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宜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熊珍琴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是我所讀的學校的校訓,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將繼續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這是熊珍琴老師最為真實的心聲。
個人簡介:熊珍琴,女,博士后,教授,宜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宜春學院優秀主講教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投資,在《亞太經濟》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持與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廳級科研項目9項;2014年、2017年分別主持榮獲江西省第十四、十五批教學成果二等獎,2015年主持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際貿易》;2011年、2013年獲宜春市社科優秀論文二等獎。
科研無捷徑 專心價最高
熊珍琴教授著迷于認識、理解科學,并為科學奧秘提供自洽性解釋的學科?!叭绻S便問一個人:貿易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可能都會是一個字‘錢’。但是如果進一步問:‘貿易是怎樣的事物’時,恐怕能夠說清楚的人就不多了?!毙芙淌谡J為,貿易雖然是舊事物,但卻是一個新概念,傳統的認識和理解對它已經不夠用了,需要探索新思想、新途徑、新方法。
熊教授堅信,興趣讓人能夠堅持,它是實現夢想的偉大驅動力。大學時,熊珍琴攻讀的是史學專業,但考慮到就業問題和興趣使然,她輔修了現代會計,開啟了她的科研之旅。但追逐夢想的航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熊教授遇到的第一個大風浪就是博士選題了,“博士選題需要自己確定,博導要求我要有新意,要創新。當時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創新,非常痛苦,同時還要趕著幫導師做課題,有一段時間脖子僵硬得無法轉動。但這個坎過去了,就撥開云霧見天明?!笨蒲新飞希卸嗌偻纯嗑陀卸嗌倏裣?。
“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毙芙淌谡侨绱?。她從學界習以為常的經濟定義入手,進行反思,于2010年發表論文《經濟全球化下我國零售業應對跨國零售巨頭的策略選擇》,提出自己對新形勢下的幾點認識。2007年以來,主持與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級科研項目8項。對于榮譽,熊教授并沒有放在心上,她追求的是學術思想上的認同。她表示,“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各種獎項只是對我這些年科研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是我前進的動力,它不斷督促我要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要更加努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在科研上?!?
熊教授在談到科研與社會的關系時認為,應以科學家的態度來分析自然、生活,因為“科學探索置于生活之中”,做科研的人就應該更多地與社會接觸。除去教師這個職業,熊珍琴還是宜春市人大常委,宜春市特約審理員,九三學社宜春市副主委,九三學社宜春學院主委,參與社會活動比較多,她經常義務去做一些科普、科研交流活動,也在這些社會活動中得到科研的靈感。? ?
教學無止境 教與學相長
在教學方面,熊教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回憶道:“我的科研啟蒙人是我在北京師范大學的碩導趙春明教授,他課講得非常風趣幽默,我當初就想成為像他那樣用學識征服學生的老師?!薄皩W為人師 行為世范”是熊教授所讀的學校的校訓,這也成為了她教書育人的準則?!霸谖铱磥恚畬W為人師’是說:一個人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可以做個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行為世范’則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成為社會中的楷模。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處處為學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p>
在談到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時,熊教授認為教學與科研二者都很重要,“教學推動科研,科研提升教學,教與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就是古語所說的‘教學相長’。”對于高校老師來說,把握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不論對老師個人發展,還是對學校發展,以及對社會發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蛟S很多教師會覺得教學與科研是有沖突的,但是在熊教授看來,教學與科研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彼愿哔|量的教學將會有效推動教師的科研工作。教師要上好課,絕不能局限于課程知識之內,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寬闊的眼界,這將有助于拓寬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領域。
從教23年來,不管上過幾輪的課,上課前一晚熊教授都要準備和整理講義,帶著最質樸的教學情懷,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點燃了一屆又一屆學子的學習熱情。由于事情比較多,熊教授會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教學的問題在工作時間解決好,晚上回家搞科研,因為科研花費得時間多,她幾乎沒有在晚上十二點前睡過覺。熊教授不斷在教學的基礎上開辟科研的新領地,積極尋求與自己專業研究相近的課程,找到教學與科研的相交之處。
就業無朝昔 實踐出真知
作為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副院長,熊院長將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大學生輸送到社會。她也親自指導過兩屆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的比賽,用最親近的形象和同學們相處,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尋找問題,深入地了解現代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姿態。對現在在讀大學生,熊院長談到了自己看法,她表示現在的大學生其實面臨的壓力十分地大,有來自就業,也有來自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畢業后的未來發展,所以學生應該學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良好的規劃,使之成為自己以后發展道路上的動力。
在談到良好的大學生涯規劃時,熊院長分享了自身做科研的經歷,“做科研貴在堅持,要持之以恒,不放棄,這就需要做好良好的規劃。我會每年定一個小目標,堅持完成,假以時日,積累到一定時間,就有不錯的結果。一旦松懈下來不想做,下滑就非常大。完成了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大獎勵,這樣就有新的動力。實際上真正的按照自己的規劃寫好了一篇文章或做好了一個項目,那種滿足感就能激勵自己去實現下一個目標。所以,做大學規劃也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分成無數個小目標,然后一步一步實現?!毙茉洪L又結合經濟與管理學院自身專業的特性說道,“經管院的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愿意大學畢業就踏上工作崗位,也有一部分同學打算考研或考公務員,對于這些同學,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規劃,規劃制定好之后就按著計劃走,千萬不要三心二意,不要因為一些子目標從而干擾到整個規劃的進行,現在有很多同學在準備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時候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放棄了考公務員或考研,跟隨大流找工作,到最后卻是“竹籃打水”,這種“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況在學校是屢見不鮮,所以,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咬牙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記者后記:教學中的她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工作中的她是一個平易近人的領導,生活中的她依舊活力四射,健康陽光。通過和熊教授的交流和相處中,我們懂得了時間合理規劃和分配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沒有擠不出的時間,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的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熊教授用她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許多時候打敗我們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所以,遇事不要怕,要敢于直面挑戰,迎難而上。
(學生記者 張黎明 周楊 謝蘇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