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的一本書叫做《就要一場絢麗突圍----30歲后去留學》,作者范海濤,本書主要是作者講述了她在完成暢銷書《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以后,職業生涯達到一個小高峰以后毅然選擇“job gap”,推掉所有誘人的工作和假期,選擇了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口述歷史”專業,然后以唯一被錄取的一名中國大齡學生的身份在美國深造時的經歷和感悟。
對于我現在無意識的看書狀態,多多少少沒有系統的安排,買這本書的初衷莫過于勵志的書名,追求人生的絢麗不在乎年紀的大小,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也許對于像我們這樣每周將會有大于五天困在格子間,大多數做著自己不能夠全心投入的工作的人來說,看著別人的飽滿的人生經歷無異于是生活能發生逆襲的意淫。然而尋找著精神上的慰藉,總比整日倍感生活枯燥的心情無處可消除要來的健康的多。
然而,事實證明,選擇這本書是正確的,與以往空洞的勵志書和雞湯文不一樣,也許是作者受過科學且嚴謹的“口述歷史”專業的訓練,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作者自己被自己采訪一樣,把自己從小到求學結束的經歷能夠非常真實的表述出來,每一段時光,每一段經歷,無不是飽滿和真實的,沒有任何“形容詞”渲染,你就是這么可以很鮮活的感受得到作者當時當刻的心情,作者初入職場時的奮力拼搏同時需要照顧母親病痛,過早的結束青春期的人前歡樂人后隱忍的痛苦;事業成功時的風光以及前期玩命做準備時的癲狂的對比;初入美國大陸一切從新開始的忐忑;接觸不一樣文化颶風洗禮的興奮,同性戀、9.11、示威游行、毒販采訪等等色彩鮮明的爭議性題材的親身搜集素材與感悟,每一個故事都使人能夠3D的感受那段故事和心情,使你并不是像以往的書籍中僅僅只是靠幾個雞血般的金句或者是一些聽起來熱血沸騰的成功故事來刺激你的腎上腺,讓你頓時重拾精進的信心,激發斗志,然而也會像激素一樣,效用大但短暫,沒有過多久可能你就把這事給忘記了。“口述歷史的功能之一就是收集個人歷史,以彌補官方歷史的遺漏”,也許是受過專業性的訓練,作者可以比較好的還原事情的客觀性,對口述歷史的主觀性拿捏的比較好,甚至于我都覺得不像是在寫自己,而是在另一個人的自傳。
正是由于它的客觀性,才能帶讀者真實的借由她的眼晴去看另一個世界,當然主觀性是不可能消失的,主要體現在她可以以細膩且精準的文筆真實且鮮活的描述事實不顯枯燥和生硬,以至于每一段講述我都會出現熱淚盈眶的時候,有時候是羨慕她的灑脫與勇敢,不被世俗所惑勇敢的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有時候是被她經歷和描述的故事所動,面對災難、面對歧視、面對無助時每一類人的心理總是會觸動你內心最脆弱的防線,有時候經歷了常人難以體會的如同知更鳥披荊斬棘后取得成功的喜悅。每一段故事都不是以驚濤駭浪的形式描繪,但是最樸實最謙卑的陳述才會達到最初心的感動。
感謝范海濤《就要一場絢麗突圍》,借她的眼睛然我看到了更精彩的生活,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走的出生活的困境,開啟生命的某個按鈕,實現絢麗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