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文/梓本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長安一個官宦世家。幼時,母親諄諄教誨促使柳宗元在知識的海洋中游弋進而流連忘返。

柳宗元在父母腳下嬉笑著長大,極盡孩童的天真活潑,像一只不被拘束的鳥兒活得瀟灑自在。

九歲時,唐朝遭遇建中之亂。那時,他雖年少,卻亦文采斐然,潑墨成文。戰亂之時,平平安安便是最大的奢求。柳宗元一家為了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職的夏口。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本一心讀書的他發現世界有著另一番不堪的模樣。

父親調官江西,他也隨著一同宦游,在山水間行走,看到了世界之廣闊,在鄉間漫步,看到了最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饑苦貧苦的百姓頂著日頭在鄉間拾撿一粒粟米,富貴人家卻拋灑腐爛了的大魚大肉。

百姓的窮苦生活使柳宗元眼底氤氳著淚花,似是要掉下淚來。這個敏感卻柔弱的少年心里第一次受到了現實的沖擊。當世之道,要想為民祈福祉,便只有為官一條路,只有擁有權力,才能掌握百姓的人生。無論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嶇蜿蜒,柳宗元亦下定決心不回首。

憑借著不菲的名氣以及一身的文采。柳宗元21歲時便中了進士,春風得意的他名聲大振。他曾壯志凌云的一朝看遍長安花,亦曾風風光光地赴過瓊林宴。人生此時便是一馬平川任他行,他的世界鳥語花香,顯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縱然名利加身,他始終未曾忘記那灼熱日光下渴求食物黝黑且面布滄夷的老人,也未曾忘記初心為何?

壯志滿懷的柳宗元想在朝堂之上施展才華,和一幫子志存高遠的年輕人奮力于革新的路線,此時的唐王朝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能守成不能革新,如同柳宗元這般渴望革新的年輕人注定不被當朝權勢所用。

只是,柳宗元已經燃燒起火焰的內心,又怎能在燈影重重時被輕易撲滅。夜里,書房長夜不熄,挑燈夜讀史書,結合當朝實際將想法氤氳在胸前,將良策揮毫于紙上。奈何昏庸的統治者當權,再好的想法實踐時,都只會付之一諸。

“永貞革新”以失敗告終。柳宗元最終也沒能逃過貶嫡的命運,就此被貶到偏遠的永州并且被斥未有昭令,永遠不能歸京。

一腔熱血卻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努力并沒能改變現狀。虛設的司馬之位只是被人監視的鰲頭,手中并沒有實權。


2.

原本意氣風發的柳宗元鬢間白發叢生。當看到年過古稀的老母親步履蹣跚的登上搖搖晃晃的馬車,當看到身體虛弱的妻子由于舟車勞頓更加泛黃的臉蛋,那種由心底發出的痛楚使柳宗元愈加力不從心,失意的柳宗元只能心頭的苦悶寄情于永州的山山水水。

山水無情,人有情,當腳步在山間丈量,那種年少時跟隨父親走遍大川的記憶從腦海里破冰而出。柳宗元將自己居住在龍興寺西廂里開了個旁門,由于寺廟地勢較高,可以一覽廣闊山野,胸襟里的苦悶亦得以舒展,生活再怎么艱苦,人依舊得堅強。

柳宗元將自己的足跡留遍永州山水。 一泓清泉,一座小丘往往能給予他汩汩而生的靈感之泉。眾多的山水游記氤氳在紙筆間,他仿佛找到了另一種讓自己舒緩豪云壯志的自留地,人生往往就是這樣,給你開了一扇窗后勢必要關一扇門。永州的山水雖美,但水土貧瘠,他的母親終因生活貧苦,病難就醫而闔然長逝。

生活中的變故再次將柳宗元的人生按上了一個暫停鍵。柳宗元無數次從睡夢中驚醒,午夜夢回都是母親將他抱在膝上認字的畫面,他不得不痛苦的質疑自己:如果他守成而不力求革新,母親會不會不會死,而是在京城中體面的生活。

每想一次,心頭的痛便更加劇烈一分,懷疑的種子難以抑制的在心頭埋下。他依舊會跋山涉水看夕陽西下,但憤慨的心讓他停筆,不再揮舞筆墨的他眉頭緊蹙,不復往日快樂模樣。

3.

那一日,與往常沒有太大的不同。翠竹叢生,一番好風景,柳宗元詫異的看著:鄉間的漢子毫不畏懼毒蛇的危險而徒手捉蛇,他按訥不住心頭的疑惑,上前詢問,“看其花紋,這蛇毒性極強,為何你這般無畏無懼?!?/p>

捕蛇的漢子將手邊的毒蛇小心翼翼的放進提前編制好的籠子里,一臉正色的說道,“因為,蛇是我們的命,我們不捕蛇便會因為嚴苛的賦稅餓死?!?/p>

捕蛇漢子三代以捕蛇為業,爺爺和父親都是因為蛇毒而亡,但這條路他依然走得義無反顧因為別無選擇。

柳宗元痛心地看著因為捕獲一條毒蛇而洋溢著燦爛笑容的漢子,心中的那個夢提醒著他:你的想法沒有錯,錯得是導致苛政猛于虎的統治者。

飽滿的墨汁重新揮灑,但其間的深意卻不同往常。百姓的疾苦凝結成墨汁在他筆下綻放,柳宗元壓抑已久的苦悶悲愴最終隨著不朽的字句噴薄而出,以往塵封的良策書卷從此又見天日。他的筆下寫遍了百姓的滄桑,《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亦陪伴著他度過了永州十年的日日夜夜。

4.

十年知冷暖,每每夜時輾轉反側,他總會起身泡一杯清茗,看著茶葉在杯中幾番沉浮,茶葉進而釋放自身的清香,清茗似人生。而他只待蟄伏,十年之夢終將重見天日,民生疾苦也會隨風而逝。

被貶永州十年的柳宗元,于公元815年元月返回京城。

京城中春花爛漫,柳宗元原本荒蕪的內心亦重生綠茵,只待歸京便能大鵬展翅,勸諫良策,將那些窮苦的百姓納入自己的翅膀之下,為他們遮風避雨,不再因嚴苛的賦稅枉顧生命。雄心壯志在內心膨脹,他仿佛看見未來的人生旭日朝陽在揮手。

只是,那個時代為官者便是統治者手中的一枚棋子,十年的時光虛擲沒能惹來重用,統治者卻是將手中的棋子扔擲到更加偏遠荒蕪的地區。

柳宗元本以為歸京是起復的征兆,但隨之而來的的無盡漂泊卻將他重新拾起的理想抱負打得七零八落。唯嘆命運多舛,郁郁不得志。

當一次又一次的歡喜被風雨抨擊,曾經的壯志凌云亦被生活無情的磨礪而漸漸消散。前往柳州再也不似歸京之時的歡喜雀躍,時光給予這個曾經眉目清朗少年的不僅僅是心中的郁悶難平,一道道刻于眉間的深深的印跡彰顯了歲月的無情和摧殘。

那雙不似老者般混沌的眼睛,在看到柳州百姓蠻夷般的生存之道時,卻重新熠熠生輝。

或許,為官者爬得越高,手中所掌得權利卻大,便越能左右百姓的生死,所以他義無反顧的前行,改革,只為越能將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實現于朝堂之上。

5.

現實教會了他成長,著眼于眼前。他輕輕撣盡身上舟車勞頓的塵土,同時也是撣盡對朝堂的所有想望與期盼,開始自己獨身一人為民造福的新旅程。

地處蠻夷之境的柳州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貧困人家如果欠債,便須以身相抵,終身為奴?!绷谠黄浦刂仉A級的障礙發布政令,“革其鄉法”,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初來乍到的柳宗元為了從根本上破除封建的思想便積極籌款興辦學堂,將柳州的民眾從愚鈍中解脫出來。

他的行為是柳州最溫柔的風,吹走了柳州的陰郁濃霧,同時用自身光芒溫暖著柳州的角落,用光亮鼓舞人心。眾人皆說是他將柳州救贖,殊不知柳州亦救贖了柳宗元。

日子盡管清貧,心卻是歡愉,他帶領民眾開墾荒地,種菜種樹。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圃鄰,偶似仙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笨v使荊棘滿地,也能讓生活綻放嬌艷的花朵。

月似故鄉明,卻不思故鄉,因為柳州已經成為了他第二個家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