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關中燜飯在農村才能吃到,如今恐怕也是少有鮮聞。大致有兩種,紅豆燜飯自然是用紅豆和大米做的,菜悶飯就是各種蔬菜和大米燜熟。
紅豆燜飯原料和蒸飯差不多,但是沒有蒸飯那么彪悍的儀式感。在比例上減少了糯米的軟糯,在程序上去掉了肉湯的滋潤。祛了油膩后的桂花球大米,更清香彈牙,入口反而更清爽了許多,散發著紅豆和大米的自然清香。
菜燜飯一般采用時蔬,豆腐,洋芋,紅薯,白菜,紅蘿卜,這些菜時常都會用。那些辛味重,染顏色的蔬菜除外,會影響色香味,智慧的媽媽們,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了香噴噴的經驗。蔬菜的自然香味和米香能充分融合,既不影響口感,還能發散各自的顏色和味道。
紅豆在《本草綱目》的正式名稱為“赤小豆”, 氣味甘、酸、平、無毒,有化濕補脾之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比較適合。清心養神、健脾益腎,還能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及消暑、解熱毒、健胃等多種用途。
現在北方正值三九寒天,冰天雪地,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寒冷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冬天食補以御寒為主,也防止寒濕留滯體內,宜吃大米紅豆飯。糯米固腎氣、補脾肺虛寒;紅小豆祛濕氣、補心脾、強健筋骨。二者結合,不管是療效還是口感,都是美輪美奐,贊不絕口。
小時候,家鄉盛產水稻,有糯米和大米,其中桂花球大米尤為著名。陜西籍演員郭達在某年春晚《換大米》的小品,就是西安那些年常見的場景,大米自然是桂花球大米和圓糯米。現在偶爾還是會有大哥如郭達一般,推著二八大桿的自行車或者電動車,再小區里呼喊那一聲聲親切的:“換大米”,當然也會有叔叔阿姨出來詢問價格購買。
小時候家鄉因為灃水的滋潤 ,稻荷飄香,吃米飯再常見不過了,不過我們稱撈飯。和我一起從小玩到大的堂姐瑞嫁到了鄰村,在灃河畔還有幾分水田,去他家的時候,有時候還用這種原始古老的做法,延續著桂花球的清香彈牙。
撈飯需提前泡好米,一口黑黝黝的大鐵鍋,再過去是全家吃飯的主要家當。鍋里添水,灶下進柴,幾把火,鍋邊就冒了騰騰的熱氣籠罩著整個廚房。水開后,下入大米悶煮,不過要用大勺不停的來回攪動,以防糊底。大概三五分鐘,米湯白了,米芯也展開了,用灶濾(箅子)撈出控干米湯,放在鋪了籠布的籠蓖上,直接開始用米湯小火蒸,滿院子都飄了米飯的清香,15-20分鐘就熟了。
鍋底還有香濃如牛奶般的米湯油,好喝賽過瓊漿玉液,營養都在這一碗湯里了,米飯也更筋道。
如今的電飯鍋,水和米按比例放鍋里,插上電源,按下煮飯鍵就不用在操心了。雖然少了很多程序,卻吃不出柴火的儀式感,所以姐夫說不能瞎了自家種的桂花球好米,是用傳統方法做的撈飯不但有柴火的香味,而且還有黏香的米湯喝,一舉兩得。
吃米飯當然費菜費油,八十年代農村的日子也就是夠溫飽。夏天辣子一道菜,野菜拌成涼菜也是美味佳肴,還有媽媽酸爽的漿水菜,都是吃米飯的下飯菜。如果在炒上一盆洋芋絲或者南瓜,西葫蘆,我們就更開心了,比平時要多吃半碗飯。冬天一鍋大燴菜,煎火的澆在米飯上,最原始的蓋澆飯。
吃燜飯可不是常有的,更費米,比平時的米飯要多出三分之一的大米。尤其是紅豆悶飯,還要摻糯米,糯米產量低,一般都種的很少,一年就收百十斤左右。那是熬稀飯,包粽子,看月婆子走親戚的佳品。只能偶爾打打牙祭,不能隨便浪費。
菜燜飯還好一些,給里面多放些菜,多一碗水,就是多倒一些油,所以吃菜燜飯的時候比較多。提前泡好米,鐵鍋(平底鍋也可以,鍋巴不糊,更酥脆)里倒油炒菜,然后倒入泡好得米,繼續翻炒均勻。調料加入鹽,醬油,五香粉就可以,小時候沒有味精雞精之類的,白蓮現在做飯也很少用。
添水入鍋,水能蓋住菜和飯,超出一點就可以,燜出的飯軟硬適中,菜香濃郁,尤其是洋芋或者紅薯特別的入味。其他菜被膨脹起來的米飯包的嚴嚴實實,一點都不松散,散發著各自的香味。
最好吃的就是鍋底那一層酥脆可口的鍋巴,我這個小饞貓,吃飯吃半碗,就等著吃鍋巴。奶奶知道我的心思,給每個人盛好飯后,把多余的鏟出來放在盆里。鍋地下添一把余火,炕的那鍋巴油亮酥脆,給我這饞貓留上。
自己偶爾也會用平底鍋做菜燜飯吃,不為吃燜飯,就是為了炕些鍋巴給已經是老饞貓的小饞貓吃。更是為了回憶那股柴火味的清香,里面散發著奶奶和媽媽慈愛的味道。
小寒節氣的時候,做了一次紅豆燜鍋應個景,健脾腎,解熱毒。又做了標配的燴菜,吃的孩子們淋漓酣暢。
紅豆悶飯做起來也很簡單,前一天晚上提前泡好紅豆,早晨起來,已經是紅彤彤的滾圓。將泡好的紅豆撈出,放入高壓鍋里添水煮豆,放少許堿或者蘇打,不僅湯顏色紅潤鮮亮,紅豆也容易熟,最多十分鐘就可以了。
燜上紅豆,泡了大米和糯米,燴菜的粉條,木耳,海帶,出門晨練買菜。十點多回家,有了早上的準備工作,午飯就更輕松了。
將泡好的大米,糯米放在一起淘洗干凈,倒入電飯鍋,再放入剛才煮好的豆子和紅豆湯。在加入少許鹽,根據口感,也可以不加。拌勻后蓋上電飯鍋的蓋子,按下煮飯鍵,紅豆飯煮好自動斷電就可以了。如果煮豆的湯不夠用,可以加入一些熱水,由于紅豆已經煮過,不在吸水,水和米的比例和平時蒸飯一樣就可以。
陜西大燴菜就不用多說了,做法詳見《留八堡的蒸飯古會,標配大燴菜》。
再分享一下白蓮上膳紅豆燜飯的升級版,可以吃出蒸飯的味道哦:紅小豆洗凈泡水,高壓鍋熱水放入少許食用堿,作用是紅豆容易煮熟,顏色也更紅潤。
如果有荷葉,先煮荷葉水,或者直接把整張荷葉放在水里和紅豆一起煮。還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色香味品質,和蒸飯一樣的口感,放入鹽和大肉一起煮,這在原料和工藝上基本可以達到蒸飯的標準了。
十分鐘差不多紅豆熟了,淘米,等高壓鍋泄壓后,把紅豆湯水倒入電飯鍋正常蒸熟即可。荷葉繼續可以放在米飯上一起繼續蒸,只是少了盤飯的程序,荷葉的清香給紅豆燜飯又賦予蒸飯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