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伍仁月餅嗎”
“五仁月餅啊,吃過啊,不就是瓜子花生核桃芝麻餡的那個嗎”
“不,是伍仁,隊伍的那個伍”
“那是什么牌子”
“哦,我家那邊的雜牌貨”。
這應該是小作坊里生產(chǎn)的一種月餅,用油紙裹起來,紙上面有個伍的字樣,稱之為伍仁月餅,它具體是什么餡,已經(jīng)忘了,太久未曾見過它的樣子,嘗過它的味道了。唯一記得的就是它那簡單的包裝,便宜的價格,和與它有關的日子。。
小時候,家住在山上,最初,生活拮據(jù)吃月餅的次數(shù)很少。后來生活好了一些,中秋吃月餅的次數(shù)才漸漸多起來。那時候,去市集的路很遠,一般都是父母去。吃月餅的季節(jié)是賣辣椒的時節(jié)。那時侯有段時間流行賣生辣椒,比賣烘干的辣椒劃算,方便,省事。于是白天摘辣椒,傍晚父母就挑著重重的辣椒去市集上賣,賣完以后,總會帶幾個月餅回家來。就是這種用紙包裝的伍仁月餅,有的月餅里面的油浸濕了包裝紙,有的月餅甚至散了開來,有被擠壓變形的,有被不小心扯壞的。
月餅的價格極其便宜,小的五毛一個,大的一塊一個,買多的還可以送幾個。大的月餅特別實誠,量很足,一般吃兩個就會很撐。那時候,從未想過吃煩月餅是怎樣的感覺,每次都等著父母帶月餅回來,有時甚至還有辣條,那是小時候乃至如今都還偏愛的零食。
那時候,父母回家來總會走山路,也許是為了省下坐船的那兩三塊錢。那條路在我家的對面,翻過那個山頭,就能看見遠處市集,再沿著彎彎曲曲的路,從一片片林子里穿過,才能到達。同樣,回家時,翻過這個山頭,便能看見他們的身影。
他們回來得很晚,從市集到家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他們或拿著挑辣椒的扁擔,把裝辣椒的尼龍袋子纏繞在扁擔的一頭,搭在肩上,或者背著個背簍,裝著買的月餅和其他的東西,借著電筒微弱的光亮,往家走來。
夏天的晚上,蚊子很多,點著蚊香,絲毫抵擋不住他們的大軍,前撲后繼地來吸血。晚上,奶奶做好晚飯,和我們一起在院壩等著父母的歸來,有時候,是在屋里,早早地做完作業(yè),然后等他們,等月餅等辣條。每當看見那個山頭有了燈光,便希望是父母,一直盯著他們的足跡,有的在路口往另一條路走去,心里會感到失望,要是遠遠地聽見父母的聲音,便高興得跳起來。
“他們回來了”。
那是一段辛苦的時光,對父母來說,對我,卻是一段難得的回憶。
如今吃到的月餅口味越來越多,包裝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貴,卻沒有那種滿懷期待的欣喜感,雖然我還是分不清各種紛雜的口味那種更好吃,一直以來對吃的要求比較粗糙,可我知道,我最想吃的,還是那五毛一塊的月餅,那鄉(xiāng)鎮(zhèn)市集上賣的小月餅。
他們說,一塊錢的月餅還有賣,味道依舊。可它到了市里,竟也漲了身價,成了五塊。
可能,有時候?qū)δ骋皇挛锏膱?zhí)念,不是因為口感,只是因為情懷,貴的不是月餅,而是舊情。
以近來看到的幾句詩來結尾,覺得頗為恰當。
“人生如歌
隨早潮晚潮褪去
最值得追憶的
是再也聽不到的插曲
被風吹散的短句
被星光點亮的秘密
還有漸行漸遠的
被春雪融盡了的足跡”
原來,最值得追憶的,是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舊事,被春雪融盡了的足跡,已不復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