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代表作,在國內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幾乎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它講述了身為盲聾人的海倫是怎樣在老師沙利文的幫助下用她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重重困難,最終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進入了哈佛大學,還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海倫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要珍惜現下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后悔;同時也向我們證明了她是個盲聾啞人,同樣堅持學習、獲得學位,而我是個四肢健全的人,更沒有理由輕言說放棄。
除此之外,當我在真正讀完這部書的時候,除了海倫取得的驚人成就令我驚嘆之余,我也試圖思考:如果在接下來的某個日子,我會因為一些原因而失去了我的眼睛和聽力,那我真的可以做到像海倫一樣堅強、勇敢嗎?再也看不見親人熟悉的面孔;再也無法獨自走過一條馬路;再也聽不見任何或細小或喧鬧的聲音;世界里只有無聲和黑暗。
我想我可能做不到。也許就是因為我沒有那么堅強,所以在讀完這部作品以后,我開始思考著怎樣才能盡可能避免讓這些苦難發生在一個不那么堅強的我身上。
讓苦難永遠的遠離我。聽起來很難嗎?實際上苦難從來不是憑空產生的。舉一個例子,2015年我國因患胃癌而死亡的人數是498000人,經過調查引起發病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習慣。它和長期食用腌酸菜、咸魚、咸肉及煙熏食物有密切關系。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大家難道真的不知道熬夜、暴飲暴食、過量飲酒的危害嗎?當然不是的,讓人們明知是陷阱還依然一步一步深入其中的就是我所說的——短期危害。
短期危害的效果往往不大明顯,我們不會因為吃掉一顆糖就即刻生出蛀牙;不會因為一次的過量飲食而體重大增,不會因為少睡了一個晚上就頭發掉光。然而,正是這種“不明顯的效果”導致我們時常忘記了短期危害的另一面,也就是與它相對的長期危害。當不良的習慣日積月累起來,待到其量變成為質變的那一天,結果往往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網上,類似于長期盯電腦、手機,沉迷游戲導致眼角膜脫落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在讀完海倫凱勒這部書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你認為你做不到想海倫一樣樂觀堅強、且生活富裕的話,那就請你保護好自己。
既然提到了短期危害,在這里我還想引入另外一個詞——短期收益。
就如同短期危害一樣,它往往因為沒有產生當下的現實收益而被大家忽略。今天多學半小時并不能讓我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取得大幅度的進步;今天鍛煉半小時也沒有讓我的身體更健康。
因為沒有及時的回報和收益,致使能夠長久堅持某種活動的人不在多數。我在朋友圈中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一年多前開始寫文章輸出,大約每周輸出3篇文章。現在他在各個媒體平臺的粉絲數加在一起已經超過3萬,開始準備自己的課程了。而我,還是原來那樣,別人都在通向成功,好像只有我停在原地。我問我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回答:其實不需要文章,一句話就夠了。因為別人在“做”,而你在“看”。
是否在某個假期結束的時候,我也曾給自己羅列出20幾條的新學期要求,而一個學期以后,當初的計劃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能夠堅持沒有短期回報的努力是不容易的,就像堅持一段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感情。如果一個女孩來問我這樣的感情還要不要繼續下去,我會告訴她放棄吧,那個人根本不愛你;如果一個正在努力卻沒有看見成效的人來問我,我會告訴他:等到下個春天來臨,你會看見夏日里頂著烈日的你、秋風中瑟瑟發抖的你、雪地中迷茫的你以及現在的春暖花開、陽光燦爛的你。
最后回到海倫?凱勒這本書上來,我希望每個人在讀過這篇文以后都能問自己一個問題:當苦難來臨時,你是否有勇氣像海倫一樣美麗地活下去。如果你的答案和我一樣,那么我請你保護好自己。如果你此時正在努力,我希望你堅持下去,不用執著于當下,將目光投向遠方,趁此時年華尚早,波瀾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