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來自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最近網絡上最熱鬧的撕逼大戰,要數袁立對戰浙江衛視了,袁立雖然演得好,卻沒能公平晉級,更讓袁立不能容忍的是自己被剪輯成了“神經病”。

周星馳的《功夫》里的火云邪神,武功絕頂,精通昆侖派蛤蟆功,號稱"天下第一殺人魔",因為無有對手被自己請進精神病院(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文學作品,都有很多人被“神經病”,列入了不正常人類的范疇。比如我的老媽,一個舊社會走過來的農村老太太,她就在觀看時裝表演的時候,稱臺上的模特不正常;我的鄰居強子因為一天到晚就是打電競,被他媽媽認為“廢了”,還差一點送到楊永信那里。

為什么我們生活中有那么多不正常人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心理大師卡倫.霍尼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中提到:

今天,“神經癥”一詞已被我們運用得十分隨便,然而我們對它的實際含義卻往往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們通常不過是用它來自炫博學地表示對某種行為的不贊成而已”。

我們說一個人是神經病人時所依據的標準,是看他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我們時代人所公認的行為模式。

人們關于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觀念,不僅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同一文化中也會發生改變。

社會發展到今天,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無數個個體崛起,人們的行為意識模式已經很難用一種模式界定。因此在我們所處的當下,再來談卡倫·霍尼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這本書,變得更具有實質性的意義。作為霍尼的第一本重要的心理學專著,并不晦澀難懂,書中系統闡述了霍尼對文化神經癥理論的基本主張,詳細論證了文化因素與神經癥之間的關系,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原來所謂的“沒毛病”只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沒毛病”正如作者在書中說的:

我們關于什么是正常的概念,完全取決于特定社會強加于其成員身上的行為和情感標準。然而,這些標準卻因文化、時代、階級、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在神經癥病人和正常人之間不可能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都是神經病,都來自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所以袁立的行為不符合浙江衛視的標準,被剪輯成“神經病”了;火云邪神覺得整個社會的規則已經完全不能用來做他的標準了,無處可遁,獨孤求敗,所以被自己“不正常”了;我的老媽用上世紀農村老太太的規則去看“維密秀”,自然會覺得那里都是神經病;而強子只有在打了電競有了可觀的收入才勉強進入他母親“正常人”的范疇里。

眾人眼中的“正常”,完全取決于社會認同的行為和情感標準。這個標準隨著文化、時代、階級、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現在,一個互聯網將人類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各種文化沖突就顯得愈發明顯;社會快速發展,各種觀念在迅速更新,新舊更替使得不同背景下被認為“不正常”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如果互相評判,是不是都會認為對方“有毛病”呢?

卡倫.霍尼用專業的分析,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文化因素與神經癥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分析焦慮、敵意、冷落、逃避等一系列神經癥表征和根本動力,讓我們對他人秉承著更為寬容與豁達的認知態度。正如譯者在序中說到的:體驗到了悲憫與關懷,反思與寬容。

外在的世界越來越多元化,就表示社會的寬容度越來越高,每個個體都可以以自己認可的方式存在內在,這本書讓我們真正能夠寬容地認知他人,理解“不正常人類”的正常存在,用反思的態度去調整自己觀看世界的角度。

因為我們都來自“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