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只是爽約了,而實際上你錯過了一個世界

越是成長,越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與父母的距離在一點點拉遠。盡管知道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但每次遇到或落寞或委屈的事情,想到了父母,卻清楚地知道不能向他們傾吐時,心中難免有些落寞。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工,我與父母一年才見得上一次面,一起待上二三個月,而后他們北上開始他們的務工之旅,我則繼續我的學業生活。他們對我亙古不變的愛只能融在電話“吃好穿暖”的叮囑聲中。通話的內容每次都大同小異,盡管有時會面臨“無話可說”的尷尬,然而與父母保持至少一周一次的通話頻率似乎已在無形中成了我“盡孝”的一部分。

去年年底,恰逢父親原來的老式手機壞掉了,起先父親讓小弟幫忙在網上買了一款便宜手機,用了不到一個星期,手機的一個按鍵便失靈了。彼時父親在老家,我在學校,父親打來電話問我,手機可不可以聯系商家重新換一個。我在電話里問清楚原委,勸說父親直接退掉手機重新挑一款好一點的智能機。父親只是不肯,只說那手機其他各方面用著也是極好的,換一個就沒問題了。我知道父親好面子,只是圖那手機的便宜價錢。我應承下來,心里已經有了主意。“行,阿爸,那我看著辦吧。”掛斷電話,當即用兼職掙的錢在網上給父親買了一款智能手機,郵寄處填的是家里的地址。

事后,我給父親打電話,告訴他我給他買的手機品牌,沒說價錢,只謊說比原來的手機貴了一百來塊而已。父親許是在電視廣告上聽聞過這個手機品牌,“喲,還是個有名堂的手機哩,我看見有個老板用的就是這個牌子。”我心里暗暗地苦笑,校園的學生用的手機稱得上名號的大有人在。

訂單之后,我再也沒多關注這事,物流要是到了自然會通知。沒想到反倒是父親一日一日地巴望著,總是惦記著還在運送途中的一部手機。又不好意思問我,只在通話中裝作不經意說起的樣子,“手機還沒到哩,不會在路上弄丟了吧?”我安慰父親,“不會的,放心。過會兒我查查物流,看看運到了哪里。等會兒我發消息告訴你。”我這樣答應著父親,我知道我的話能教他安心。掛斷電話,繼續著手頭上的一些七零八碎的事情,一來二去地就把答應父親的話忘記了。

等我恍然想起來時,已經是第二日的早上了。我打了電話回去,小弟接的電話,告訴我他的手機上今早收到領包裹的信息,父親立馬就駕著小電動車趕去鎮里的快遞駐點了。鄉村里快遞是不送貨上門的,最近處也只到鎮一級的快遞公司,由快遞收發點的負責通知收件人前來領取包裹。時值寒冬,早晨的風是刺骨而又凜冽的,父親無所保暖物遮擋的騎行稍不注意也是要凍壞耳朵的。我怨父親的笨,急急地一大早迎著冷風去挨凍,怎么劃算!

領回手機后,父親的反應卻是出乎意料地驚喜,仿佛是在現實中發現了童話中的彼得·潘,他一點也不記得我不兌現許諾的可惡了。

網絡圖片

時至今日父親也沒能自如地運用智能手機,手機對他而言更多的只是一個方便接打電話的工具。小弟教會父親簡易的微信玩法,這使得父親大為欣喜。在不與我們通話的日子里,興致來了的父親會發條語音來問候,“姑娘,你在干啥子?”我與父親在微信上的閑聊不會超過5條信息,仿佛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東西橫亙在我與父親之間,讓社交軟件上的父親和我都陷入無話可續的淡漠中。除了我幫父親設置的頭像(父親側身站立憨厚地笑著的照片)讓我覺著些許的熟悉之外,我很難在這樣另一種不同于現實的空間上找到我應該在父親面前扮演的角色。

母親更是對此一無所知,有時候見我在獨自按著手機,母親總是挨過來好奇地看看我的手機屏幕,然后一臉不解地問我,“姑娘,上面有什么好玩的,總看見你對著手機點點點的”,母親說著這話時,還用手一根手指頭比劃著“點點點”的樣態。母親的話讓我捧腹不已,我笑著笑著,眼里能噙出淚來。

母親和父親在一起,只在要與我們通話時會借用父親的手機,母親自身是不需要手機的,她既不會玩,也對手機沒有別的興趣。然而母親卻熱衷于通過父親的手機獲取一些我和小弟在校的生活情況。母親偶爾也會在父親的指導下給我發來一條簡單的語音,“姑娘,我們想你了,你發幾張照片過來看看好不?”。母親總是這樣向我“索要”照片。我總是答應得多,而行動得少。有一次,電話里跟母親提起我買了件新裙子,母親順口說想看看我穿的效果。難得母親高興,加之我自己當時的好興致,便一口應承下來,說等晚上回宿舍了穿給母親看。等一日地事情忙完了,洗完澡爬上了床,才忽地想起穿新衣服拍照給母親看的事情。正是夏日里熱的時候,懶懶地躺在床上嫌麻煩,只是任性地想著明日再照也不遲,便心安理得地睡下了。

第二日午后,母親發來一個短信,專程為了我的一張照片。言語間也沒有數落我的說話不算數,只是重提了好久不見想看看我的模樣的訴求。

母親的“執念”讓我剎那間恍悟,我痛心地知道我犯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錯。那些在我看來不值一提,不值得花費時間去做,不值得花精力放在心上的小事,在父母的世界里卻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我無心的一句話,是否讓母親在夜里盯著手機等了許久?

父母的世界或許已經很小了,生活的重擔將他們逼入眼前的茶米油鹽的狹窄角落里,無暇旁顧。哪怕時代硬生生地要在父母與孩子一輩之間劃出一條銀河,父母也要成為那看似可笑的大力士,與歲月做著搏斗,拼命地想距離他們的孩子近一點,再近一點。

父母心心念念惦記著的總是孩子的飽暖、安好與否,而孩子著眼的往往是自己生活中的雜事與人情世故。細細想來,我對父母未免過于殘忍,我能在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輕而易舉地做到準時守信,以此作為自己待人接物應有的原則,面對父母卻一次又一次地失約,言而無信。

我記得我曾提起過要做一道新學的菜肴“紅燒肉”給父親和母親嘗嘗,母親甜蜜地笑著說“好”。這個約定還未兌現,已經遲到了5個月……或許更久。

我記得我說過要給母親買一件冬天的棉衣,冬天已經過去,遺憾掩藏在忘卻的灰塵里又迎來了夏天……

我記得我說過要給父親織一條圍巾,買好的線團卻仍躺在衣柜黑暗的角落里……

……

我不記得父親或是母親為我的爽約憤怒過,連一聲輕輕地指責也不曾聽到。然而,這讓我想起時更覺得“罪孽深重”。那些事情我原本是可以做到的啊,為什么沒有做成呢?只是因為懶,只是覺得無意義,只是因為覺得還有很多個“以后”。誠然,如同李明博(韓國總統)在寫給《母親》的詩中所說的那樣,其實沒有“以后”。

要給母親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賺到錢以后。

要給母親買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讓母親做趟飛機,等我成為富豪之后……

小時候我想為母親做很多事。

每次結論都以"以后"結束,但光憑想象也讓我非常快樂幸福。

但那時我不知道,其實沒有"以后"。

——韓國總統李明博

耳旁突然想起某部影視里的一句話,“這是最后的一班列車,錯過它你可能就回不了家了”。

網絡圖片

你以為你對父母不過是一次失信,你終究會獲得父母的原諒,然后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然而,在你不知名的角落里,有一顆星星因為你每次的失約而黯淡了光芒。下一次,你以為你不過是爽約了而已,而說不定,你已經錯過了一個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完成工作后,有點頹廢了,下午沒事,看了小說,后來下班同事找我打游戲,我就陪他打了,結果我的游戲癮被勾搭出來了。...
    20280f319b82閱讀 185評論 0 1
  • 兩個小時可以轉完的深圳有著大大小小的很多公司,對于剛剛畢業出來社會找工作的畢業生也很多,有人運氣好找了家正規的...
    晴天洋閱讀 309評論 0 0
  • 【轉】普通話為平聲的有些字古漢語為仄聲。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
    秦笛閱讀 2,263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