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三就是三三
最近,有顆尖頂?shù)乃{色香菇刷爆朋友圈,名曰“藍瘦香菇”。
爆紅的原因或是因為南寧小伙極具特色的表現(xiàn)力,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于這樣的心態(tài)引發(fā)了社會焦躁群體的共鳴:在到處充滿茍且的社會生活中,工資趕不上房價,藍瘦香菇;買不起房就娶不起媳婦,藍瘦香菇;孩子不聽話,家庭紛爭不斷,藍瘦香菇......
藍瘦香菇的理由總是那么多,開心的瞬間卻總是那么轉(zhuǎn)瞬即逝。
高曉松的一句話仿佛給快被茍且壓垮的人們指了一條康莊大道:生活中除了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
于是乎,有的人開始背起背包,用步伐丈量生命的高度,在洱海旁在珠峰頂尋求心底的詩和遠方;有的人奮力沖出格子間,逃離喋喋不休的boss和煩人的打卡機制,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yè)者,放飛自我打造詩和遠方;當(dāng)然,還有一些人,迫于茍且,待在原處幻想著詩和遠方。
但結(jié)果呢?這些人都成功地尋找到詩和遠方了嗎?
也許有些大咖完成了,比如說高曉松,他可以自豪地說我不要房子,我有詩和遠方。然而我們平凡大眾呢?
背包客們或許有幾人寫了幾本書,通過消費大眾難圓的“詩和遠方”之夢賺得一些稿酬和版稅,但數(shù)量畢竟少之又少,又有幾人能同當(dāng)紅暢銷書作家大冰般賺到盆缽盈滿,在追逐“詩和遠方”的路上還不餓了肚皮?
號稱“自由職業(yè)者”的人兒們又真的過上了隨意安排自己時間,睡懶覺到自然醒,不用被企業(yè)剝奪,收入更高的日子了嗎?大部分人不是被懶散的自己打敗,就是因為門可羅雀而掙扎在生存線邊緣吧?
當(dāng)然了,還有在空虛中茫然,在茫然中更加空虛的大部分人。只能看著“詩和遠方”的書,獨自YY,讓幻想陪伴自己每一天。
在之前的一次線下交流中,我結(jié)實了Iris,一個在以繁重工作著稱的華為公司,依然用各種假期周游世界,尋找人生精彩的開朗女紙。很多人覺著她過著精彩無比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簡直就是dream life的寫照。但可知她的自由是建立在茍且之上的。
為了“詩與遠方”,她打磨著自己與茍且作戰(zhàn)的能力:土耳其語專業(yè)、在旅游論壇上開坑寫攻略、善于在旅游中挖掘商機,這都是她斜杠的資本。所以,有一天,她可以在疲憊的時候,放空自己,離開格子間,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做起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職業(yè)者。但當(dāng)她覺得自由職業(yè)后續(xù)發(fā)力不足時,又能從容地開始下一段格子間生活。
她的“詩與遠方”源自“茍且”,“茍且”給予她的能力,讓她能夠在“茍且”與“詩與遠方”之間自由切換。這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是嗎?
誰都想尋找自由,尋找生命中的詩歌和田野,但生活的自由是建立在職業(yè)的自由之上的。職業(yè)的自由則來源于能力的自由,這份自由,只有“茍且”能夠給你。
9月底以來,在我家花生仁的鼓勵下,開始堅持每日寫文,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27篇,6萬多字。
同事問我,覺得你每天日子好精彩,為什么我覺得我的生活沒有什么可以寫的呢?
日子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我的日子也一樣平淡無奇,每天在家和單位之間奔波,處理著辦公室的各種瑣碎事宜。但是這從來不是沒有寫作內(nèi)容的理由。
有的人說,出去走走,就知道要寫什么了。
這點我同意,吃過晚飯出門散步的時候,看著外頭不同的人群,總會有不同的感慨,時不時的也會有新的寫作靈感。
然而,更多的時候不是這樣。
更多的時候,寫作的素材,來源于工作,來源于思考,來源于“茍且”。
也許有人知道丁丁張,一個暢銷書作家,現(xiàn)任青春光線總裁,已出版《人生需要揭穿》、《世界與你無關(guān)》,全新長篇小說作品《永無止盡的約會》。
他的寫作和工作仿佛是兩條平行線,也許互相吸引,但從未干涉。
平日里,他是光線傳媒青春光線總裁張航,在格子間戰(zhàn)斗,在會議室內(nèi)頭腦風(fēng)暴。
下班之后,他是暢銷書作家丁丁張,在家中安靜的房間里同自己死磕,與文字搏斗,與思緒為伍。
在談及自己寫作內(nèi)容的來源時,他曾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不怎么信靈感,我依賴的是持之以恒的思考,在思考中和故事角力,直到可以完成。
不能寫的狀態(tài)也有,有時候想逃離這個城市,但最終還是坐在書桌前。
所以在新書的序里,我說:我相信所有的神來之筆,都來自長久的伏案工作。”
是的,沒有“茍且”給予的積累,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哪來的那么多靈感呢?
或許有人是天生的寫作英才,能夠不費吹灰之力,文思泉涌,但那絕不會是你。
自由職業(yè)如此,寫作如此,生活中很多其他領(lǐng)域又何嘗不是基于“茍且”,才有了“詩與遠方”呢?
沒有“茍且”的積淀,何來“詩與遠方”?
不要再一味埋怨眼前的“茍且”,學(xué)會在“茍且”中讓自己成長,積累自己的能力、人脈、財力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在藍瘦香菇的時候呆呆地望著窗外,幻想“詩與遠方”,讓自己在空虛中更加空虛。
-END-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請關(guān)注我或者輕輕地點個?,這將是給予我最大的鼓勵。
歡迎留言,歡迎探討,歡迎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此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