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教育孩子太痛苦?”那是因為你的方法不對

文/呂小愉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早晨去找同事王麗談事情,一進屋就看見她頂著兩個大大的熊貓眼,我說你這是怎么啦?她很無奈的說還不是我家孩子,都快氣死我了。她家孩子今年初二,每天6點多放學到家不寫作業,睡覺。9點多起來開始寫作業,而且從開始寫作業就唱歌,一直唱到結束。

從開始寫作業就以要訂正為由拿上媽媽的手機,而且還不讓媽媽去他屋里。王麗說我這個心累??!

相信很多家庭在教育熊孩子的問題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父母的心病。比如孩子不守時,寫作業磨蹭、小動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和父母對著干,或者是打游戲上癮,面對這些問題時父母或情緒激動,簡單粗暴;或隱忍不發,憋成內傷。不管怎么處理都讓父母很焦慮,感覺很痛苦。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教育孩子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曾經在一次教育論壇上說: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感覺到痛苦,你的方法一定是錯的。

2、

二胎政策放開之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們感知著現在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理所當然的對孩子將來面臨的壓力做出了提前預判。所以,父母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報各種培訓班,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希望孩子將來成才,能照顧好自己和家庭。

前段時間同事李然上二年級的孩子發燒了,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二次發燒了。李然表示很焦灼。說起課外班,她說給孩子報了三個:英語、奧數、電子琴。英語每天都有作業,包括視頻作業、默寫作業;電子琴要考級,所以每天需要練琴,加上孩子身體底子弱,所以就經常生病。

聽完她的話,我和另一個同事一塊給她說給孩子減負吧,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你至于給孩子這么大壓力啊。同事很無奈的說:“沒辦法啊,我這還算少的呢,他們班還有報7、8個課外班的呢?”

現在各培訓機構都打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家長們也樂此不疲。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給孩子加碼。上了小學,家長更是各種速成班、培訓班的給孩子報。課余時間,家長不是在陪孩子上課就是在帶孩子上課的路上。家長給了孩子太高的期望值,除了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或者不好好練琴,家長還會急躁、焦慮,自然會認為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3、

同事王麗30歲生孩子,對兒子寶貝的夠嗆。以前聊天的時候她就說他家兒子啥都不會干,她也不讓兒子干。最令我不可思議的是,她說她家兒子脫下來的臭襪子要放到她的枕頭底下。孩子特別不愿意洗澡,每次都得她硬逼著去洗。

說到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家那小子》第一季中朱雨辰的媽媽。朱雨辰家里的一切都要靠媽媽來打點,所有的東西都由媽媽分門別類的歸置好,朱雨辰需要什么東西只管問媽媽要。朱雨辰讀大學時,開學第一天,別的同學都是自己鋪床,只有朱雨辰是媽媽給鋪,不是他懶,是媽媽不讓干。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是包辦型父母。孩子學習自己吃飯的時候,看著孩子把飯撒的那都是,你說還是喂吧。早晨起床,孩子自己穿衣服太慢了,你說快點媽媽幫你穿,不然遲到了。上小學了,孩子不會整理書包,你說來吧媽媽給你整理……就這樣你一點點的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你說,沒關系,長大了就都會了。

是的,正是你這種思想讓孩子不敢面對困難,遇事總是畏畏縮縮。父母為孩子做的太多,孩子沒有施展的空間,沒有試錯的機會,哪來的成長?孩子沒有親自去做,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說: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想要感受教育孩子的樂趣,父母需要作出改變。

1)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賦予孩子失敗的權利

2018年高考結束后,重點高中的一個考生跳樓了。這個孩子從小成績就很好,在父母的期盼下,他一直刻苦努力,不敢懈怠,但是就在高考前這個孩子突發高燒,影響了發揮,致使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從未有過的挫敗感讓他無法面對自己和父母,最終跳樓身亡。

現在很多孩子不敢失敗,追根溯源,都是從小父母給予了孩子太高的期望值,并逐漸演變成不允許孩子失敗。生活和學習都是一帆風順的孩子,往往承受不住挫折,而有過失敗經歷的孩子,更敢于嘗試,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

父母都期望孩子優秀,但是優秀并不等于不能失敗。父母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賦予孩子失敗的權利。鼓勵孩子大膽的嘗試,即便孩子嘗試后失敗了,也沒關系,因為他可以從失敗中得到經驗和教訓,最重要的是你應該鼓勵孩子失敗后不放棄,勇敢的站起來。

2)不要總和別人的孩子比,要和自己孩子的昨天比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傾注了父母的心血,尤其是媽媽。不管是小區里鄰居聊天,還是同事之前的聊天,怎么繞都會繞到孩子身上。聊天的過程中媽媽們就會不停地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人家的孩子三年級字寫的特別工整,人家的孩子期末考試又是全班第一,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拿的出手……一次次的比較讓媽媽的焦慮癥越來越嚴重,因此對孩子加碼、甚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大喊大叫、當著孩子的面和別人作比較也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在一次次失敗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必須承認自己不是萬能的,比如在我們的工作領域,我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對于其它領域來說我可能一竅不通。孩子也是也是一樣,父母首先應該承認孩子存在個體差異,而且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也存在差異。

父母總覺的孩子不夠努力,所以對孩子的成績總是不滿意,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實上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當孩子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讓媽媽滿意時,就會產生挫敗感,最終讓孩子選擇放棄,產生厭學、做事沒有長性等父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去年暑假之前我和很多媽媽一樣總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孩子取得了成績興高采烈地拿給我看的時候,我會說出這次的不足,并且告訴孩子還可以更好。這樣的后果就是孩子和我都不快樂,并且我的焦慮嚴重的影響了孩子。還好某天我突然認識到是自己的問題,馬上投入學習,改變了自己。

認可孩子的現在,肯定孩子的努力??吹胶⒆咏裉燧^之昨天的進步,由衷的表揚和鼓勵孩子,這樣你就會對孩子感到滿意,不會焦慮,不會批評孩子。慢慢地,你會發現你的改變帶來的是孩子成績的提升,叛逆的改觀。

3)做孩子的燈塔而不是保姆

朱雨辰的媽媽事事都給他做好,怕孩子受苦。殊不知,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現在有你護著,你認為是愛孩子,可是將來生活的苦還得孩子自己吃。

父母只需要教給孩子方法,給孩子引路,具體的操作讓孩子自己去實踐。比如輔導孩子作業,孩子遇到了不會做的數學題,父母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里面包含了什么知識點,通過這些知識得到什么條件,讓孩子內化于心,而不是替孩子解答。

你不可能打理孩子一輩子,所以你應該把你的付出的權力還給孩子,只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燈塔,給孩子指明方向。

所以,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父母找到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1年10月20日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曉曉打了個噴嚏,媽媽有點緊張:“怎么了?”卻說成了:“怎么辦?”說完...
    羊羊羊羊汪閱讀 9,434評論 2 14
  • 岳云鵬被女兒作業逼到崩潰!網友:這樣的經歷我也有! 慧智家庭教育 關注 25.598 · 字數 1740 · 閱讀...
    煙花易冷_063a閱讀 426評論 2 1
  • 你相信嗎,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那么美好,他們都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自己想象中那最美好的樣子,然而現實并非如此,而我也只...
    伶俐啾啾閱讀 249評論 1 0
  •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絕世芳華。秋池漸漲,秋葉漸黃,秋思一半,賦予卿:一生所愛。
    坤哥最帥閱讀 354評論 0 1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營銷我們也要做到三?。盒涯?、自控、清醒 ...
    夢云666閱讀 29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