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文章3:不是每一次的離別都能盼來久別重逢,但失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 ? 本故事采取雙線結構。第一條線是2011年,線索人物十七歲的孤兒莫莉出場,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怪異和敏感來自于她所處的環境。從前各種奇葩的養父母,以及目前也并不算友好的養父母,還有孤立她的同學們……于是她走起了哥特路線,為自己披上了一副盔甲。她豐富的內心活動展示了她對生活的期望和失望,連犯個事偷拿本《簡·愛》都會挑選一本最為破舊的即將被處理掉的,因為她能自主擁有的東西太少了。當然,也正是這次犯事,她被迫去做5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工作——幫一個91歲的富有老太太收拾閣樓,并引發了故事的第二條線,老太太薇薇安一生的回憶。

? ? 莫莉對于給一個老太太收拾閣樓起初沒多大的興趣,有時甚至還想,有這個時間在少教所里呆著興許也不錯。薇薇安看著莫莉每天整理出的每一件東西,這些東西是她對過去的回憶,也是對過去的一種告別。莫莉聽薇薇安講述每一段寄養的故事,慢慢的,她喜歡上了,哦不,也許這時還不是喜歡,那我應該用哪個詞呢?共鳴?嗯!總之莫莉開始接受了這個社區服務,是從心里接受了它,接受了這個有故事的老太太。相比之下,薇薇安的過去會比自己要悲慘的多。

? ?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遭遇經濟危機的英國人滿心以為美國是片凈土,那邊遍地有工作的機會和金錢,于是一批又一批的英國人傾家蕩產只為湊夠去往美國的船票。薇薇安一家便是如此,當然,薇薇安那時還不叫薇薇安,而是叫妮芙,一個在愛爾蘭當地再普通不過的名字。妮芙一家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美國后,卻發現美國并不像傳聞中那么好,工作機會微乎其微,同時囊中羞澀難以應付疾病、生存問題。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們所住的擁擠的公寓發生了火災,妮芙失去父親,兩個雙胞胎的弟弟和一個還很小的妹妹梅西,她的媽媽被送進醫院。那時薇薇安9歲,她永遠都記得她的鄰居抱著她的妹妹跟她說她已經沒有了呼吸。從那時起,她便被社會福利機構送上了一列火車,跟她在火車上的還有一些和她一樣沒有人撫養的孩子。這就是傳說中的孤兒列車。列車向前行駛,每到一站,這些孩子都會按大小排成一排,等待好心人的收養。孤兒列車上負責管理孩童的斯卡查德夫人訓起話來很兇,各種“規矩”“威脅”充斥,讓妮芙他們驚嚇不已,不過相比之下這并不算什么,他們真正恐懼的在于那些即將停靠的站點里是否有人接納他們,而妮芙的愛爾蘭血統及紅頭發為她帶來了很多“麻煩”。一直到車上只剩些不好處理的孩童時,妮芙才被一對開著家庭小作坊的夫妻當作“童工”帶回了家,并更名為多蘿西,養母對多蘿西甚是刻薄,命令其一刻不停的干活,甚至沒有送她去上學,在這里,她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讓我想起了黑人奴隸曾遭遇過的事,幸而她積極地面對,學會了一些縫補技能,也交到了一個真心對她的朋友。然而,這種安穩的日子并不長久,很快她被扣上一堆“劣跡斑斑”的事情,被第一個養母踢開。

? ? 第二戶人家孩子很多,男主人不工作靠著打獵生活,女主人成天躺在床上無所事事,多蘿西負責幫忙照看孩子,在這里,她的日子過的并不痛快,唯一令人高興的是她能上學了,并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老師拉森小姐。拉森小姐的出現,終于讓讀者從一片漆黑中看到了一點光芒。事實上也證明,當多蘿西從男主人企圖侵害她的家庭逃離出來時,拉森小姐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棲息之地,但是老師并沒有能力撫養她,最終,在拉森小姐的幫助下,多蘿西被為人善良且痛失愛子的大型超市老板夫婦收養,改名為薇薇安。過上了較為正常的生活。

? ? 如果說從此便是幸福的生活,那似乎少了點什么。91歲的薇薇安回憶,她在大學期間遇見了曾經同在“孤兒列車”上的小男孩,兩個有著相同經歷、內心創傷的人走到了一起。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男孩應征入伍,并最終命喪戰場。此時薇薇安已有身孕,傷心的薇薇安在獲知消息后艱難地生下了女兒,內心有傷的她無法面對,女兒一出生就被她送去了孤兒院。后來薇薇安與死去丈夫的戰友結婚,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幾年前丈夫去世,孤身一人,直至與莫莉相遇。

? ?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也恰恰是前半部分顛沛流離的悲慘童年,列車上的長途顛簸,由于年齡太大無人領養的困窘,遇見的一個又一個懷揣著惡意的糟糕的人。十一歲的女主這樣描述自己:“我懂的事太多,見過人們最卑劣、最絕望、最自私的一面,而這一切讓我變得小心翼翼。于是我學著偽裝,學著微笑與點頭,學著在毫無觸動時佯裝感同身受。我學習裝模作樣,裝作與眾人一般無二,即使心中早已支離破碎。”命運褪去了她應有的童真和自我,奪走了她的安全感和對人的信任,戴上虛偽的面具茍且偷生。這種境況即使到后來過上好日子時也依舊沒有好轉,總感覺她用自己循規蹈矩的表現來討好收養自己的人家,對自己的養父母恭敬得如同下屬面對領導,與身邊的朋友也格格不入,只是在極力逢迎,過得十分辛苦。所以直到遇到那個坐著同一趟列車前來的男孩,她才終于展現了真實的自己,以及找到了懂得自己處境的人。雖然最終命運也將他奪走。

? ? 小說的楔子里便寫道,”我相信世上確有魂靈,那些昔日拋下我們的故人,我這一生常覺得他們就在身邊,或觀望或見證。也許魂靈無法代替活生生的人,但我別無選擇,要不借此寬慰自己,要么轟然倒下,為失去的親故們肝腸寸斷“。

? ? 女主最終沒有轟然倒下,也沒有肝腸寸斷,她雖然被命運無情的戲弄,但是也給了命運致命的一擊,她頑強的活到了91歲。也許有人會吐槽,女主小時候受了那么多苦,怎么忍心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去孤兒院,實在是敗筆,但我認為這是對女主形象的完善,也是對人物性格矛盾性的刻畫,女主一直向我們展示的是循規蹈矩,堅韌不拔的正能量,那么一定也有命運留下的心靈陰影,有自身潛在的負能量,興許做出了讓人不理解的抉擇,但那是因為不同的命運際遇和心理環境所致。

? ? 好啦,讓我們把時光回到2011年,莫莉和薇薇安一起整理了80年來的物品,整理了她的人生故事。后來莫莉使用互聯網為薇薇安找到了曾經在她生命里留下重要痕跡的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她找到了女兒。這驗證了開篇那句話:雖然不是所有離別都能盼來重逢,但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故事的結尾便是,薇薇安拉著重孫女的手說:“好,我們該從哪里開始呢?”

? ? 讀完整本書,回蕩在記憶里的薇薇安遭遇到的各種苦難,而這些苦難總是在意想不到時降臨。也許在出發前的愿景是美好的,然而歷史的殘酷卻是讓人擁有著切膚之痛。我未曾見過孤兒,或者處境像女主一樣悲慘的人,也很少有人有像女主前后反差那么大的人生。但我所了解的人們和我所了解的人生,總有一些命運帶來的或大或小的苦難,我不會因為這本小說就否認說:“我們的痛苦與女主相比不值一提”,我認為所有令你痛苦的事情都值得尊重,雖然有些聽起來雞毛蒜皮不足道也,但是它當時為當事人帶來的內心創傷可能也不比乘坐一列孤兒列車更小,人人都有煩憂都有痛苦,而且接受痛苦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 ? 幸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從命運帶來的苦痛中走了出來,沒有轟然倒下,。也許很多東西我們別無選擇,但我們總能將最佳的面目留存心間,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努力的生活,才能在轉角處遇見更好的人和更好的人生!

C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