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一本《現代競爭分析》,簡直就是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從那里面我了解到了波特五力、進入壁壘、垂直一體化,后來又擴展著了解了些博弈論的知識。
這些知識讓我看待一些事情上有了不同的維度。
比如為什么有的行業看著利潤超級高,但是卻沒有什么潛在進入者。
為什么諾基亞發展的好好的,突然一個蘋果就砸趴下了。
這次看《現代戰略分析》明顯要省力一些。
有很多內容是與《現代競爭分析》重復的。
畢竟提到戰略,就不能不提競爭,不能不提五力模型和博弈論。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在于,使管理者和學生獲得管理方面的概念、款家、技能,從而使其做出更好的戰略決策。
在內容方面,主要從戰略分析的基礎框架來進行講述。
什么是戰略?
戰略就是實現目標的方法,主要分為:公司和產業環境兩類要素。
也可理解為內部和外部兩類。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以“人”為例,做一個簡短的總結和說明。
一個人要有好的發展除了自身的修煉外,對外部環境的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身的部分
目標與價值觀
你要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你想賺很多的錢還是想要家庭幸福,還是其他的什么。
目標與價值觀是一致,相互配合的。
因為你的價值觀是金錢至上,所以你的目標是追求錢多多。
資源和能力
盤點你所擁有的資源,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
有形的資源可能有房子、票子、車子、顏值。
無形的資源就多了,你的人脈、你的知識、你的修養、你的幽默感。
而資源并不等同于能力。
能力是你自身擁有的,比如溝通能力、專業能力。
這些能力可能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資源,而你的一些資源可以轉化成你的能力。
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的分析主要是利用五力模型進行分析。
競爭者
在你前進在目標的路上會有各種競爭者。
你是否有競爭優勢能夠讓你脫穎而出。
我認為競爭優勢其實主要來自于自身的部分,你的資源和能力是否具有稀缺性、難復制性、差異性等等。
雖然說成本優勢可能會是另外一種。
而我將成本優勢視為你的資源的一個部分。
比如你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好,不用租房子,在競爭一個崗位的時候可以利用成本優勢。
顧客
你可以視你的公司為你的顧客,它給你付錢,希望你能提供專業的服務。
而具體給你多少錢是根據你的競爭力來的。
如果顧客有很多的候選人,它就會討價還價,也就是說它有了議價的權利。
當你的競爭力足夠強的時候,顧客的議價權利就會減弱。
寫在最后:
這本書很厚,我寫讀后感也寫的很累。
因為內容很多,我想著要挑一些比較常用的知識點做總結。
而在寫的時候卻發現重點會迷失。
也許是因為我學習的還是不夠深入吧。
畢竟很多東西都是我的想象和理解,也沒有真正的去參與過一家工作的戰略制定和評估工作。
我看這類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展一下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
在這本書里我也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在做的業務相關的內容,比如企業的知識管理、慣性流程的意義等等。
這是小婧今年看的第6本書,分享給有興趣的小伙伴。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產品路上的資深業務分析師(BA),如果想與我同行,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