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這一周都沒有好好看書,也許因為進(jìn)入夏天,每天都好浮躁;也許是因為太多瑣碎的事,總是打斷自己,無法平靜下來。
決定先暫停閱讀《巨嬰國》,在當(dāng)當(dāng)看到《擺渡人》,記得是很火的一本書,又記得好像有人推薦過,一看又是心里治愈系,爛看了簡介,被“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這句話吸引,第一反應(yīng)是覺得這句話是浪漫的,后來看到“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的擺渡人?”,開始猜測上面那句話,是說擺渡人的存在,是因為這個孤獨靈魂需要它?
翻開第一章,是主人公迪倫的窘迫入場,用到的詞都是負(fù)面的景象,“碩大的雨滴”“寒冷的天” “破雨傘”“喋喋不休的媽”“拋妻棄子的爸”“廉價的校服”“好友離開”“年久失修的學(xué)校”“被同學(xué)老師取笑”“愛管事兒的鄰居”這一系列意向都在樹立一個值得同情的乖乖女主人公,樹立一個悲傷的調(diào)調(diào),作者用詞諷刺夸張,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悲涼的故事背景,最后又是喜劇收尾?所有經(jīng)典童不也是如此?
對于大家的嘲笑譏諷,和周圍的一切,她決定逃離逃課去見他爸爸,就如第一次約會一樣?她很在意給爸爸什么樣的形象,成熟漂亮,不想爸爸覺得自己幼稚,糾結(jié)拿不拿泰迪熊的場景讓我想起女人出門前的“糾結(jié)”,說明她很在意爸爸,盡管媽媽不高興,盡管爸爸拋棄他們,她還是在意,也許這就是親情,是對父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