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蘭第一次看到人打赤腳時,我們正在等待從奧克蘭飛往基督城的航班.那是我們新西蘭之旅的第三天,七月份,正是新西蘭最寒冷的冬季,我們正要從氣溫較暖的北島飛向更靠近南極,更加寒冷的南島.
基督城是新西蘭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南島最大的城市,是進出南島和南極的門戶.但基督城的位置在南島中部遼闊的坎特伯雷平原的邊陲,并不算最冷的地方,與最南端的斯圖爾特島比起來,還是相對比較暖和的.至少從手機上查到的氣溫數據來看,當天基督城的最低氣溫在零度左右,并不算太冷.然而,當我在機場候機室看到兩個光著腳踩在地上的孩子時,還是吃了一驚——這兩個年幼的孩子竟要這樣光著腳走出候機大廳,穿過空曠的機場,踩著冰涼的舷梯,飛向寒冷的基督城嗎?他們的父母究竟有著怎樣堅硬的心腸啊?!
事實上,孩子的父母看上去并不象鐵石心腸的樣子,他們就如此地普通的新西蘭人一樣,長著一張誠實純樸的臉,腮幫子上肉嘟嘟的,面色異常健康紅潤.正是1840年以來典型的從英國鄉村移民到此地的農夫的模樣.那兩個孩子一個看上去四五歲,另一個大概只有一兩歲,剛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正是樂于到處亂竄,做一些無序的布朗運動的年紀.于是,滿候機室就見她甩著光腳丫子"啪啪啪"滿地跑.直到快登機時,地勤人員過來提示孩子的父母,大概是說不能光腳登機之類的,那兩個粗枝大葉的父母才笑嘻嘻地給兩個孩子穿上了鞋襪.
飛機在基督城降落,我們前往租車公司去取房車.這次新西蘭之旅才算是正式開始了.
我們租的是一輛奔馳的Britz房車. 這是一輛長七米八,高三米的六人房車,因此,這次除了我,諾爸和我們九歲半的兒子阿諾外,與我們同行的是我的老同學小芳,和她那一對十一歲的雙胞胎兒子大毛和小毛.趁著小芳同學還在公司里和接待人員簽著各種租車合同的時候,我和諾爸已經迫不及待地和三個孩子跑到停車場上去找我們的房車了.這是一家規模很大的租車公司,停車場上停了好幾十輛房車.一位金發瘦削的中年女士帶領我們找到了我們的房車,房車門剛一打開,孩子們就急不可待地沖了上去,同時發出了陣陣驚呼,因為房車上設施非常齊全,除了三張床以外,有獨立的衛生間,四個灶的煤氣灶臺,洗手池,烤箱,電冰箱,電視機,微波爐等等,并且異常整潔干凈.之前預訂這輛車時,為了省錢,我選了一輛舊車,本以為車況可能會不太好,至少看上去可能會比較破舊了.沒想到這輛已經運行了好幾年的舊車依然這樣光亮整潔,能夠維持這樣的車況,可以想見使用者和租車公司對它的細心呵護.
接著,金發女士向我們逐一演示了房車上各種用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煤氣灶如何打開,抽水馬桶如何沖水,座位在夜間如何把它變成床等等.這時小芳同學已辦完了相關的租車手續,我們開始收拾行李,把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和包裹塞進房車上的各個儲物柜.當我們收拾好行李,打開灶臺和洗手池一側的抽屜時,再一次震驚了.幾個抽屜里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六份刀叉,大小餐盤,玻璃水杯和葡萄酒杯.各式炊具也一應俱全.每一樣餐具和炊具都擦得油光锃亮,就象是新的一樣.我不禁在心里感嘆道:新西蘭人真愛干凈!然而,我的想當然很快就被接下來的事實顛覆了.
我們之前在北島的兩天因為只去了霍比屯和地熱公園,都是游客聚集的地方,還沒有來得及到奧克蘭的大街上轉一轉,可以說對新西蘭人的日常生活還一無所知.因此,當我們開著房車走上基督城的大街,看到滿大街的大人孩子們好多都只穿著一條短褲,光著一雙腿,有的甚至是光著腳丫子在吹著瑟瑟寒風的大街上行走的時候,我們對新西蘭人的了解才剛剛開始.
在去新西蘭之前,我對于光腳的最深刻的印象來自于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的巴萊在深山密林中赤腳飛奔如履平地的形象令人難忘.我因此以為赤腳是原住民與大地打交道的方式.在新西蘭如果有人打赤腳的話,那也應該是這里的土著毛利人.然而,事實上,那些"赤腳大仙"們分明都是純粹的白種人.
我們中國的古話說"寒從腳下起".所謂穿得暖最重要的就是腳下要穿得暖.腳下不冷,身上才不會冷.這幾年在網上常被垢病的所謂"秋褲"就是為了腿上不冷才成了中國人寒冬之必備品,至于溫暖舒適的鞋襪就更不必說了.因此,當我在新西蘭乍一見"赤腳大仙"們隨處可見時,著實吃驚不小.后來司空見慣了,也就自我安慰道:大概老外們從小飲食結構和我們不同,身體更為強壯,再加上從小鍛煉,所以不畏寒冷.這樣自顧自寬慰一番后,也就心安了,不再有沖上去勸她們穿上鞋襪的沖動了(當然,之所以沒沖上去,英語不濟才是主要原因).
然而,關于''冷"的疑問雖然慢慢消退了,關于"臟"的疑問卻愈加升騰起來——地上這么臟!怎么踩得下去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了我們的房車之旅.
第一天,由于對房車的性能還不是很了解,我們決定就住在基督城的Top 10 Holiday Park. Top 10 Holiday Park是新西蘭最普及的連鎖房車營地,設施比較齊全.營地里除了有房車的充電停車位外,也有一些小木屋可以供給游客居住.此外還有公共廚房,衛生間和洗衣間等設施,有些大一點的營地還提供游泳池和兒童的游樂場.
去營地之前,我們在基督城的Newworld超市里大肆采購了一番,準備在基督城營地的公共廚房嘗試第一次在新西蘭做飯.房車里雖然也有灶具,但畢竟空間太小,而且車上的煤氣如果用完了還得自己找地方去充,相對比較麻煩.所以我們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在營地的公共廚房做飯.
既然是公共廚房,總覺得大家共用炊具,抹布等等有點不太干凈.所以之前在國內時我早已備下了一塊塑料案板和幾塊全新的抹布.炊具基本上就用房車上的.在中國,象我這樣的女人算是粗放型的,所以我只是把炊具簡單沖洗一下就用上了.如果是象我媽那種有點潔癖的女人的話,肯定是要把所有的炊具和餐具用開水燙過一遍以后才會使用的.
一進營地的公共廚房,發現我們來得有些晚了,幾個灶臺和洗手池都已經有人了.我們只好見縫插針地煮了些水餃,煎了幾根烤腸就解決了晚餐. 營地里的客人除了我們來自中國,其它還是以新西蘭本地人為主,偶爾也能遇到從日本韓國臺灣香港來的亞洲人,但還是以白人居多.大概是房車露營這種旅行方式在亞洲還不太普及,所以選擇這種方式出游的亞洲人還是比較少吧.
吃過晚飯, 我和小芳同學用自帶的抹布把餐具和炊具清洗干凈,擦干收好.至于公共區域,比如餐桌,灶臺和洗手池,就用廚房里公用的抹布洗凈擦干,以便后來者可以正常使用.
把自己用過的公共區域清洗干凈,這個之前在準備攻略時我已經注意到了,老外都是很自覺這么做的,我們作為中國人,出了國門,當然也要注意這些生活小節,以免影響中國人在外的形象.這方面我一向都很注意,所以清理衛生時比在家還一絲不茍.然而,這時我突然留意到其它人都是用廚房里公用的抹布洗自己的餐具和炊具,我看了一眼小芳同學,她顯然也注意到了,我們對視一眼,都沒有作聲. 廚房里公用的抹布雖然看上去并不臟,但一想到不知多少人用過了,心里總是不太舒服,新西蘭人用起來卻毫不介意,他們究竟愛不愛"干凈"呢?我們都有些困惑了.就這樣一路帶著疑問來到了但尼丁.
但尼丁是新西蘭的第四大城市,被喻為"蘇格蘭以外最像蘇格蘭"的地方,市中心隨處可見維多利亞青石建筑,散發出濃濃的歷史感.我們住在離城市中心不遠的一個營地Dunedin Holiday Park.這是一座設計得非常具有藝術感的營地.每棟木屋的外墻都畫著各式各樣的卡通形象,從白雪公主到蝙蝠俠不一而足.營地后方是一大片長滿荒草的曠野,穿過這片曠野就可以到達海灘,從海灘遠眺,可以望見遠處死火山形成的山丘上一幢幢五顏六色的小屋,象是童話里的世界。
營地從房車通向公共廚房和衛生間的路上,被精心畫上了一串小鴨子的腳印,象是要指引著鴨子們從那里穿過馬路,這份童心和幽默感令人會心一笑.這天深夜,我順著鴨子的步道走去衛生間洗漱.洗了一半,衛生間的門被推開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光著腳怯生生地走進來,靦腆地朝我笑了一下,就進了衛生間的隔間.我飛快地洗漱完畢,回到房車上.終于忍不住與小芳同學展開了一場關于干凈和臟的大討論.
我略為激動地說道:"就算是不冷吧,她一路從房車走到衛生間,肯定要經過泥巴地,踩在地上不臟嗎?再這樣一路走回去還怎么上床?難道回去再洗個腳?穿上鞋不比再洗個腳方便嗎?再說我看她那樣兒回去也不會洗腳了,估計隨便拿塊布擦兩下就睡了,也許擦都不擦就睡了!"
小芳同學顯然也積壓了很久的困惑,說道:"我今天也看到有個很漂亮的年經女孩拎著一件衣服進衛生間,然后就把衣服扔在衛生間的地上,我一開始以為她是要洗那件衣服,所以扔在地上,誰知她洗完手又把衣服從地上拾起來,抱在手上出去了,分明還要再穿的.我的媽呀!地上再干凈也是公共衛生間的地啊!我真是沒法理解!"
于是我們的討論開始演變成了一場吐嘈大會.小芳同學繼續說道:"還有那公共廁所的馬桶,她們都是一屁股就坐下去了.你想想看,那馬桶多少人坐過,如果沒有一次性馬桶墊,至少應該用衛生紙墊一下吧,不然就只好撅著屁股上了."聽到這里,諾爸忍不住"撲哧"一下笑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撅著屁股上廁所不知道算不算中國人的發明.以前有些中國人因為嫌棄坐便器臟,就踩在墊圈上上廁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外的廁所會在墻上畫一個蹲在坐便器上的小人,然后打把叉,表示這種如廁姿勢不對.撅著屁股上廁所總比踩在墊圈上文明,至少不破壞公共設施,只是撅久了難免頭暈眼花,苦了自己罷了.記得在臺灣時,有一次我曾向諾爸感嘆道:"臺灣的衛生間真好,很多都是蹲坑,比較干凈."諾爸照例非常學術化地總結道:"覺得蹲坑干凈,這只能說明華人的底層思維模式都是一樣的."
"大概是老外對于干凈和臟的理解和我們不一樣吧."為了避免這場討論變成新西蘭人的批判大會,我說道:"以前在國外也常看見老外不管是在海灘,還是火車站,隨便找塊地鋪上一塊布就可以躺下睡,老外在這方面好像真的是不講究——不過,象新西蘭人這樣,隨隨便便就光著腳的,以前還真是沒怎么見過."
諾爸說道:"這里的馬路很干凈,沒有垃圾和碎石,不會割傷腳,馬路之外就是草地,光腳踩在地上應該很舒服,其實我也想試試光腳到處走的."
我們開始從吐嘈中冷靜下來,試圖理解新西蘭人的想法.我說:"新西蘭人對于孩子的教育真的跟我們很不一樣,讓孩子光腳也許是他們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一種方式.要說他們不愛干凈的話,你看他們在公共廚房里每次做完飯都收拾得干干凈凈,而且是全家動手,連四五歲的孩子也在幫忙把餐具用抹布擦干.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么說吧,也許他們對自己的個人衛生比較不拘小節,但對公共責任卻一絲不茍.從這個角度也許能夠理解他們對于干凈和臟的想法了吧."
小芳同學道:"有道理,我們中國人對于個人衛生很講究,但卻缺乏公共責任心.你看我們做飯的時候孩子都是在一邊玩,沒有一個人來幫忙,似乎覺得做飯就是媽媽的事,飯做得不好還要責怪媽媽,缺乏感恩之心,如果讓他們也參與到做飯和洗碗的過程當中,學會承擔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將來長大了,也才會學著承擔他們在社會當中的責任."
我笑道:"說得對,我們一定得讓孩子們在新西蘭做一次飯."
返回基督城前夕,我們向孩子宣布了讓他們最后在基督城做一次飯的決定.話音未落,孩子們一片嘩然.然而,當他們確知這個決定已經不容更改后,便開始興奮地分配任務,我們先讓他們把冰箱里剩余的食材了解了一下,再大致告訴他們這些食材在現有條件下能做什么菜,然后再讓他們自己把每個菜落實到每個人的頭上.看著他們三顆興奮的小腦瓜湊在一起商量洗菜,切菜和炒菜的任務如何分配,我們覺得讓他們自己做飯的決定無比正確.
房車之旅的第十三天,我們又回到了基督城.在營地的最后一餐,將由孩子們親自動手完成.阿諾分到的任務是把速食的炒飯在微波爐里加熱.然后炒一個大蔥炒雞蛋,拌一個沙拉.為此,他必須學會微波爐的使用,學會用很不好用的小刀切水果和蔬菜(新西蘭沒有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菜刀,只有小刀),盡管看著他用那把很鈍的小刀給獼猴桃削皮時我心驚肉跳,生怕他把手給切了,但我還是忍著心疼,讓他自己動手.事實證明我的擔心純屬多余,孩子們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強大.
這是非常豐盛的一餐,孩子們做了一桌子菜,也許算不上是美味佳肴,但孩子們都盡心盡力.我想,責任感是一個很大的詞,靠說教也許永遠也不能明白什么是責任感,但就在洗菜,切菜,炒菜這些瑣碎的小事中,在孩子們心里,很多觀念也許慢慢就建立起來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把車開回到租車公司,接待人員讓我們把自己的行李拿下車,將垃圾收好扔進垃圾箱,有多余不用的東西可以另外裝袋放在指定的地點給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使用.因為我們之前租車時為了能夠盡快辦好還車手續,趕上回奧克蘭的班機,已經額外支付了一筆最后清理打掃房車的費用,所以我們最后只是把車上所有的東西歸了位,沒有進行最后的清掃.但看著公司清潔人員走進房車的身影,我相信我們的房車必將再一次以整潔干凈的面貌迎接新的客人,這也算是我此行對新西蘭人建立起來的信心吧.
在奧克蘭最后逗留的兩天,我們去了一次高架橋港.港口里停泊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游艇和帆船,是一個拍照的好去處.出乎意料的是,那里還有一個兒童游樂中心.孩子們歡呼雀躍,在游樂中心肆無忌憚地玩耍著.突然,我發現大毛不知什么時候早已脫去了鞋襪,把褲腿卷起老高,無拘無束地在滑梯和沙坑里爬來爬去.我笑著指給小芳同學看:"你看,大毛已經新西蘭化了."我們都笑了起來.
后來我才知道,在新西蘭,中小學生上體育課都是必須打赤腳的.這也許是來源于一種更加健碩的世界觀吧.尤其是隨后在網上看到一張新西蘭的主教大人光著腳笑嘻嘻走在大街上的照片后,對于新西蘭的"赤腳大仙"們,我終于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