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錯題本”,是2個月前從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中第一次聽聞。
這段時間,偶爾都會想是否真的有必要把工作生活中的錯題、問題記錄下來,效果是否真如她說的那么有效。
直至這周,因一件事帶來痛苦的負面情緒,懊惱錯誤是“慣犯”,才想到試一試用“人生錯題本”的方法去剖析和記錄,促使自己改正。
我把它取名為《人生錯題(問題)本》,顧名思義,分為錯題和問題兩類。
錯題頁,主要為:
1、時間、事由
2、相關事態發展(因該事情為起點而造成其他的連鎖反應,這個要記錄下來,用來觀察造成影響)
3、糾錯(錯誤分析,即此次事件中我的不足、不妥和錯誤的言行。在記錄表象錯誤的同時,深剖當時想法和心態是什么。)
4、深層糾錯(區別于上一層糾錯的“就事論事”,到了這一層級,是直指問題根源,這個很重要!不怕揭短和露丑。)
5、經驗總結(思考“深層糾錯”羅列問題的對策)
問題頁,是一時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或者是需要反復提醒自己內化于心的重要問題,寫下思考后的答案。
如“我的核心能力、個人目標應該是什么”“如何在負面情緒產生時控制而不是立即反應”等。
通過筆尖的記錄,促使我進入深度思考狀態,會觸及平時閑散思考無法發現角度。這種意義和價值真的是“不做者不知”。
至于這周,我從人生錯題、負面情緒里領悟到什么,每日一悟里已記錄一二:
1、情商,從根源上看還是思考能力的問題。我們常說情商高的人,往往TA看問題不會鉆牛角尖,善于大事化小,或者能迅速看到事情本質而非執著表面現象;或者更擅于從長遠看待事件而不會計較眼前得失……
2、不要因為一個人的某方面不足便看輕TA。人是復雜體,某方面不足不代表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好比看問題,絕不能以偏概全,否則自己也會落入自以為是、傲慢的“思維陷阱”中。
3、就算再怎么痛苦、不舍、懊悔,人都是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沒有誰必須要包容我。如果注定錯過而前行又是必須的,唯有獨立、變得更好才能贏得尊重,方能從根源上解脫“痛苦”。
4、我們總把“好情商”留給了別人,卻把壞情緒給了親近的人。
5、想學什么、做什么,不要憂慮時間不夠,人生太短,我只想好好地、有趣地過。
6、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建設,從混沌走向至簡。大道至簡,簡是優雅亦是趣味。
二、一周完成及多做的事項
1、閱讀了3本書、在看1部連續劇:
《如花在野》(讀完)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完)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三分之二)
《雍正王朝》(連續劇)+影視解讀
2、按照計劃完成了相應工作任務
3、晨起、夜跑、健身等4次。
三、未完成事項及原因
無
四、下周計劃
1、放松享受生活
2、繼續堅持每日計劃復盤
3、閱讀1本書:《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kindle隨讀
4、完成讀書筆記1篇
5、保持一周至少3次運動
6、堅持每日早起、閱讀
IMLIN小枝
2019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