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另一半》: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親密關系?聽懂ta的話

昨天,我跟馬先生生氣了。

晚飯后,我叫他一起下樓遛彎兒,他忙著玩游戲,就讓我自己去。

天黑了,我有點害怕,就極力勸說他一起。

他有些不高興:“你自己下去不行嗎?干啥非得拉著我一起呢?”

我默默地換衣服,拿上鑰匙和手機,下樓。

我不明白,我只是想和他一起走走而已,難道在他眼里,游戲就比我更重要嗎?

《聽懂另一半》中說:

許多女性傾向于去做她們被要求做的事,許多男性則更傾向于抗拒他人,尤其是女性要求她們做的事,只要她們在女性的措辭中感受到了一點‘要求’的意味。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溝通中,女性使用的是建立聯系的語言,更注重親密性;男性使用的是確立地位的語言,更追求獨立性。

也就是說,在交談過程中,男性的重點是等級地位,女性的重點是人際關系和感受。

男女在溝通方式上的不同,直接決定著自己的反應。

就像我認為和老公一起遛彎兒,代表的是我們之間關系的親近程度;在他看來,則是我在要求他、支配他,甚至是限制他的自由。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黛博拉·泰南,現任喬治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并獲得了該校 “終身教授”的榮譽。

黛博拉·泰南認為,說話方式是存在性別差異的,只有識別并理解這些差異,我們才能擁有幸福的親密關系。

01男女面對問題的不同態度

剛做完乳房腫塊摘除手術的伊芙跟姐姐說,她討厭手術,因為手術改變了她的胸形,還留下了丑陋的疤痕。

姐姐說:“我懂,我自己做完手術也有同樣的感覺。”

伊芙和好友卡倫說起自己的感受,卡倫說:“我懂,這就好像你的身體遭到了褻瀆。”

當伊芙和丈夫馬克說起手術的感受時,馬克給出的回答卻是讓伊芙通過整容手術來掩蓋傷疤,恢復胸形。

伊芙怒了,她沒想到馬克不僅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還要求她再次做手術,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討厭手術嗎?

馬克感到很無辜,他只是想幫伊芙解決問題而已。

伊芙開始自責,她手術前后,馬克一直關心她、支持她,但她卻因為馬克的一句話就發火,這對馬克太不公平了。

伊芙錯了嗎?沒有。

馬克錯了嗎?也沒有。

問題出在馬克給的東西,并不是伊芙想要的。

伊芙想要的是理解,馬克給的建議。

伊芙想要馬克認可自己的感受,而馬克扮演的角色是問題解決者。

這就是男女語言的不同,男性看中的是等級地位,能解決問題的人,地位自然要高一些。

女性看中的是感受,希望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鳴。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男性向女性傾訴問題時,目的得到一個解決方案,但女性往往只是提供理解,男性也會因此感到窩火。

我們都在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待人,從沒考慮過對他來說,對的方式是什么。

02男女誰的話更多?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爸爸和媽媽誰的話更多?我想,孩子大概率會說是媽媽。

媽媽總是不停地嘮叨,早點起床別遲到、記得吃早飯、穿厚點別凍著了……這些話很少會出自爸爸之口。

我也覺得女性比男性話更多,因為在我家里,每次吃飯時,幾乎都是我和婆婆在說話,老公偶爾接一兩句,公公說得最多的是“嗯”“對”“是”。

但是《聽懂另一半》中給出的答案卻是:男性話更多,尤其是在公開場合。

傳播學研究者芭芭拉和基恩·埃金斯通過對大學教師的會議研究發現,男性開口的頻率更高、說話的時間更久。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大部分男性在公開發言時感到自在,而更多女性則在私下發言時感到輕松。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媽媽在家里總是嘮叨的原因。

黛博拉·泰南將男性的溝通稱之為“報告式溝通”,將女性的溝通稱之為“情感式溝通”。

對于男性來說,語言是保持獨立性、協商與維持地位的方式。

他們會在公開場合積極發言,尤其提出的觀點和別人不同時,說明他們經過了獨立地思考,這樣能吸引到他人的關注,有助于鞏固或提升地位。

對女性來說,語言是表達情感和協調關系的方式,重點在于展現相似點和匹配經歷。

所以她們會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發言,即便是發言也會很少會提出不同的意見。

而在私下場合中,她們也是和對方聊相同的經歷和想法。

你想想,閨蜜和你吐槽老板時,你是不是也會一起吐槽你的老板。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能明白為什么男性在外面侃侃而談,回家卻一言不發。

03不同的溝通方式,對親密關系有什么影響

前兩天追了一期《再見愛人》,其中朱雅瓊和王秋雨看得我特別著急。

他們結婚6年,有一個兒子,明明彼此相愛,但卻選擇了離婚。

參加節目的時候朱雅瓊和王秋雨正在離婚冷靜期,其實在一年多前他們已經離過一次婚,后來因為懷孕又復婚,最后發現孩子并不能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于是再次選擇離婚。

在這段婚姻里,王秋雨從來沒有重視過朱雅瓊的感受,他習慣于否定朱雅瓊。

朱雅瓊想他了,給他打電話,他的回應是一頓罵。

朱雅瓊思念他,寫了一首歌給他,他的評價是歌詞不好,如果換個歌詞能紅。

他們不過任何節日,生活也沒有任何儀式感,甚至連婚紗照都沒有拍,因為王秋雨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望后,朱雅瓊提出了離婚。

《聽懂另一半》中提到了一個名詞:互補性分裂創造。

即一種會在反應中加劇的螺旋進程,通常發生在女性和男性產生相依的敏感和超敏反應時期。

比如,一個害怕失去自由的男性,如果遇到一個特別粘人的女性,他會將女性的行為解讀為控制。并在他第一次發現“控制”的跡象時,立刻遠離這名女性。

因為女性的靠近會加劇他的恐懼,他不想被人控制,同時他的遠離也加劇了女性的恐懼。

他們的互動模式形成了一個不斷擴大的螺旋。

朱雅瓊和王秋雨就是這種情況,面對朱雅瓊的靠近,王秋雨第一反應是遠離,只是他通過否定和說教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

而王秋雨的遠離,又加劇了朱雅瓊的恐懼,對兩人之間親密關系的不安全感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婚姻破裂。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伴侶的溝通方式,無法發現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就算是換一個人,也不一定會幸福。

04如何解決這種情況?

對癥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既然已經明白男女在語言溝通上的差異,要怎么做才能擁有良好的親密關系呢?

首先,了解差異,并允許對等的獨立性。

《愛的五種能力》中說:

允許,是愛人之間相處必須具備的能力,沒有允許,就不可能擁有幸福。

允許,意味著包容,意味著接受對方的缺點,接受對方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男女語言上的差異,那就要允許對方有這種差異。

比如,女性不要試圖控制男性,允許他的獨立性;男性也試著理解女性的感受,偶爾聽聽她的傾訴,沒必要為了處于等級更高的地位,而事事都要給出解決方案。

其次,學習對方的方式。

在允許彼此差異存在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學習用對方的方式來應對生活。

女性傾向于避免沖突來維持親密感,可以學習男性接受沖突的方式,而不是將沖突視為對親密關系的威脅。

男性傾向于地位等級,可以向女性學習接受相互依賴,不把依賴當成是控制和對自由的阻礙。

最后,靈活運用。

任何事物都有個例,有的女性處理事情的方式和男性很像,也有的男性面對問題的反應和女性類似。

最好的方式是靈活的方式。

這次用A策略,下次用B策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策略,生活永遠都有新鮮感。

寫在最后

男女溝通方式的差異,不僅影響親密關系,還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作中,你的同事或者上下級有可能是異性;家庭里,你的父母、親人也有異性;即便是逛個超市,我們都避免不了和異性的接觸。

所以,理解并識別異性說話法方式尤為重要。

就像書中所說:

如果沒有這樣的理解,我們就注定要因為我們大相徑庭的會話風格造成的難解、消極的影響,去責怪他人、自己或這段關系。

《聽懂另一半》不僅能讓我們擁有更好的親密關系,還能幫助我們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說它是一本職場晉升指南也不為過。

往期精彩:

2021年9月丨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繼續努力!

讀書報告丨2021年9月,我讀過的6本好書

如何才能快速成長?掌握爆發式成長的思維模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