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我出身在一個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從小就被教育,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吃過沒錢的苦,大概也是90后中少見的惜物之人。
可是前幾天,我因為節儉被狠狠恥笑了一番。
導火索是我的手機,國產機,而且是三年前的舊款,屏幕不算特別大,好在靈敏度不錯。我經常端著它敲敲打打,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碼字。
那天有個朋友在某山莊請客,去了一大班認識不認識的男男女女。開飯前大家坐在魚池邊閑聊,一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忽然指著我的手機問道:“你怎么還在用這樣的手機?”
那個聲音尖刻高亢,一下子吸引來了無數眼光。我有點尷尬,還沒來得及回應,她又從自己的手袋里掏出嶄新的水果機,半是揶揄半是炫耀地說:“我用的都是最新款蘋果。”
周圍已經有人隨聲附和,對啊對啊,女人就該對自己好,買點貴的東西怎么了?
甚至開始有人關心我的處境:“你是不是沒工作?老公不肯給你買吧,哎呀我跟你說,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我干脆大方承認自己腳上那雙鞋也快三年了,同情可憐的眼神在瞬間包圍了我,眼看著一個大寫的“廉價”已經被貼到了我的腦門上。
于是一大波滾燙雞湯迎面潑來:
你什么都嫌貴,別人就會嫌你便宜!
什么都舍不得扔,有什么生活品質可言?
女人,千萬不要過打折的生活!
這些都沒錯,問題是,我的收入還不足以輕輕松松支付昂貴奢華的生活。我現在的目標,是在能力范圍內買到性價比最高也最適合我的東西,而不是最貴最光鮮的。
2
廉價一詞,往往讓女人們聞之色變,唯恐自己身上招惹上了一絲一毫的便宜氣息。因為它至少代表了三層意思:
首先是物質上的,廉價幾乎是地攤貨和山寨品的代名詞,集中突出了一個人的品位惡俗低劣。
其次是你不夠自尊自愛,因為好好愛自己里,就包含了強大的物質供養。
最后是對個人能力的嚴重質疑,你不行,所以只能穿得那么low。
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讓一個積極向上的姑娘無地自容。所以大家不顧一切要買貴的東西,一種錯覺也在年輕姑娘中病毒般大肆蔓延,似乎敢花錢,就一定能賺到錢。似乎穿了貴的衣裳,就一定能成為貴的人。
可恕我直言,這是本末倒置。有些論斷,只是無底線地放大了人們內心的自私與貪婪,以好好愛自己為名,做的卻是放縱欲望的不軌之事。
更何況,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在年紀輕輕時,便過上錦衣玉食的瀟灑日子。家庭條件與個人能力的限制,都注定了我們不得不在某些年限內節儉度日,用付出和努力,靜待著賺錢能力的提升。
修成由內而外的貴,才能真正擺脫廉價的命運。
不過也有別的路,比如裸貸、賣卵、援交、坐臺……花花世界里有各式各樣的誘惑,總能將心存僥幸的年輕女孩輕輕松松拉下水。
想要摘去廉價標簽,卻不得不在卑微中浮浮沉沉。事實上,為了物質去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青春,是更為人所不齒的廉價。
3
節儉并非廉價的同義詞,因為節儉不是克扣著自己的吃穿用度,把日子過成慘不忍睹的寒酸樣,而是把資源利用做到極致。
事實上,我也從未覺得節儉讓生活大打折扣,更不承認自己是個廉價的女人。
我會起個大早去買最新鮮的蔬菜水果,也會在專賣店打折時購買一些經典單品,每逢超市促銷便囤下適量貨物。我們在家搞定一日三餐,總有集營養與美味于一身的一葷兩素。柜子里衣服不多,勝在舒適合體,穿得出自己的風格和氣質。閑來翻翻書喝喝茶,倒也品得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更重要的是,物欲帶來的焦灼煩憂能在平靜如水里被慢慢洗去,諸葛亮說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并不是沒道理的。
正如林清玄說的: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好生活不是錢堆出來的,真正的貴,也不需要刻意的物質襯托,就像有人背了A貨包包不會有人懷疑,有人背了正品卻要被諷刺為愛慕虛榮。決定個人價值的,永遠都不是身上的行當和外在的裝飾。
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怎么花都合適。
但若你還處在一窮二白的起步階段,就請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節儉不代表廉價,奢華也不意味著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