼亭、清風、細雨好不雅致。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入了世俗社會,行于官場,染幾分官氣;行于江湖,添幾分俠氣;行于商場,加幾分銅臭;行于娛樂場,抹幾分胭脂氣;行于社區,夾雜市儈氣;落入家庭,充滿小家子氣…熏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它看似有型,實則無型,人間角落,處處可見;世上桌臺,時時能遇。茶早已不是那個矯情的藝術,它就是你我的生活。
全家休息的周末,賞著娛樂節目,來一杯香茗。也許你透過屏幕看到的是滿滿的脂粉欲望和矯揉造作,但我看到的是一劇劇戲曲人生,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她們用別樣的方法追尋著自己的愛情。多元化的社會有何不可,怪只怪自己沒想到,出人意料罷了,不如也細細琢磨,這百味的姑娘不正是真真的人間味嗎。誰說天下女人一個樣、男人一個樣、戀愛一個樣,這不一樣就挺好的,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