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會突然心慌起來,仿佛是想起家中煤氣沒關,或者出門時忘記鎖門。
我知道這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但仔細去想想,沒有不安全的理。
在這所校園里,我想要的東西,基本都有了:學習、生活、人際、……
這學期我還打破了風水輪流轉的規律,收獲了一直想要的“東西”,可以說是收獲頗豐了。
而我,最害怕的是驕傲了吧。越自卑的人,越容易驕傲。
一條經過生活觀察得到的經驗。
一條經過親身實踐得到的真理。
我嘴上一直告訴自己
“飛機最容易出事故是在降落時。”
“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步上。”
但是?
我真的相信了自己么?
我的最心底,那不受我控制的調皮的孩子,他聽我的嗎?
啊,潛意識。
那塊你發現不了,發現了也控制不了的自己。(除了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
周毅晨,你早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吧。
我看到過一個“成功學理論”,人所處的圈子可以分為三層:舒適圈(comfort zone),挑戰圈(challenge zone),未知圈(unknown zone)。
常常逼迫自己呆在挑戰圈的我,內心其實早呆在舒適圈了吧。
不然我也沒法解釋怎么會做出一些自己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
以前朋友有所拜托一定會馬上去辦的,現在竟然會去拖拉。
以前從不隨便許諾,現在隨口答應然后就忘掉。
真是把自己當something了呢。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記住一句話
“你TND的什么都不是,拎拎清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為什么這么說,
一個成功的,或者說成熟的人,就是在于他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而我,最喜歡的不就是失敗,再失敗嗎?
當年高中入學時,銅管樂隊老師那句“你們在這兒學會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這話現在聽起來笑話一樣,格外刺耳。
我的失敗,加起來都可算詛咒了。
那些早該預想到的提前計劃的事,卻因為好了傷疤忘了疼而再次揭開了傷口。
那些付出過真心的人,卻因為我的trust issue和懶惰而被我一次又一次的辜負,
“像你這樣的人,等別人跟你相處久了,發現你是這么個東西,都會離你而去。”
不是我臆想的話,我媽親口。
謝謝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了解我。
說實話,我早就厭煩了每天來來回回地微笑著打招呼了。
“反正總有一天我們會互相討厭,現在笑嘻嘻的有什么用。”
之前和同學開玩笑說的“一個人病死了沒人知道”,我真覺得就快要實現了呢。
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事實。
咬著牙忍者淚水接受這點挺難的,但還好我在盡力做到。
每每和人相處,我都在思考
“為什么大家都這么美好,為什么我卻如此?”
充足的信任,無話不談的每天,三五人的小圈子。
說走就走的旅行,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自信的談吐笑容。
哪怕是一件合身稱心的新衣服,每天去健身鍛煉,午后的熱茶、陽光、好書。
萬萬件,心心念念,盡在眼前,無所企及。
一切切,多么讓人羨慕。
一無所有的我,無時無刻不想著找個地縫鉆進去。
躲開這些美好,不讓自己的存在玷污了這張美妙的畫卷。
想做點什么,猛然間一個式子竄到眼前:
“自由=能力-欲望”
所以只能自縛手腳,蹣跚前行,放棄所有自由。
當然不會嫉妒,也不會憤世嫉俗。
因為能力欲望是改變不了的東西,對此抱有情緒,只會影響我對于這人性美好的欣賞。
情緒不是個好東西,影響判斷,遮蓋理性,我總是盡量把它拋下。
早習慣于生活給什么,先吞下,然后再去嘗,好不好吃,有沒有毒。
而不是僅僅看到外表就去拼命抗拒它。
“生活是相處的藝術,而生存才是斗爭。”
也許我分不清生存和生活的區別?
也許我是生存的斗士?
也許我是生活的愚氓?
也許是我早已失去愛的能力?
也許愛就不應該是我這種人該有的東西?
活著,最不易的就是活著本身,就像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
在雨中大口喘著氣,卻依然像有橡皮堵在那兒。
仿佛看見了頒獎臺上,大家的掌聲中,遞給我的是一把利刃,抑或是一尺白練。
邊流著淚邊傻笑:“雨聲真美啊!”
占用了這么多優質資源,卻老是給大家添麻煩。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