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在當代社會的認識意義之我見

引入:提到中國傳統音樂,多數人首先冒出的基本概念便是民族樂器與山歌。事實上,這個概念籠統且不全面,不能很好地詮釋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涵。提到中國傳統音樂,爲了更好地瞭解它在當代社會的意義與價值,則要從它的歷史說起。

一, 歷史上的中國傳統音樂

相傳,樂器的發明者是伏羲和女媧,但是關于這一點,本人并未找到詳細的歷史記載。另一種說法是音樂起源于神農,神農不僅嘗百草,還發明了五弦琴。但是,關于中國傳統音樂起源較詳細且久遠的記載來自《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焙笕藢ⅰ耙簟焙汀皹贰睖喎Q為“音樂”,專指用有規劃有條理的樂音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狀與生活的一種藝術。而它在幾千年的發展當中,衍生了許多不同的種類及內涵。

中國傳統音樂種類豐富多樣,如民歌、說唱音樂、歌舞音樂、戲曲、器樂曲等等。這些傳統音樂都歷史悠久,種類豐富。僅以民歌為例,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們試圖征服自然的時代,而到春秋時期已然發展到有一定規模。由于民歌貼近生活,因而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如,漢代有樂府民歌,南宋產生了許多諷刺統治階級的民歌。民歌的種類豐富,按形式和作用可分為勞動歌、禮儀歌、時政歌、生活歌等,按地域又可劃分為客家民歌、云南民歌、陜北民歌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音樂一同構成了摧殘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二,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階段討論。下面,個人將對每個階段進行大致的歸納,并分析成因,總結自己對此的認識。

第一階段,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的文化是我國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份。這一時期的中國率先進入封建社會,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于是在音樂方面,雅樂興盛,多種樂器陸續產生,編鐘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音樂美學及律制理論初步確立,民歌也在這時候出現,《詩經》中的《國風》便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民歌選集。同時,《楚歌》等也標緻著俗樂的完善與繁榮,所有這些,都為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漢唐時期。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經歷了漢、魏晉、南北朝的起承轉合,尤其是魏晉時期,較為開放的民風、文人雅客的出現大大促進了傳統音樂的發展。如,竹林七賢中的阮籍,也在音樂上頗有造詣,相傳琴曲《酒狂》是阮籍感懷之作,節拍跳躍、顛倒,非常細緻地反映了當時的文人狂放不羈的形象。到了唐代,由于國力強盛,外來的多元文化不斷涌現,使得音樂領域愈加豐富多彩。據樂府等有關古籍記載,這個時期的北方和南方民歌都有蓬勃的發展;而西域、北歐的音樂滲透進來,使得中國音樂又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和新樂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為《霓裳羽衣》,可以看作是唐代音樂繁榮的一個縮影。

第三階段,宋元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個人認為,傳統的音樂文化在此時受到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推動。元曲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不僅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也出現了對白等通俗內容,使這一時期的音樂發展自成一派。和現代音樂相比,這一時期的古典音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中國傳統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第四階段,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今。這一時期的中國早已打破閉關鎖國的局面,客觀上接受了許多外來事物的影響,音樂文化方面也不例外。外國音樂文化的融入,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觀念產生了變化,促進了現代音樂的形成與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美學和特色依然保存完好,同時增加了不少于時代相符的內容。更進一步地為中國音樂增添了色彩。

小結:音樂文化是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革而發展的。多數音樂作品極具時代烙印,并且反映地域文化的特色。因此,除卻藝術欣賞價值之外,它還具有和《史記》等文獻類似的歷史意義。

三, 中國傳統音樂在當今社會的認識價值和意義

從上面所敘述的傳統音樂發展階段可以瞭解到,中國的傳統音樂一方面保持著濃厚的傳統特色,另一方面也在與時俱進,反映了不同時代下的不同風貌。那麼,它在當今社會的認識價值和意義呢?

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 文化傳承的價值。從對傳統音樂發展階段的論述可以看到,音樂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如,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最主要的一個體系。因此,此時雅樂興盛,音樂和禮教緊密結合,這一點在“禮樂”一詞上充分地得到了體現。由此可以看出,從一時期的音樂便能反映當時的文化背景,表明音樂在記錄歷史文化上功不可沒,為當今的社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2, 作品自身的商業價值。如今,時代不斷趨向于全球化、商品化,而中國傳統音樂有許多經典作品,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認識瞭解傳統音樂也可帶來商業價值。如,一些商業活動的宣傳片常會才用古典音樂或民歌作點綴,以增加其商業價值。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濃厚的商業氛圍渲染下,傳統音樂可能逐漸失其本真,如何使傳統音樂的“傳統”保存完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 具有促進中外交流的意義。常言道“音樂無國界”,因為音樂表現出的喜怒哀樂和文化背景是非常直觀的,只要有領悟能力的人,便能從旋律和節奏中瞭解音樂描繪的氛圍。然而僅僅如此是不夠的。音樂反映的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下的文化內涵,因而遇到不同的文化圈子,交流便成了一種必要。中國傳統音樂有助于向外國暫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如,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歌舞便充滿了中國傳統元素,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和精神,更好地促進了中外交流。

4, 使現代社會充滿人文氣息。中國傳統音樂著重于情感流露與人格塑造的相輔相成,使音樂成為個人和群體“人文化”的重要措施和門路。中國傳統音樂以和為美,并追求意境和氣韻之美,這在現今的社會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現今社會,大力倡導對傳統音樂的審美,可以培養新一代年輕人高尚的情操,接受傳統音樂旋律、音質的美的感化,以在浮躁的社會中實現心靈上的平和安寧。因此,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深刻的人文和時代意義.

四, 當代青年應該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在全球化時代所扮演的角色

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化的發展是世界各地連為一體,給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會;然而另一方面,全球化充斥了過多的現代元素,使得傳統的文化受到了衝擊。因此,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在全球化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便成了一個重要的議題。

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有沖突、融合等多種現象的出現。全球化趨勢具有必然性,當我們與全球化息息相關的時候,矛盾便必然存在,所以,傳統音樂應當立足于國際化的背景,與世界多種文化形態進行交流。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傳統音樂扮演的角色應當是:獨立,但不孤立。傳統文化和全球化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調和。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完善自身特色,區別于其他類型的音樂;另一方面也應主動地成為全球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

同時,傳統音樂置身于全球化進程其中,應當處理好獨立與融合二者之間的關系。

如今的社會,音樂依然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個人認為,目前的傳統音樂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發展的并不夠好。上文提到,中國傳統音樂種類豐富多樣,如民歌、說唱音樂、歌舞音樂、戲曲、器樂曲等等。其成因與生產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如勞動號子便是勞動人民在勞作過程中有感而發形成的。但在全球化的社會中,生活方式依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生活方式與我們漸行漸遠,而在傳統生活背景下衍生的音樂,便也逐漸與我們的生活脫節。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傳統音樂雖然被相當一部份人重視,但是始終沒有廣泛為人(尤其是城市人)熟知。這一過程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個人認為,一方面要注重保護傳統音樂,對其精華部份要像古董一樣保護;另一方面也要順應當下的社會環境,為傳統音樂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進行更好的發展演變。

總結:

中國傳統音樂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雖然在全球化的沖擊下,當今社會現狀和傳統音樂反映的社會現實相去甚遠,但是,傳統音樂在當今社會依然意義深遠。有一句話說得好: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在當代社會,使中國傳統音樂得到繼承與發展,充分發揮其歷史和人文價值,提升對人們智慧的啟迪,是文化工作者及廣大群眾都需要重視并為之努力的一件事情。

阿呸姑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是悅跑圈打卡跑步第十天,雖然不是每天堅持去跑步,但三月份到今天3.16號為止,有十天去跑步了,這也是堅持的一部...
    LListen閱讀 120評論 0 0
  • 給27歲的你
    麥子dee5閱讀 288評論 0 2
  • 晚上帶森來到創客大街,想讓他感受下現代科技的魅力,走進蒜泥空間一眼就看見了齊天大圣,孫大圣果然有神通,小家伙的眼睛...
    班篤閱讀 281評論 0 0
  • 由于新接班級,所以對于班級管理上也存在很多問題,據班上學生反映,在上副科課時,很多同學在下面講話,很影響課堂紀律,...
    SHE林閱讀 23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