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閨蜜雪梨像往常一樣微信我到老地方吃飯,我到的時候,發現雪梨一只手托著頭,一只手拿著杯子喝水,不對,喝酒,白酒。我知道,肯定雪梨家里又出什么幺蛾子了,每隔幾個月,這種情況就會重演一次。只是這次,雪梨沒有哭。
雪梨家在農村,兄妹三人,有兩個哥哥,父親是學校職工,母親務農。這樣的家庭情況,支持三個子女上大學,十分不容易,所以雪梨從小十分懂事,不到萬不得已,從不開口說自己需要什么,當然父母也沒有精力關注到這一點。2013年夏天,雪梨畢業了。雪梨很開心,因為再不用到流水線上去掙學費,也不用再讓父母接濟生活費。雪梨拿著實習期攢下的1200塊錢開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在鄭州一家培訓機構做老師,薪資2500,在拿到第一筆工資前,雪梨用200塊錢挨了兩個月。春節回去,父母讓雪梨拿出一萬塊錢來,原因是 “家里要建房子了錢不夠,供你上學花了那么多錢,現在是你報答的時候了,你也工作大半年了,多少總有些錢。”雪梨將身上僅有的3000塊錢全放在了家里。
2014年春節過后,雪梨向我借了2000塊錢,只身去了廣州。走之前的晚上,我給雪梨踐行,這是我們第一次喝白酒。雪梨哭著跟我說,過年這場撕逼大戰讓她身心俱疲。原來,對于雪梨離職,父親說“別不知足,只要人家還要你,你就繼續干!跑那么遠去廣東,我和你媽老了都沒人照顧。”然后就給雪梨安排相親,見了四五個雪梨都沒看上,接著雪梨母親發話了 “叫你到鎮上教書你不去,你要是有個正經職業,人家能會看不上你 !?”
雪梨去了廣州小半年,家里從沒有主動打過一個電話。后來隔三差五的電話也是直奔主題的要錢,當然,理由似乎依然讓人無法反駁:我養你這么大,現在就該你養老了,再者說,南方工資那么高,這點錢又不多,你又沒結婚,不給家里給誰?
一個姑娘獨自在外打拼的辛苦,在雪梨父母嘴里變成了這樣云淡風輕的描述,好像外面遍地是黃金。也從沒想過,在這舉目無親的城市里,錢對于一個姑娘來講,就是最踏實的傍身工具。一個姑娘活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卻從來不從于她自己。時至今日,這樣荒謬的邏輯依然被說的振振有詞。
以前這個時候,雪梨還會忍不住哭上一場,但是現在,雪梨只是笑,眼里滿是嘲諷和涼薄。
2.
我不知道大家怎樣看待這件事情,也不知道雪梨這樣的家庭情況是否具有普遍性。
對雪梨,我只覺得心疼;對這些事兒,我又覺得迷惑:到底,我們為什么要生養孩子呢?
養兒防老,原本無可厚非。身為子女,應當對父母盡孝,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們能力范圍內,應該最大限度的照顧好父母的晚年生活。但是,作為父母,養兒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防老,相當于一種長期的投資,然后最大限度的追求投資回報率,將子女的回報看作是理所當然的,甚至不惜榨干子女身上的每一滴血,那彼此還有什么親情可言?
不過是一場赤裸裸的交易,更是一場無形的道德綁架!
因為我生養了你,所以你的一切都是屬于我的。
因為我生養了你,所以你做一切決定,都必須經過我允許。
因為我生養了你,所以你就是我的私有財產,怎樣利用都是我的權利。
我不知道現在抱有這種想法的上一代父母還有多少?但是就身邊的年輕朋友,也常常是結了婚就作父母,在這之前,并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為什么要生孩子這個問題。大多是年齡到了,應該生;既然懷了,不得不生;大家都生,我們也要生。甚至在很多人看來,結婚生子,這并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都這樣干,還需要什么理由呢?
所以當面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的一地雞毛時,我們會斤斤計較我們的付出,并期待這付出能夠換回相應的回報,因為這回報會成為我們繼續付出的動力,然后不知不覺中將美好的孕育變成了功利的繁衍。而已經扭曲的情感培養不出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雪梨說她快要結婚了,我問他應該很愛你吧,雪梨大著舌頭說這世上哪有什么無私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