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美好的時候嗎?
有。
人生中有悲傷的時候嗎?
更多。
波杰克的精神偶像對他說:
“波杰克,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我也會傷心,經常傷心,我的家庭沒有很幸福,但有一天,我開始奔跑,一切開始有意義起來,所以我不停奔跑。波杰克,當你傷心了,就奔跑吧,一往無前地奔跑,無論發生什么。你的人生中會有人想要阻止你,拖慢你,但別讓他們得逞,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來路無可眷戀,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畫面切換,之前意氣風發的說話者,變成了徹頭徹尾的loser,從大橋上跳下,死去。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悲劇,是一個喜劇演員的悲劇,這或許便是這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馬男波杰克》里有許多勵志的臺詞,哲理的臺詞,但劇情中更多的,是讓人感到近似絕望的孤獨和虛無。他父母的婚姻失敗不堪,他的母親親口告訴他,你的出生就是個錯誤,你永遠不會幸福。童年里的陰影慢慢集聚,在內心中漸漸強硬,變成了讓他面對世界的堅強內核。這也是他不幸福的內核,他迷戀錯誤的選擇,在自我放逐中沉迷,不想傷害人,但又一次次傷害著最親密的人。不管自己的事業是否有起色,朋友是否關心自己,女友是否愛自己,他總是在幸福轉折的地方看到岔路口旁邊最顯眼的一個標示,上面寫著:我是不幸的,自始至終。然后,走向那個自己所熟悉的道路中。
又或者,我們都被騙了。
實際上,這種宿命式的不幸,只是編劇們放置情節矛盾的一個偷懶的借口。他真的有那么不幸嗎,與其他人的看法稍有不同,從我的視角看,他是比大多人都幸福的。用更加刺耳的話說,馬男波杰克的悲傷,是那種曾成功過并且不再在乎成功的人才有資格去面對的悲傷。他可以每天宅在自己的別墅里,看著多年前自己主演的情景劇奢侈地虛度時光;他可以在一時的口舌之快中隨意買下一個餐廳,為了補救自己的謊言買下一艘毫無用處的輪船;他可以毫不顧忌經紀人的情急處境,任性地撇下工作去處理自己并沒有什么結果的私人感情。種種揮霍下是成功所帶來的后遺癥,所有的肆意妄為則透露出了底線下的安全。
如果我們對編劇們友好一些,回到馬男的角色上,他的悲劇則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波杰克是我們的主角,他有著屬于那種諳熟娛樂圈規則的演員魅力,并且總是在鏡頭中流露出反抗好萊塢墮落文化的某種坦誠。他有著所有主人公所擁有的優點和缺點,他敏感,任性,幽默,幼稚,頹廢,理想主義,不切實際......一句話總結馬男波杰克:
他是個人渣。
和他曾經一起奮斗,讓他一炮而紅的最親摯友,在癌癥彌留之際,讓他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原諒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波杰克的的摯友在臨死之前送給他的是惡狠狠的仇恨目光。童年的家庭陰影讓他不敢對他人的幸福負責,他永遠不會給愛人一個結果,常把愛情限制在自己不切實際的空想中。他自我放逐得沒有底線,放不下多年前的異性朋友,追求無望后連她的女兒也不放過。他極其脆弱,常常把重要的情感寄托放在某個隨機事件中的某個經過的人身上,實際上,最值得讓他重視的人他卻常常忽略,甚至選擇傷害和背叛。他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自私地“關心”陶德,實質上卻是自己對寂寞的妥協,他明知喜歡陶德的女生會和陶德將有幸福的希望,但還是和她發生了關系。當他傷害完了身邊所有人,朋友們各自回歸到屬于自己的軌道上時,波杰克便繼續從“未傷害者”名單中去找尋下一個目標,最后,幾乎已經戒毒成功,健康生活,像女兒一樣的Sarah Lynn因為他的一通寂寞來電,吸毒過量,死在了他的懷里。在這部動畫片中,主角是一個眾叛親離的兇手,選擇義無反顧親近他的下場是死亡。
雖然許多人都說從這部動畫中看到了自己,但從上文看,我不太承認波杰克的情況與我們有多么相似。之所以有共鳴,是因為動畫創作者沒有把焦點放到了他的成功上,而是把屬于常人的那種迷茫,無奈,無力,某些屬于個體宿命式的悲劇特質放到了他的身上。不得不承認,馬男波杰克的悲傷和我們很像,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宿命式悲劇,雖然情況各不相同,但在岔路口時的選擇總是那么相似。我們和馬男一樣總是懶惰地妥協于一次次錯誤的選擇,最常見的便是,傷害真正愛自己的人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
不過,《馬男波杰克》最與眾不同的一點不是在標榜波杰克的悲傷,而是展現了一種無法否認的荒誕世界觀。動畫里,不只是波杰克,似乎每個人都在做著錯誤的選擇,好像幸福和成功是一件隨機事件。就連Sarah Lynn的死亡,歸根結底也是她自己的選擇,如果她沒死在波杰克懷中也會死在另一個“波杰克”的懷中。在第三季的最后,獨自一人的波杰克在荒蕪的公路上開著車,雙手離開了方向盤,此時,家庭是虛無,成功是虛無,愛情是虛無,朋友是虛無,死亡是虛無......看完整個三季的我不禁要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想起來一位已故歌手的一首歌曲,他叫蔡藍欽,那首歌叫《這個世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么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并不像你說的真有那么壞
你又何必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