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意思是“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因特網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絡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因特網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因特網互連互通。正是因為有了IP協議,因特網才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因此,IP協議也可以叫做“因特網協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網絡中的隨機善良行為
Jonathan Zittrain: 喬納森·茲特瑞:網絡中的隨機善良行為 | TED Talk | TED.com
https://www.ted.com/talks/jonathan_zittrain_the_web_is_a_random_act_of_kindness?language=zh-cn
數據包
包(Packet)是TCP/IP協議通信傳輸中的數據單位,一般也稱“數據包”。
TCP/IP協議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層(網絡層)、第四層(傳輸層)上的,幀工作在第二層(數據鏈路層)。上一層的內容由下一層的內容來傳輸,所以在局域網中,“包”是包含在“幀”里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因特網中各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后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絡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干網內部連接、骨干網間互聯和骨干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絡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互聯網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絡,或音譯因特網(Internet)、英特網,互聯網始于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因特網。這種將計算機網絡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絡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絡結構?;ヂ摼W并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https://wapbaike.baidu.com/wikisecond/videoflow?lemmaId=199186&secondId=81705
圖片發自簡書App
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偣驹诩~約州阿蒙克市。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E1OTU0NTgzNg==.html
超鏈接
超級鏈接簡單來講,就是指按內容鏈接。
超級鏈接在本質上屬于一個網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允許我們同其他網頁或站點之間進行連接的元素。各個網頁鏈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構成一個網站。所謂的超鏈接是指從一個網頁指向一個目標的連接關系,這個目標可以是另一個網頁,也可以是相同網頁上的不同位置,還可以是一個圖片,一個電子郵件地址,一個文件,甚至是一個應用程序。而在一個網頁中用來超鏈接的對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個圖片。當瀏覽者單擊已經鏈接的文字或圖片后,鏈接目標將顯示在瀏覽器上,并且根據目標的類型來打開或運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病毒
【電腦病毒】通常是由來路不明的檔案帶入,電腦受到病毒感染,就像人體遭受細菌侵入一樣,會因不同的病毒或細菌感染,而產生不同的癥狀。目前雖有許多防毒軟體,但病毒的產生卻是日新月異,不斷增加。因此最好的防毒方法就是盡量少去不熟悉的網站下載軟件;另外陌生人寄來的電子郵件中 ,若附帶有檔案,最好不要任意開啟!
圖片發自簡書App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因特網上作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布式數據庫,能夠使用戶更方便的訪問互聯網,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通過主機名,最終得到該主機名對應的IP地址的過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機名解析)。DNS協議運行在UDP協議之上,使用端口號53。在RFC文檔中RFC 2181對DNS有規范說明,RFC 2136對DNS的動態更新進行說明,RFC 2308對DNS查詢的反向緩存進行說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層),及其繼任者傳輸層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為網絡通信提供安全及數據完整性的一種安全協議。TLS與SSL在傳輸層對網絡連接進行加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鑰加密
公鑰加密,也叫非對稱(密鑰)加密(public key encryption),屬于通信科技下的網絡安全二級學科,指的是由對應的一對唯一性密鑰(即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組成的加密方法。它解決了密鑰的發布和管理問題,是目前商業密碼的核心。在公鑰加密體制中,沒有公開的是私鑰,公開的是公鑰。
圖片發自簡書App
Page Rank
PageRank,網頁排名,又稱網頁級別、Google左側排名或佩奇排名,是一種由[1] 根據網頁之間相互的超鏈接計算的技術,而作為網頁排名的要素之一,以Google公司創辦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之姓來命名。Google用它來體現網頁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在搜索引擎優化操作中是經常被用來評估網頁優化的成效因素之一。Google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于1998年在斯坦福大學發明了這項技術。
Skype
Skype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其具備IM所需的功能,比如視頻聊天、多人語音會議、多人聊天、傳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功能。它可以高清晰與其他用戶語音對話,也可以撥打國內國際電話,無論固定電話、手機、小靈通均可直接撥打,并且可以實現呼叫轉移、短信發送等功能。
Skype是全球免費的語音溝通軟件,擁有超過6.63億的注冊用戶,同時在線超過3000萬。
圖片發自簡書App
Encarta
微軟百科全書(Microsoft Encarta)是微軟公司的一個每年更新的知識系列產品的名稱。產品包括 Encarta參考大全2001、Encarta法語學習、Encarta西班牙語學習、Encarta百科全書2001和豪華版2001、 Encarta交互式世界地圖2001、Encarta世界英語詞典2001等。微軟在2009年關閉了他們的數字多媒體百科全書Encarta業務。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源分享
開源分享是專門收集優秀的開源程序,通過評測,對比精選出一大批實用,有用的開源程序供廣大的網友愛好者們使用的一個平臺。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源文化
開放源碼軟件運動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一種文化現象,源自黑客對智慧成果共享、自由的追求。
開源運動發展到現在,這種能夠積極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已經滲透到信息、教育、健康等領域,融入了哲學范疇。
P2P
對等網絡,即對等計算機網絡,是一種在對等者(Peer)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布式應用架構[1] ,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絡形式。“Peer”在英語里有“對等者、伙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絡。國內一些媒體將P2P翻譯成“點對點”或者“端對端”,學術界則統一稱為對等網絡(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對等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義為:網絡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件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絡連接能力、打印機等),這些共享資源通過網絡提供服務和內容,能被其它對等節點(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在此網絡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獲取者(Client)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黑客
黑客是一個中文詞語,皆源自英文hacker,隨著灰鴿子的出現,灰鴿子成為了很多假借黑客名義控制他人電腦的黑客技術,于是出現了“駭客”與"黑客"分家。2012年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的電影《駭客(Hacker) 》也已經開始使用駭客一詞,顯示出中文使用習慣的趨同。實際上,黑客(或駭客)與英文原文Hacker、Cracker等含義不能夠達到完全對譯,這是中英文語言詞匯各自發展中形成的差異。Hacker一詞,最初曾指熱心于計算機技術、水平高超的電腦專家,尤其是程序設計人員,逐漸區分為白帽、灰帽、黑帽等,其中黑帽(black hat)實際就是cracker。在媒體報道中,黑客一詞常指那些軟件駭客(software cracker),而與黑客(黑帽子)相對的則是白帽子。https://wapbaike.baidu.com/wikisecond/videoflow?lemmaId=118396&secondId=239227
圖片發自簡書App
Markdown
Markdown是一種可以使用普通文本編輯器編寫的標記語言,通過簡單的標記語法,它可以使普通文本內容具有一定的格式。
Markdown具有一系列衍生版本,用于擴展Markdown的功能(如表格、腳注、內嵌HTML等等),這些功能原初的Markdown尚不具備,它們能讓Markdown轉換成更多的格式,例如LaTeX,Docbook。Markdown增強版中比較有名的有Markdown Extra、MultiMarkdown、 Maruku等。這些衍生版本要么基于工具,如Pandoc;要么基于網站,如GitHub和Wikipedia,在語法上基本兼容,但在一些語法和渲染效果上有改動。
-http://note.youdao.com/iyoudao/?p=24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9634/answer/1577964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網絡內容過濾技術
網絡內容過濾技術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對互聯網不良信息進行過濾,既可阻止不良信息對人們的侵害,適應社會對意識形態方面的要求,同時,通過規范用戶的上網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減少病毒對網絡的侵害,這就是內容過濾技術的根本內涵。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源新經濟模式(TED Talk: Yochai Benkler談)
http://open.163.com/movie/2005/7/3/P/MAOGJ61SQ_MAOGJCK3P.html
協同過濾
協同過濾簡單來說是利用某興趣相投、擁有共同經驗之群體的喜好來推薦用戶感興趣的信息,個人通過合作的機制給予信息相當程度的回應(如評分)并記錄下來以達到過濾的目的進而幫助別人篩選信息,回應不一定局限于特別感興趣的,特別不感興趣信息的紀錄也相當重要。
協同過濾又可分為評比(rating)或者群體過濾(social filtering)協同過濾以其出色的速度和健壯性,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炙手可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將用戶檢索相關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系統。搜索引擎包括全文索引、目錄索引、元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集合式搜索引擎、門戶搜索引擎與免費鏈接列表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搜索引擎的一些高級用法以及不同搜索引擎的小對比:
http://note.youdao.com/groupshare/?token=37C73DE566D84B5284FCEDDBE32B4393&gid=59184901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相對經營文化而言,是為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態,強調的是以社會全體公眾為服務對象的公共行政職能,目標是人人參與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創造文化。
Wikipedia
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個基于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用多種語言編寫的網絡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一詞取自于該網站核心技術“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創造出來的新混成詞“Wikipedia”,維基百科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并接受捐贈。
2015年5月19日中文維基百科被關鍵字屏蔽和DNS污染,而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暫未受到影響,可以正常訪問。[1] 現在修改hosts文件可以翻墻進入維基百科。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CI),簡稱集智,它是一種共享的或群體的智能。在網絡時代來臨之前,集體智慧就一直活躍在生物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大眾行為學等領域 。隨著Web 2.0的崛起和社會性軟件的普及,集體智慧這在社交網絡服務、眾包、分享、評論和推薦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典型案例包括: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百度知道、豬八戒網、任務中國、Threadless、InnoCentive、digg、iStockphoto、Mechanical Turk等。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和組織也開始使用各種集體智慧平臺或工具,借助外部智慧以解決復雜問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民科學
大量沒受過專業訓練的業余科學愛好者,通過網絡組織的號召,去參與科研任務,這種科研組織模式被稱為公民科學。公民科學為業余科學愛好者找到貢獻自身力量的途徑,為科學研究網羅了大批日?;A工作的人手,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合理性的辯論和更多的解決思路。而當今發達的網絡溝通技術,無疑為公民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溝通的物質基礎。
開放數據協議
開放數據協議(Open Data Protocol,簡稱OData)是一種描述如何創建和訪問Restful服務的OASIS標準。該標準由微軟發起[1] ,前三個版本1.0、2.0、3.0都是微軟開放標準,遵循微軟開放規范承諾書(Microsoft Open Specification Promise)。第四個版本4.0于2014年3月17日在OASIS投票通過成為開放工業標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數據
Big Data(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網絡社會
網絡社會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結構,這一社會結構源于社會組織,社會變化以及由數字信息和通信技術所構成的一個技術模式之間的相互作用。
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網絡社會的模式和表現形態也不同且網絡社會也需管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是關于數據視覺表現形式的科學技術研究。其中,這種數據的視覺表現形式被定義為,一種以某種概要形式抽提出來的信息,包括相應信息單位的各種屬性和變量。[1]
它是一個處于不斷演變之中的概念,其邊界在不斷地擴大。主要指的是技術上較為高級的技術方法,而這些技術方法允許利用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以及用戶界面,通過表達、建模以及對立體、表面、屬性以及動畫的顯示,對數據加以可視化解釋。與立體建模之類的特殊技術方法相比,數據可視化所涵蓋的技術方法要廣泛得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網絡數據可視化
網絡數據可視化使網絡專家一次瀏覽大量的數據,并很快發現異常數據或很難探測的趨勢。當人們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時,他們很快就會有所收獲。最具挑戰的學習曲線是在開始階段,那時IT專業人士正從數字數據進入到曲線和色彩組成的圖表階段。
整理一份好的日志數據不應該成為挑戰:防火墻、應用和入侵檢測平臺都能產生大量的數據,所需要做的就是用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重新組織這些數據,這樣日志與日志之間就會彼此聯系起來。
然而真正應用了可視化的強大功能,一些專家將會考慮應用多種腳本語言幫助他們將數據用Excel表格更先進的特殊方法進行自動管理。進入這樣的架構意味著更多的技術學習,但更精確的圖表能夠被設定在新數據進來時進行自我升級。
W3C
萬維網聯盟創建于1994年,是Web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中立性技術標準機構。到目前為止,W3C已發布了200多項影響深遠的Web技術標準及實施指南,
如廣為業界采用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子集)以及幫助殘障人士有效獲得Web內容的信息無障礙指南(WCAG)等,
有效促進了Web技術的互相兼容,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支撐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HTML5
萬維網的核心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這是一項推薦標準、外語原文:W3C Recommendation、見本處參考資料原文內容:[1] )。
2014年10月29日,萬維網聯盟宣布,經過接近8年的艱苦努力,該標準規范終于制定完成。
圖片發自簡書App
Wiki協作
Wiki是一種在網絡上開放且可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由沃德·坎寧安于1995年首先開發,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沃德·坎寧安將wiki定義為“一種允許一群用戶用簡單的描述來創建和連接一組網頁的社會計算系統”。[1] 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
圖片發自簡書App
Github
GitHub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軟件項目的托管平臺,因為只支持git 作為唯一的版本庫格式進行托管,故名gitHub。
gitHub于2008年4月10日正式上線,除了git代碼倉庫托管及基本的 Web管理界面以外,還提供了訂閱、討論組、文本渲染、在線文件編輯器、協作圖譜(報表)、代碼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目前,其注冊用戶已經超過350萬,托管版本數量也是非常之多,其中不乏知名開源項目 Ruby on Rails、jQuery、python 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Unicode
Unicode(統一碼、萬國碼、單一碼)是計算機科學領域里的一項業界標準,包括字符集、編碼方案等。Unicode 是為了解決傳統的字符編碼方案的局限而產生的,它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一并且唯一的二進制編碼,以滿足跨語言、跨平臺進行文本轉換、處理的要求。1990年開始研發,1994年正式公布。https://note.youdao.com/share/?token=E6D311D7E7A3431D9A4DBC5AF002EFCB&gid=59950065#/
圖片發自簡書App
CSS3
CSS即層疊樣式表(Cascading StyleSheet)。 在網頁制作時采用層疊樣式表技術,可以有效地對頁面的布局、字體、顏色、背景和其它效果實現更加精確的控制。
CSS3是CSS技術的升級版本,CSS3語言開發是朝著模塊化發展的。以前的規范作為一個模塊實在是太龐大而且比較復雜,所以,把它分解為一些小的模塊,更多新的模塊也被加入進來。這些模塊包括: 盒子模型、列表模塊、超鏈接方式 、語言模塊 、背景和邊框 、文字特效 、多欄布局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IETF
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簡稱 IETF)是一個公開性質的大型民間國際團體,匯集了與互聯網架構和互聯網順利運作相關的網絡設計者、運營者、投資人和研究人員,并歡迎所有對此行業感興趣的人士參與。
圖片發自簡書App
標記語言
標記語言,是一種將文本以及文本相關的其他信息結合起來,展現出關于文檔結構和數據處理細節的電腦文字編碼。與文本相關的其他信息(包括文本的結構和表示信息等)與原來的文本結合在一起,但是使用標記進行標識。
標記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就像許多語言一樣,它需要一個運行時環境,使其有用。提供運行時環境的元素稱為用戶代理。
https://wapbaike.baidu.com/wikisecond/videoflow?lemmaId=5964436&secondId=336767
圖片發自簡書App
IoT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圖片發自簡書App
ITU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重要專門機構,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
國際電聯是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聯合國機構,負責分配和管理全球無線電頻譜與衛星軌道資源,制定全球電信標準,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電信援助,促進全球電信發展。
作為世界范圍內聯系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的紐帶,國際電聯通過其麾下的無線電通信、標準化和發展電信展覽活動,而且是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的主辦機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簡稱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準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ISO一來源于希臘語“ISOS”,即“EQUAL”——平等之意。ISO國際標準組織成立于1946年,中國是ISO的正式成員,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CSBTS)
圖片發自簡書App
Moodle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個用于制作網絡課程或網站的軟件包。它是一個全球性的開發項目,用以支持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onist)的教育框架。Moodle是一個自由的開源軟件 (在GNU 公共許可協議下),也就是說Moodle是有版權的,但是你有額外的自由。你可以自由地復制、使用或者修改Moodle,前提條件是你同意:為他人提供代碼,沒有修改或刪除原有的版權和許可,以及將相似的版權應用于衍生的作品。
圖片發自簡書App
Linux系統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件、應用程序和網絡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繼承了Unix以網絡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絡操作系統。http://www.iteedu.com/os/linux/
本文中所有圖片,文字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