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嬴政,嗯,嬴姓趙氏的嬴,和我在趙國做質子沒啥關系,和我媽叫趙姬也沒啥直接關系,咱秦國和趙國同出一脈,先祖伯益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后人飛廉生了兩兒子,一個叫季勝成了趙國先祖,一個叫惡來成了秦國先祖,雖然是有點極其遙遠的血緣關系吧,但是現在白起將軍長平一戰坑殺了四十萬趙國人,是個秦人在趙國出門那都是作死,何況我還是秦國的質子呀。
不敢出門,瑟瑟發抖,好吧,主要是天氣太冷了,衣服又沒給點厚實的,和我媽名義上是趙國的客人,實際上那是比窮苦百姓還窮,咱老秦人窮怕了,真的,比真心還真,好在我媽還是有點遠見,雖然我也下河捕魚捉蝦,但是書讀的還是可以的,憑借這點智商還是可以在一群熊孩子中稱霸的。在一群熊孩子中認識了個叫燕丹的,人還不錯就是不太愛說話,不過他是燕國來的質子咱兩處境差不多,關系處的還挺好的,本來嘛就是小打小鬧,萬萬沒想到啊,日后瓜葛不斷。
我出生后印象中只有我和我媽,對于我媽說的秦國的父親沒啥概念,但有時候也還想他,他應該長的好看然后很聰明,因為我媽長的好看,人也聰明,繼承我媽的基因,每天和她斗智斗勇,然而我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多數是她妥協了,這點在后來和她決裂的時候也證明了。
公元前249年的某一天,在這普通的一天我穿著普通的鞋走在普通的街,突然間我變的不普通了,看著面前陌生而整齊的隊伍,我有點懵,但是我媽特別開心,對著眼見這個叫呂不韋的叔叔眼里冒星星,咱兩是要回秦國去了,可以見到我爸異人了這點還是讓我也挺開心的。
然而,從這一天起,我的人生發生了巨變,從那之后,捕魚捉蝦的安穩與樸素就像是我做的一個夢,而面對風起云涌的朝堂才應該是我原本的生活。
我還沒有見到秦國的繁華,路上就讓人截殺了幾次,好在呂不韋叔叔有先見之明,這點我還是挺佩服他的,一路上也跟他學習了很多知識,比如現在我回秦國都是悄悄地,因為有個華陽夫人想殺我,比如我回去了應該乖乖的,因為有個弟弟叫成蛟比我有勢力多了,比如曾爺爺秦昭襄王剛去世然而我爺爺秦孝文王才繼位了三天也去世了,所以我爸才剛當上了君主,所以我回家其實要先去參加葬禮,唉,其實有點不吉利,沒啥感情還是要去哭上一回,要是我爸不開心我還見不到他了,弱小可憐又無助。
機智如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哭喪,情真意切,讓各種宗族子弟對我刮目相看,嗯,童年稱霸的經歷告訴我,這個時候一定要穩,如愿以償,我看到了我爸,和我想象的不一樣,一副頹喪的樣子,但畢竟是我親爸,還是喜歡他的,雖然在我心里,沒有呂不韋叔叔那么有才華,誰知道,一語成讖。沒過多久,我爸就病逝了,還來不及傷心呢,我就得考慮怎樣保住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246年,在各種勢力的博弈下,借助于呂不韋的扶持,十三歲的我當上了君王,很多人稱我君上,但是在閑言碎語間我聽到了我媽和呂不韋叔叔的流言,說的就跟真的似的,來不及處理這些流言,我就要上戰場了。我弟成蛟不死心先是派樊於期來殺我,后來又擁兵自立與我對峙,沒辦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嘛,誰還不會打仗似的,我在拜訪了一眾軍師大臣之后,立刻決定御駕親征,那肯定就是我嬴了嘛。
呂不韋叔叔可喜歡我了,聽說他門客三千還在寫呂氏春秋,雖然他天天都教我新的知識,可你喜歡我你也不能讓我叫你仲父吧,畢竟我可是個君主哎,有點過分了哦,和我媽的緋聞還越傳越多了,更讓人不開心。哦,我媽,還久都沒見過她了,好吧,她竟然養男寵,宣太后也養過,那就算了,她男寵竟然自稱我的假父,真是不知好歹。什么!我媽竟然要立和男寵的孩子當君主,實在是太過分了,竟然在我弱冠之禮上說這樣的話,嫪毐區區一個男寵竟然敢逼宮,一怒之下,我殺了他,也摔死了那兩個嬰兒,切斷了和我媽的感情,流放了呂不韋,后來聽聞呂不韋也自殺了,也明白了怎么回事,大概從此刻起對喜歡爭權奪力又水性楊花的女人生了厭惡之心,就算大臣再怎么逼迫還是不想立后啊。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局勢總是變幻的,不變的是問鼎中原的心,雖然我十三歲繼位,如今二十二歲啦,卻也深知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宏圖大志,立志從一個邊塞夷國到一個萬人朝拜的帝國,昔日孝公一道求賢令無數志士向秦地涌來,如今李斯的《諫逐客書》所言還是有道理的,可惜未曾見過百家爭鳴之象,儒墨道法陰陽雜,名兵縱橫小說家,能適應亂世生存的卻只有法家學說,只有改革國富民強,可惜未曾與聲名在外的韓非子好好相談,他便病逝了。好在有從小玩到大的蒙恬,雖然這人大大咧咧的,用兵布陣指哪打哪的軍事才華不容小看,還有他哥哥蒙毅啊,心思縝密處事周到,內事全交給他倍兒放心。還有左右丞相王綰和李斯、尉繚啦,還有常勝將軍王翦和他家人王賁、王離啦,還有李信啦、章邯啦,還有冶煉鋼鐵的大富婆寡婦清,還有離間不成反到為我修了水渠的鄭國,我大秦還是人才濟濟,加上遠交近攻的策略,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萬萬沒想到,燕丹又來做質子了,這次是在我家,多年沒見他仍然瘦的可憐,可能是燕國地處北方常年大雪給凍的吧,像我在秦國雖然黃土多呀沙子多點但是格外健康,更沒想到的是他包庇曾經刺殺我的樊於期,還各種要求對燕國和解,那能怎么辦,當然是原諒他啦,出于好朋友的關系嘛放他回去了,更沒有想到的是他花重金請刺客荊軻殺我,這個真是讓人難過,荊軻到是一戰成名了,他的故國燕國也沒有了,真是遺憾,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對戰六國的途中,我還是勤勤懇懇的,熬夜苦讀,立志做一個好的君主,規劃了各種制度,時而不時與人探討,畢竟一個人知識有限,雖然好多人罵我專制,對啦,雖然我沒有立后,但是韓國滅亡的那天,我的第十八個孩子,胡亥出生了,特別喜慶啦,值得開心的是長子扶蘇還是很有我的風范的,有才華,就是性格軟弱點。
公元前221年,最后一個齊國滅掉了,從那日起,我便被稱之為秦始皇,三皇五帝也不曾面對我眼前這樣一個盛大的才完成統一的國家,為了方便交流我統一了文字,為了方便商品的買賣我統一了度量衡,為了方便運輸與管理,我派人修了馳道設計了郡縣制,為了邊境安穩,我派人移民修長城。我做了好多好多來完成我理想中的帝國,曾經幾代人的夢想在我眼前,突然有些不真實。
或許一個人高處不勝寒吧,我開始害怕,和我媽在趙國受人欺凌時沒有過,和我弟成蛟打仗是沒有過,和呂不韋抗爭是沒有過,和嫪毐及嬰兒的尸體相對時沒有過,和燕丹決裂時亦沒有過,突如其來的害怕讓我難以安睡,所以我開始努力的尋求安全感。
我害怕六國余孽不息留有后患,所以修長城修阿房宮大量動用人力來消耗他們。我害怕帝國根基未穩我卻先行而去,所以派徐福出海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靈藥。我害怕邊遠之地六國貴族集聚,所以我數次東巡以震天下之聞。
也許是人年歲到了,也許是過度的憂懼讓我失了平衡之心,尋求長生一事,并無多大希冀,卻因此而查出術士與儒生勾結而貪污腐敗,數目之大,人數之多,如此,我大抵失了理智,焚書坑儒,銷毀百家書籍以求統攝民智,坑殺貪污儒生以平心中怒火。
也許人總會犯一些錯誤,有時候甚至是懊悔終生的,有人謠傳說天降隕石刻寫“亡秦者胡,始皇帝死而地分”,有人謠傳說我在泰山祈福所丟入江水的玉石又浮現于水面,種種謠言,可我卻相信了,因而將替儒生說話的扶蘇派去協助蒙恬在邊疆守長城,遺憾的是,我從未再見過他們了。
沙丘平臺,我知道我生病了但卻不知病的如此之重,雙眼沉重的我,開始做一個漫長的夢。
歷五百五十年,秦德獵獵,秦風昭昭,六世遺愿,獨我一人能見。一國對六國,王道、兵道、霸道,穆公憑一己之力獨霸中原,孝公力壓群臣執意改革,武王舉鼎以攬天下之心,惠文王承前啟后滅蜀敗楚,昭襄王騙楚入秦而不損一兵一卒,而我吞并六國天下歸一,終是得成所愿。英雄怎會在臥塌之上長睡,大秦的明月,于每一戶人家的窗臺,朗照之。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血不留干,誓不生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有人說我,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有人說我,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有人說我,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我是誰呢?
在趙國求生,在秦國求機遇,在六國中求霸業,在俗世間求長生的,一個俗人罷了。
我夢見了一條龍,從盤古開天地時而來,往人聲鼎沸民心所向之處而去,我問它,我的朝代如何?它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時代變換總有人會照顧這片土地,而我也是唯一一個始皇帝。
從此世間不再有我,卻也無處不是我,無人會遺忘我。
本文正在參加“穿越歷史長河,你想去哪里”,歡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