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不鄙

最近看散文,看了很多汪曾祺先生談吃的文章,談得有回甘,那個感覺就好像自己也跟著一道吃過一樣。想必只有真正的懂行吃貨才寫的出。

他的《肉食者不鄙》,專門談吃肉的,從字面意思上看大概可以理解為吃肉的不俗氣。吃肉也能變著法,揚州的獅子頭、鎮江的肴蹄、蘇州的腐乳肉、東坡肉、上海的腌篤鮮,紹興的梅干菜扣肉、寧波的黃魚鲞燒肉、金華火腿、宣武火腿、湖南臘肉、四川夾沙肉、東北的白肉火鍋、廣東的烤乳豬...讓人不禁感嘆,老先生吃肉也能吃出個全中國來。

對于他筆下的那些肉,我吃過一些,家鄉的腌篤鮮自然吃過。這道名氣很響的菜,因為我對鮮肉無感,在我看來它除了咸,并無什么可取之處。我更愛上海本幫一道別致的冷菜,糖醋小排,第一口酸酸甜甜,咬下去盡是肉的香味。油炸豬排已經是全國各地的美食,不過名字一樣,味道還是有些差異的,我們這里的炸豬排呈五指狀,是先切割然后再蘸濕面粉后油炸的,用的也只是面粉糊,沒有面包糠。剛炸出爐的豬排撒上一些胡椒粉,簡直美味極了。口感沒有面包糠的酥脆,更多了炸面粉糊的香和胡椒粉的鮮。

獅子頭是我的一大愛,但上海的獅子頭和揚州的不太一樣,名兒也不一樣,我們稱之為肉圓,沒那么文藝,但形象。肉圓是油炸的,過后用醬油、鹽等調味料提味,再用芡汁收一下,肉圓上就有一層弄弄的醬汁了,光看著就很誘人。

紹興的梅干菜扣肉是吃過的,絕對是下飯菜,可以多吃好多飯。

讓蘇東坡吃得做起打油詩的:“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俗與不瘦,除非天天筍燒肉。”那個筍燒肉,是我們過年的常備菜肴,但因為每次都要煮一大鍋,吃上半個月,想起來也是有點頭大。不知道蘇東坡是不是真的能天天吃它。感覺留有半點念想,才能日日思念,夜夜味,真的天天吃,怎么著也會生厭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