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話短說。
我的思路:
1、整理資料,分類
2、分析經典理論
3、確定模式和框架、內容
4、寫(分工合作)
第一次:表達每個人對課程的想象和預期,部署第二次的安排。一個出發點是鋼琴教學,一個出發點是兒童心靈成長,一個出發點是傳統音樂的母語教學。
第二次:優律詩美的介紹、陳蓉對奧爾夫的介紹、戈登的音樂教育理論介紹,確定戈登為寫作思路,幾大教學法為教學手段,繼續整理資料。希望找到戈登教程,學習,消化,能兼容中西方音樂體系。
又發現一本合適的教程參考,戈登等人的中譯本《音樂游戲》。只可惜年齡段偏低。
計劃錄音播出其中一些文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許多大學和研究所的神經生理學家、兒科醫生、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在孕期和嬰幼兒時期,存在著一些神經 突觸快速建立聯結的關鍵期。
他們認為,認知發生在腦部的外層,即皮層中。皮層由神經原組成,而神經原由軸突和樹 突聯結起來。
大自然賦予兒童超出所需的大量腦細胞,用于在孕期和幼兒時期建立這些聯結。
但如果在這些關鍵時期這 些細胞沒有被用作此途,那么它們就永遠地失掉了。
結果, 兒童學習的可能高峰期就消失了。例如,在1960年發現,如果給剛出生的小貓的一只眼睛戴上眼罩,過幾個星期后再去除,那么小貓的這只眼睛會 終生失明。
研究人員想說明的是,如果腦細胞沒有在適當的 時候被用來建立與各種感官相對應的神經突觸聯結,這些腦細胞就會轉而加強其他感官,而被忽略的感官終生都得不到 充分的發展。
因此,如果一個幼兒沒有機會發展音樂的聽覺字匯,那么本來可以用來發展聽覺的腦細胞,在最好的情況 下,也只是被用來發展其他的感官,比如視覺,結果以犧牲聽覺為代價,視覺得到了加強。
以后的一生當中,任何補償 式的教育都不會完全彌補這種缺憾了。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學校,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然而,與引導兒童發展音樂能力相比,絕大多數父母都更善于引導孩子發展語言和數學能力。
其實,并不一定是家長們音樂性向低。
而是因為大多數父母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 過音樂學習和理解方面的指導。
因此,他們或是不知不覺地、或是不情愿地落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對嬰幼兒音樂教育了解較多的專業音樂教師來對孩子進行非 正式指導,使他們喜歡音樂,逐漸能夠聽想音樂。
音樂對人類有獨特作用,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對人 類發展和生存具有和語言一樣的基本意義。
通過音樂,兒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也了解生活本身。
最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兒童可以更好地發展和保持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果孩子們每天都用各種方式接觸音樂,他們就更能理解音樂。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學會欣賞、傾聽和參與他們喜愛的音樂 也 正是通過這樣的認識,生活才變得更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