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我們不必欣羨別人,而要發現自我獨特的風格

導讀: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更多地關注點是自己所沒有擁有的東西,所以我們常常羨慕他人擁有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但卻常常會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這或許也是他人所欣羨的。要知道,如果你去認真發展自己的獨特的特點,或也會成為他人所欣羨的元素。兩邊要平衡,我們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但也別過分放大,同時無需過分縮小自己的獨特特點。在差異化的今天,活出與他人的不同,也越來越被人所追求了。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為在家院的庭前種了桂花、玉蘭和夜來香,到了晚上,香氣隨風四散,流動在家屋四周,可是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極美麗的花卉,像蘭花、玫瑰之屬,就沒有什么香味了。



長大以后,才更發現這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凡香氣極盛的花,桂花、玉蘭花、夜來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梔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顏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們開放的時候常是成群結隊的,熱鬧紛繁。那些顏色艷麗的花,則都是孤芳自賞,每一枝只開出一朵,也吝惜著香氣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無色,色花不香”,這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素樸的花喜歡成群結隊,美艷的花喜愛幽然獨處”也是驚人的發現。依照植物學家的說法,白花為了吸引蜂蝶傳播花粉,因此放散濃厚的芳香;美麗的花則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顏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們不管植物學家的說法,單以“香花無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給我們許多聯想,并帶來人生的啟示。
在人生里,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非凡的素質,有的香盛,有的色濃,很少很少能兼具美麗和芳香的,因此我們不必欣羨別人某些天生的素質,而要發現自我獨特的風格。當然,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這缺憾的哲學其實簡單:連最名貴的蘭花,恐怕都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淚哩!這是對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對自己缺憾還能自在的方法。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少能欣賞素樸的事物,卻喜歡耀目的風華;但到了中年則愈來愈喜歡那些真實平凡的素質。例如選用一張桌子,青年多會注意到它的顏色與造型之美,中年人就比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烏心石的材質,至于外形與色彩就在其次了。
我時常有一種新的感懷,就是和一個人面對面說了許多話,仿佛一句話也沒說;可是和另一個人面對面坐著,什么話也沒說,就仿佛說了很多。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某一個階段,就能穿破語言、表情、動作,直接以心來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樸面對著素樸。
古印度人說,人應該把中年以后的歲月全部用來自覺和思索,以便找尋自我最深處的芳香。我們可能做不到那樣,不過,假如一個人到了中年,還不能從心靈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像白色的玉蘭或含笑,竟然沒有任何香氣一樣的可悲了。




快快微信搜索?ID:正能量收獲?關注后

回復 “答案” 即可知道答案哦!?

或者長按下方的二維碼識別后即可關注

關注“正能量收獲”,收獲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這里有關于養生妙方、勵志短文、行業資訊、吃喝玩樂、民生新聞、心靈成長等方面的新鮮資訊。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陽光心態,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閱讀原文:http://gainpower.lofter.com/post/1e1bf897_ba349e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