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蜀道,人類歷史上偉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從過去到今天,不斷打破山水阻隔,讓蜀地連通外界。
? ? ? 蜀道,還是巴蜀文明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道,留下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薈萃豐富文化滋養。
? ? ? 由四川廣播電視臺、鳳凰衛視聯合打造的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以古今交融的方式,呈現蜀道的前世今生。
? ? ? 然而即使在今天,蜀道也是一首人類和自然共同譜寫的史詩,是歷史、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感慨的是蜀人之道,感悟的是治蜀之道。”四川廣播電視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 ? ? 是的,這樣的“道”依然根植在四川人精神之中,體現在生活處處,“蜀道風流”還看今朝。
? ? ? 蜀道
? ? ? 從倚崖棧道到海陸空交通網
? ? ? 憑借著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歷代蜀人,不斷沖破自然的阻隔,因此有了蜀道。從過去的倚懸崖而建的步行棧道,到如今最高海拔隧道,人們在這里創下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 ? ? 四川盆地,可以說是中國版圖上最獨特的一個地理單元,高山、峽谷、江河,將這里與外界阻隔。人與自然如何對抗,又如何共處,在別的地方是一個哲學問題,但對川人來說,是一個生存問題。
? ? ? 憑借超凡的勇氣和魄力、智慧與創新,蜀人在這個問題上不斷探索、不斷沖破,成就了蜀道這樣一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偉大史詩。
? ? ? “從數千年前開始,為了獲得生產、生活、生存所必需的資源,人們劈山裂石、伐木造梯、開渠引水,在難以想象的地方,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道路。”紀錄片中說。
? ?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蜀道,卻能通往四面八方。
? ? ? 很早以前,成都向西,就有連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馬古道;成都以南,有西南絲綢之路;成都以東,有自三峽溯長江而上的水道。
? ? ? 《蜀道風流》中,呈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例證——三星堆遺址。“這里也是我們這次拍攝踏上蜀道的第一步,而第一感覺也是,震撼。”《蜀道風流》總導演段駿說。
? ? ?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數以噸計。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向陽在紀錄片中介紹,這些青銅器文物的最大特點就是擁有高放射成因鉛。通過科學手段,在滇東北這一帶找到了跟三星堆比較類似的,高放射成因鉛的這種礦料,“所以我們傾向于認為目前三星堆的礦料來源的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云南滇東北。”
? ?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介紹,在三星堆一號坑里面,還有很典型的中原風格的銅器,所以當時的蜀地與中原也應該有所聯系。此外,三星堆還出土了大量的海貝、象牙,說明當時的蜀地,與遙遠的南亞、中亞,甚至西亞,也已有著某種聯系。
? ? ? 而在今天,新蜀道的建設者們,延續著這樣的勇氣和智慧,繼續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交通工程。
? ? ? 比如雅康高速。這條高速公路,從四川盆地底部出發,近乎垂直的一躍,跨上高原。海拔的極速上升,考驗著人們的智慧和勇氣。
? ? ?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設計負責人鄭建國說,建設這條公路,從難度上來說,打個比喻,就是工程界的攀登珠穆朗瑪峰。
? ? ? 還有連接著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赤水河大橋,將兩座著名的“酒城”——四川瀘州、貴州習水置于兩岸。大橋的主纜采用的是平行鋼絲,每根主纜由169股鋼絲組成,鋼絲的長度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半。僅固定鋼梁的鉚釘,就有80多萬顆。每一顆鉚釘和銷孔之間的縫隙都不能超過1毫米。80萬顆鉚釘、80萬個銷孔,每一組都必須做到零誤差,這樣的挑戰,幾乎超出人類極限。
? ? ? 如今,四川高速公路里程已發展到位居全國第二。還有更豐富的現代交通方式,包括鐵路、空中交通等,在不斷豐富著今天的“蜀道”交通網。
? ? ? 蜀人
? ? ? 走出者與外來者都是巴蜀文化的構成者
? ? ? “我們今天來探尋蜀道的精神,其實最本質的是人。”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蜀道風流》項目負責人彭淼說。《蜀道風流》從生動的個體故事入手由點及面,解讀蜀人多元、開放、詩意、達觀等精神特質。
? ? ? 在古代,司馬相如、李白、蘇軾,他們都是沿蜀道而出的杰出的蜀人代表,更是中華文化的優秀明星,他們的創作,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引領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雖然住在盆地,但四川人一直想不斷向外走。而且不僅是開拓了陸路,還有水路。”四川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說。
? ? ? 一方面是向外走,另一方面,則是順著蜀道向內。其實,蜀道,也是一條“詩道”。清代才子李調元曾寫道,“自古詩人例到蜀”。
? ? ?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岑參、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或翻越秦嶺,或沿江逆流,沿著這條詩道“例到蜀”。巴蜀獨特的山水,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滋養,激發了他們極大的創作靈感。例如劉禹錫到了蜀地后,聽到當地民歌竹枝詞,以文人詩歌的形式將其發揚光大;李商隱在這里寫下了“卻話巴山夜雨時”。
? ? ? 最為代表性的,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名詩人——李白與杜甫,皆是這條詩道的代言人。
? ? ? 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說,李白是從蜀道出川,寫下《蜀道難》,而杜甫是從蜀道入川。當時,杜甫從甘肅到成都,一路走一路寫,總共留下了30多首詩歌,相較于李白天馬行空的想象,讀一讀杜甫的這些詩歌,或許能了解更加真實的蜀道模樣。
? ? ? 在蜀地,杜甫的足跡踏遍四處,在這里寫下了現存杜詩中的近三分之二,尤其是那些明朗的、充滿熱情的詩歌,幾乎都是在巴蜀之地所作。
? ? ? 阿來說,在四川歷史上有過數次的大移民,正是走出者與外來者在這片土地上的不斷更迭,造就了四川多元、包容的文化。
? ? ? 在今天,這樣的更迭,其實也還在進行。借助現代科技,巴蜀與世界,勾連更加緊密。
? ? ? “我們在拍攝時,發現蜀道其實已經延伸到了很遠。”段駿介紹,《蜀道風流》攝制組,不遠萬里去了美國、日本、柬埔寨等,尋找那些走出去的四川人,以敢拼敢闖的精神,創造出新的天地;同時也尋找到熱愛、關注蜀地的外國人,其實,他們都是蜀道文化、巴蜀文化的構成者。
? ? ? “在日本,我們尋訪到三代傳承的川菜大師,他們將川菜文化帶到異鄉,發揚光大。”彭淼說。
? ? ? 段駿告訴記者,當地人還將其稱為“日本川菜”,可見這樣一種文化,其實也在當地落地生根了。
? ? ? 居住在美國費城的賈和普,則在30多年間,21次來到四川,親自游歷蜀道,一次又一次地修正對于蜀道的認識,也見證著四川翻天覆地的變化。
? ? ? 蜀地
? ? ? 青山綠水中孕育和諧發展
? ? ? 人在與自然對抗過程中,不斷擴大自己的生存領域,因此有了城市。在蜀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互相依戀,孕育了蜀人的浪漫氣質。
? ?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蘇東坡的名句。《蜀道風流》第五集就選擇了《不可居無竹》作為篇名。
? ? ? 知名建筑設計師劉衛兵曾深入研究過傳統川西林盤的智慧,以水、田、院、林、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小的生態系統,到夏天,林盤之外和院子里面的溫度可以相差5攝氏度。在看過世界各地頂級建筑后,川西林盤這種將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古老智慧,讓他折服。他也以此設計了災后重建的花溪村。
? ? ? 如今已成為成都新文旅地標的崇州道明鎮竹里,在建筑材料上大面積使用竹子,整體建筑從上空俯瞰,形同數學符號“∞”(無窮大),充滿著設計感和詩意感,成為現代人與竹而居的一個經典案例。
? ? ? 循環再生、萬物平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蜀地代代相傳的自然觀和哲學觀。它根植于蜀人的生活方式之中,也衍生出了蜀人獨特的生活觀念和精神特質。
? ? ? 段駿透露,在拍攝紀錄片時,一個成都街邊小茶館,掛著一副字,寫著:余生很長,何事慌張。這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 ? ? 《蜀道風流》的第七集《詩酒趁年華》,就試圖去探尋這樣一種從古至今的豁達和浪漫,對待生活樂呵呵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 ? ? 阿來說,巴蜀的山水,不僅給了這里美麗的景觀,其實也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杜甫看到成都的第一眼,就感嘆‘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他所提到的樹木,是桑樹,這可是當時的經濟作物。”阿來說,在蜀地,有絲綢業、有茶業、有鹽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足見當時天府之國的豐饒和富庶,這些其實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基礎。
? ? ? 譚繼和說,自然為四川人提供了豐富生活資源,讓川人沒有后顧之憂,“故蜀人恒有余力從事學問”。同時,自然的美麗風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滋養了四川人的“逍遙自在似神仙,行云流水隨緣分”這樣一種浪漫氣質。
? ? ? 今天的蜀人,也依然感念這份自然給予的饋贈,在現代城市生活空間里,不斷拓展自然的領域,與自然親近。
? ? ? 如今,成都已經建成數千公里的天府綠道。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康瑛表示,綠道并不僅僅是城市里一條道路,未來的目標,要讓綠色成為整個城市的底色,讓人們上下班的通勤路上,都是在花園里穿行。
? ?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片綠水青山中必將孕育更新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