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為組成人類社會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私的本性。那么,這些有著自私本性的成員是如何聚集在一起,并且實現整個社會運轉的。
? ? ? 生存雖然以個體體驗為基礎,但一個人的存在也不能離開其他人,人與人之間既有利益沖突,又需要相互依存。在人類社會中,不同的個體之間包含競爭和協作復雜關系,這些關系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 ? ? ?說到個體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首先反映在遺傳關系上。每個人身上都攜帶有無數的遺傳信息,這些遺傳信息匯集了無數祖先的生存歷史。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同的個體之間遺傳信息不斷進行交換和重組,血緣合而又分,分而又合。說起來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個生命的遺傳信息會包含其人生經歷,并打上時代的印記。
? ? ? ? 遺傳是生命延續和發展的需要,物種的存在和發展需要有一定的數量作為保證,一定的個體數量和較廣泛的生存區域對物種的發展非常重要。
? ? ? ?不同生物個體之間的聯系不僅表現在遺傳關系上,也表現為群體中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生命進化有著重要作用。人們都知道,生存競爭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影響,而競爭產生于不同個體間的相互關系中,不同個體的存在是競爭產生的前提。
? ? ?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以群體形式生活,這樣的群體生活方式有利于抵御自然災害和其他生物的威脅,像螞蟻、蜜蜂這樣的弱小生物的生存需要依靠無數個體的協作,群體的力量可以增強種群的競爭能力,個體的利益和群體利益是統一的。
? ? ? ?另外,群體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個體之間相互協作,不同的個體之間也存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一個群體在狩獵、采集食物、嬉戲過程中,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各種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對促進動物情感和智力發展非常重要。
? ? ? ?群體也是所謂“文化”產生和傳播的地方。在共同的生活中,不同的個體在行為上相互影響,并會形成不同個體在某些方面的共性。對于那些群體性很強的動物,不同的群體有各自不同的生存特點,并且這些特點有可能在這個群體生活中延續。過去人們認為“文化”這個詞只適用于人類,其實不同動物群體也有它們自己的“文化”,一些動物的習性、生存模式、群體組織結構這些類似人類文化的東西也在一些動物群體中不斷傳遞。
? ? ? ?人包括大多數靈長類動物是社會型動物,“社會活動”對于情感及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在人類群體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經歷和體驗,人與人之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交流,這樣的交流也是重要的生存內容。
? ? ? ?所以,生物繁衍和生存都離不開群體,個體的生存必須與其他個體有聯系和交往,在聯系和交往過程中個體的作用和影響才能表現出來,而脫離了群體的個體生存是沒有意義的。
? ? ? 人類由不同地位、能力、職能的個體組合而成。沒有個體,就沒有群體;同時個體又不能脫離群體而孤立存在。
? ? ?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作用和影響。相對于其他生物,人類處于生命發展的一個更高級的階段,人類智力發展狀況影響著人類社會形態。在人類社會中,群體中每個生命的存在都其作用,無論一個人做什么,盡管可能微不足道,但也會影響到他人及社會。
? ? ? ?如果從環境來看人與人的關系,社會中其他的人對一個人來說就是一種環境,不論是合作伙伴,還是競爭對手,人活著都是以他人為參照,在生存狀態上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不同的人有特定的性格、智力、體力,社會就是不同的個體相互競爭、合作的場所,人類社會也就在這樣的相互關系中運行。
? ? ? ?盡管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但人在獲取利益的時候往往也需要他人的合作。一些人為了共同的利益,會結成某種利益群體,同一群體中的個體為了某種共同的利益和訴求。群體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有一定的行為規范,通過分工協作實現經濟或其他目的。
? ? ? ?從人的成長過程看,群體對人有很重要的影響。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初,除了生物本能以外頭腦是一片空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人對世界的認識,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賴于與外界以及他人的接觸和交往。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會與他人結成一定的關系,他屬于某個家庭,某個團體或某個社會階層等等,人們需要從家庭關系、職業、性別、年齡等方面來認識一個人,即一個人的存在要有其他人作為參照對象。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文字以及情感進行交流,人們的行為、情感和思想相互影響和滲透,一個人通過他人建立起與社會和歷史的聯系。
? ? ? ?在印度,曾經發生過“狼孩”這樣的事件。嬰兒在出生不久被母狼叼走,并且在狼的哺養下生活和長大,由于受到狼群生活的影響,這樣的人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許多狼的習性,如用四肢行走、用牙撕咬食物等等,而這些行為與在人類社會中成長的人的相去很遠。當“狼孩”被人發現并重歸人類社會時,它表現出對人類生活極大的不適應,不能與其他人進行正常交流,很難再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這是因為它在成長過程中與人群脫離的緣故。“狼孩”這種現象說明了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受他人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被隔斷與他人和社會的聯系,生命就不是以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存在了。
? ? ? ?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一個人要為他人接觸到、感覺到、認識到,而不能游離于他人的感覺和知覺之外。在小說《魯濱遜飄流記》中,主人公魯濱遜遇難飄落到一個荒島,與過去生存的世界斷絕了關系。試想,如果他最終沒有被人搭救,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島上,最終病死或老死荒島而無人知曉,人不與外界接觸,沒有與他人的交流,人這樣的存在與不存在沒有什么區別。
? ? ? ?如果將整個人類看作是一個大的生命體,那么,每個個體的人就是這個生命體內的細胞,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每個個體起著各自的作用,個體若與這個整體分離,失去了人生存所特有的物質和文化環境,個體生命的作用便不復存在。
? ? ? ?社會是什么,它是一個眾多不同特性及特點的人的集合,不同的人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世上的人各種各樣,人們性格、思維方式、體力、智力、習慣以及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生活就是不同的人聯系、接觸和交流,在行為和思想上相互影響,既有合作,也有沖突。人們有不同的接觸和交往形式,說話、讀書、娛樂、工作、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等都包含了人與人的交流,人與人之間構成了互相影響的關系結構,通過這些活動體驗世間的喜怒哀樂。
? ? ? ?生活是人與人之間物質和情感的交流。在社會活動中,個人的行為、思想都與他人存在聯系,人與人之間互為行為、情感的依托,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人為參照或者目的的。人與人之間有著復雜的相互關系,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這些也構成了人生豐富的生存體驗。
? ? ? ?人的一生中有各種情感體驗,這其中有許多產生于與他人的接觸和交往中。在人類的情感中,愛戴、尊重、同情、悲傷、嫉妒、仇恨等情感表現都產生于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中,是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從生理到心理的反應,人依據這些情感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及與他人的關系。在人的相互關系中,一方面,人與人之間存在競爭,他人給自己帶來壓力、煩惱和痛苦;另一方面,他人又是自己快樂、幸福等情感的寄托。
? ? ? ?我們也可以看到,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在表現自己,這樣的表現是為了取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同。人有如此心理,希望得到別人的注目、贊揚和肯定,每個人都試圖確立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顯示自己優秀的方面,要取得別人的認可。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一個人的學識、形象、社會地位這些都是人用來表現自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謂“虛榮心”,希望別人能看到自己才能和成功,自己優勢的方面希望別人能看見,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某種滿足。人們也常說,痛苦時需要有人安慰,而快樂則需要有人分享。
? ? ? ?在社會活動中,一個人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有其他人使用,演員的表演要有人欣賞,作家的文章要有人閱讀,政治家的主張要有人響應,只有為他人接受和了解,個人的行為才有意義。其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演員,他(她)所要得到的是別人的掌聲和喝彩。每個人都希望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人人需要觀眾,而觀眾就是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而被他人漠視和冷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悲哀的事。
? ? ? ?每個人都會以他人為參照來審視自己,引發對自我的思考和反省。不同的人在身體、思想、行為、性格、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了解與他人的差異,從而決定自我是否需要改變。與此同時,人也是在認識他人的基礎上認識自我。
? ? ? ?其實,人為自己活著的同時也在為他人活著,因為他人的存在個人的行為才能體現出價值。
? ? ?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范圍,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社會中有各種黨派、協會、團體之類的組織存在,它們的產生緣于某種信仰或物質利益,一些個人做不到的事通過一部分人的結合就可以辦到。
? ? ? ?對于整個人類社會,個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行為和思想與他人進行交流,任何疏遠或脫離群體的行為都會不利于個體的生存。個人的存在主觀上是為了自己,客觀上又會對周圍的人產生作用,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社會將不同的人聯系起來,人與人之間是互為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
? ? ? ?每個人都處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個人的行為只有融入整個社會才有意義。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人都要和他人聯系、接觸,人們相互依賴、相互利用、相互競爭。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他人的影響和滲透,親朋好友、甚至不相識的人,人們的工作、娛樂、文化、政治等都是群體及社會活動的產物,個人的作用也只有通過群體才能體現出來,離開了群體個體的存在價值也不復存在。
? ? ?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程度和社會發展有緊密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對于群體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社會要求每個人都要與他人進行合作。
? ? ? ?在農業經濟社會中,家庭式的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件產品可通過個人手工勞動完成,這時人的接觸面狹窄,在簡單的生產生活方式下社會發展比較緩慢。到了工業化社會,情況發生了變化,工業化大生產和家庭經濟有了根本性的區別,大多數人的勞動只是完成產品的某一部分或工序,這種勞動通常是在機器化大生產下進行的。與手工產品相比,工業化產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精密的構造和更高的生產率。一件產品的最終完成,整個過程需要眾多專業和行業的協作,由科研到設計,再到生產;由原料到零部件,再到成品,這樣的過程不是少數幾個人就可以擔當的。
? ? ? ?現代社會被稱為市場經濟社會,人們進行著勞動和產品的交換,社會有不同的分工,人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和條件從事各自的工作,并且通過交換來滿足生存中多方面的需要,勞動和產品將不同的人聯系起來。
? ?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時代,衛星電視,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這些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廣泛和密切,這樣的交往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人類歷史發展趨勢看,社會越發展,個體對群體的依賴性就越強,另一方面,人與人交流溝通越多,也就越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現代人類所擁有的文明是通過無數人相互間的交流共同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