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拼盡全力留住年輕的時候,說明你已經老了;當你對著鏡子尋找年輕痕跡的時候,說明你已經老了;當你不服老的時候,也說明你已經老了。不要迷醉在年輕人口中“您看著真年輕!”靠!如果真年輕,就不要用“您”好不好?
您,這個字,說好聽點,是一種尊重,說難聽點,就是生命步入下坡路的標志。
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年輕時候》就告訴那些奮力掙扎著不想老去的中年人,不要試圖抓住年輕的尾巴,也不要用偽裝年輕來欺騙自己,那樣其實很滑稽,你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演一幕充滿笑點的喜劇,你就是劇中那個試圖想抓住流水的妄想癥患者。
電影講述了一對生活平淡無奇的中年夫婦喬什和科妮莉亞遭遇一對年輕情侶的故事,中年與青年的碰撞,激發出火花、笑點無數,間或伴隨年輕的小聰明、小欺騙和中年呆笨地模仿年輕的樣子以及被騙后的老羞成怒。
喬什和科妮莉亞生活平穩而乏味,一切按照既定的軌道前行,曾為了性感而不要孩子,但身體無法抵抗時間的侵蝕,漸漸衰老。一潭平靜無波的湖水,安靜地伴隨著歲月的流逝,看慣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然而,一顆莽撞的小石子,在湖心入水,蕩起一圈圈有生命律動的波瀾。
把門打開?
率先呈現在熒幕上的,是易卜生話劇《建筑大師》里的一段對白,一段關于年輕人的對白。
索爾尼斯:好笑的是我變得很為年輕人煩心!
希爾德:什么?比你更年輕的?
索爾尼斯:是,他們太令我煩心,所以我把門關上了,把自己鎖起來。因為我害怕他們會過來敲門,然后闖進來。
希爾德:我覺得你應該把門打開,讓他們進來。
索爾尼斯:把門打開?
希爾德:這樣他們就能平靜地進來,對你比較好……
索爾尼斯:把門打開?
隨著叮咚的門鈴聲,一個在襁褓中的嬰兒出現在畫面中央,科妮莉亞面露微笑看著這個新生命,喬什在一旁笨拙、神情無措地拿著一個毛絨玩具。科妮莉婭開始給孩子講三只小豬的故事,但總是記不清故事細節,喬什也幫不上忙。不一會兒,孩子哭鬧起來,科妮莉亞抱起孩子問喬什該怎么辦,喬什說我哪兒知道。
這一序幕就像一段隱喻,面對新生命、年輕人,你以為他想聽故事,其實他只是餓了而已。
喬什是一個功成名就的紀錄片導演,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總之起初看起來是偶然的,他結識了吉米和黛比,一對朝氣蓬勃的年輕夫婦,并為他們隨行而為,無所顧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著迷,而別是他們身上散發的青春氣息,讓不再年輕的他感覺到了久違的似曾相識的年輕。喬什和科妮莉亞很快與這對年輕夫婦成為朋友,并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在衣著、行為等方面變得新潮,喬什和吉米一起騎單車,科妮莉亞和黛比一起跳街舞,他們四人還一起參加死騰水儀式,喝一種植物根莖做的泥狀液體,有致幻作用,然后嘔吐,據說能將身體中的惡魔吐出來。
喬什和科妮莉亞對這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著迷,就像自己已讓年輕一樣,他們體味到了一種很棒的感覺,雖然醫生告訴喬什得了關節炎,一種中年人普遍患有的炎癥。
回到年輕是一出喜劇
與吉米和黛比在一起,喬什和科妮莉亞好像年輕了20歲。當同齡人都成為奶爸奶媽,為孩子奔忙時,他們還像愣頭小伙子、小姑娘一樣,體驗一切新鮮的、或者復古的,或者嬉皮的生活。
對于他們而言,也許是一種生命活力的體現,但在局外人和觀眾看來,就是一出喜劇,有點像中國人常說的:老黃瓜刷綠漆。面色蒼茫、皮膚失去彈性,戴著新潮的寬邊圓頂帽,騎著單車在街上奔馳追風。如果畫面中是一個少年,則毫無違和感,但畫面中是一個中年大叔,追風少年變追風大叔,街道上彌漫著滿滿的喜劇因子。
后來,喬什為吉米的紀錄片提供了很大幫助,甚至慷慨地動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來幫助吉米。新銳導演吉米的紀錄片大會成功。然而,出于紀錄片導演的嚴謹,喬什在吉米記錄片中發現了一個明顯的瑕疵,之后順藤摸瓜,才搞明白,一切都是吉米設計的圈套,包括聽他的課,以及借用他的資源,甚至得到喬什知名導演岳父的幫助等,都是吉米與他相識前都精心策劃好的。就像影片最初引用的易卜生話劇中的話,這個年輕人就這樣闖進來了,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真相大白后,中年與青年的親近,彰顯出劇烈的沖突。喬什丟掉了寬邊圓頂帽,老羞成怒地與吉米絕交,因為這不符合他內里的原則:紀錄片是記錄真實的,不能虛構,不容隨意涂抹揉捏。
喬什和科妮莉亞為了追逐年輕,而極力偽裝年輕,最后卻陷入年輕人的圈套。對于吉米來說,他們只是工具而已。中年人要講故事,要傳遞價值觀,但年輕人只是餓了,只是強烈的想要達到成功的目的。
所以,代際鴻溝是無法填平的,智能銜接式的溝通,且爭取互相尊重。不要為年輕人擔心,我們都是從年輕過來的,喬什也是在不聽身為知名導演的岳父的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漸步入中年的。就像影片末尾,喬什說:他不是惡魔,他只是年輕。
什么季節就做什么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年輕時,不要扮演老成,年老時,不要偽裝年輕。歲月自有底色,生命的刻度是鐫刻在臉上的,不是想掩蓋就掩蓋得了的。